引论 从“新宋学”看余英时学术的典范意义 1
一、余英时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4
二、从陈寅恪、钱穆到余英时:学术因缘与薪火相传 15
三、“新宋学”:余英时学术的重要观测点 27
上篇 陈寅恪、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余英时“新宋学”建构之基础 39
一、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39
(一)民族本位的文化理念 41
(二)独立自由的思想精神 52
(三)尊德崇节的人文理想 62
(四)续命河汾的学术使命 69
(五)通古鉴今的史学方法 78
二、钱穆对“宋学”的现代诠释 94
(一)融释归儒的宋学血脉 96
(二)开创近代的宋学地位 122
(三)明体达用的宋学精神 160
(四)综汇贯通的宋学气象 176
(五)天人合一的宋学境界 197
下篇 从“宋学”诠释到“新宋学”建构—余英时“新宋学”之渊源与理念 213
一、从援释入儒到中西会通 213
(一)援释入儒 213
(二)中西会通 224
二、从内外连续到文化重建 238
(一)内外连续 238
(二)文化重建 266
三、从天下己任到社会承当 305
(一)天下己任 305
(二)社会承当 319
四、从经典诠释到释证结合 340
(一)经典论释 340
(二)释证结合 351
五、从朱陆之争到内在理路 372
(一)朱陆之争 372
(二)内在理路 384
结语 408
主要参考文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