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贤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0474739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之一。本书各章对中国相应时期的民族形成、发展以及与其他民族关系情况分别加以阐述。从而对中国各民族的形成、发展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使读者对中国民族有一个基本了解。

第一章 学科概述 1

第一节 民族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二节 民族史若干理论问题 8

一 “民族”的基本概念问题 8

二 “中国”概念的形成问题 9

三 中华民族的含义及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关系问题 11

四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 12

五 民族之间的战争问题 13

六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 14

七 以平等原则来研究民族关系史问题 15

八 “边缘理论”与民族关系问题 15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社会功能 16

一 民族史学的研究对象 16

二 民族史研究的目的及其社会功能 19

思考题 22

第二章 先秦时期 24

第一节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4

一 史前与传说时期 24

二 夏、商、周时期 29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周边民族 38

一 东夷 39

二 南蛮 41

三 西戎 43

四 北狄 45

思考题 46

第三章 秦、汉时期 48

第一节 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48

一 秦王朝的统一 48

二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 50

第二节 汉民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52

一 华夏民族向汉民族的发展、转化 52

二 汉民族族称的确定 53

第三节 汉代北方诸民族 56

一 匈奴 56

二 乌桓 60

三 鲜卑 63

第四节 汉代东北诸民族 66

一 夫余 66

二 高句丽 68

三 挹娄 69

第五节 汉代西北诸民族 71

一 氐族与羌族 71

二 西域诸族 75

第六节 汉代的西南夷 81

一 滇 83

二 夜郎 84

三 哀牢与昆明 85

第七节 江汉诸族 86

一 武陵蛮与长沙蛮 86

二 廪君蛮与板楯蛮 87

第八节 百越诸族 89

一 瓯越与闽越 89

二 西瓯与骆越 90

三 南越 92

思考题 9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95

第一节 三国政权及其民族关系 95

一 曹魏与北方各族 95

二 孙吴与山越民族 97

三 蜀汉与南中民族 98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 99

一 匈奴族“汉”与“前赵” 100

二 羯族“后赵” 101

三 鲜卑族“前燕” 102

四 氐族“前秦” 104

五 淝水之战后北方少数民族诸政权 106

第三节 拓跋鲜卑与北魏 108

一 拓跋鲜卑之起源及代国之建立 108

二 北魏的建立与发展 110

三 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 111

四 北方六镇起义及北魏王朝的崩溃 113

第四节 敕勒与柔然 114

一 敕勒 114

二 柔然 116

第五节 东北诸族 118

一 沃沮 118

二 勿吉 119

三 室韦 121

四 库莫奚 122

五 豆莫娄、乌洛侯与地豆于 122

第六节 西域诸族 123

一 鄯善 124

二 伊吾 124

三 高昌 124

四 焉耆 126

五 龟兹 126

六 于阗 126

七 疏勒 127

八 乌孙 127

第七节 南方诸族 128

一 蛮族 128

二 俚族 129

三 僚族 130

四 傒族 131

第八节 民族迁徙与融合 132

思考题 135

第五章 隋、唐时期 137

第一节 隋、唐王朝的民族政策 137

一 隋朝的民族政策 137

二 唐朝的民族政策 140

第二节 突厥 143

一 突厥的族源及其兴衰 143

二 突厥的社会状况 146

三 突厥的文化 149

四 沙陀 150

第三节 回纥 152

一 回纥汗国的建立 152

二 回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54

三 回鹘汗国的崩溃与族人外迁 156

第四节 薛延陀与黠戛斯 157

一 薛延陀 157

二 黠戛斯 160

第五节 东北诸族 161

一 靺鞨 162

二 室韦 166

三 奚 168

第六节 吐谷浑 169

一 族源及社会状况 169

二 吐谷浑与唐朝 171

第七节 吐蕃 173

一 吐蕃的兴起 173

二 吐蕃的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 176

三 吐蕃与唐朝 178

四 吐蕃王朝的衰亡 182

第八节 南诏 183

一 南诏的兴起 183

二 南诏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经济文化 185

三 南诏与唐朝 188

思考题 191

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时期 193

第一节 契丹 194

一 契丹的兴起与辽朝的建立 194

二 辽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8

三 辽、宋关系和辽朝灭亡 202

第二节 党项 204

一 党项族的崛起和西夏政权的兴亡 204

二 西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08

第三节 女真 212

一 女真族兴起与金王朝的建立 212

二 女真社会的封建化及金王朝的覆亡 214

三 金代女真族社会文化 217

第四节 鞑靼等漠北诸部 219

一 鞑靼诸部 219

二 乌古与敌烈 223

第五节 外迁后的回鹘 224

一 高昌(西州)回鹘 224

二 河西回鹘 226

三 黑汗王朝 227

第六节 吐蕃四王系及唃厮啰政权 229

一 吐蕃四王系 229

二 唃厮啰政权 230

三 吐蕃佛教的复兴与发展 233

第七节 大理国 235

一 大理国的建立与发展 235

二 大理国的经济与文化 238

三 大理国与宋朝 240

思考题 242

第七章 元朝时期 244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44

一 蒙古的兴起 244

二 蒙古制度的建立和对外军事征服 247

三 元朝的建立 250

第二节 元代蒙古族社会经济与文化 252

一 蒙古的社会经济 252

二 蒙古的社会文化 254

第三节 元代的色目人 257

一 回回 257

二 畏兀儿 262

三 唐兀 266

第四节 东北地区诸族 270

一 蒙古的经略与元朝的设制 270

二 契丹 272

三 女真 274

四 水达达、兀者、吉里迷、骨嵬和亦里于 276

第五节 西蕃 279

一 西蕃与蒙古的早期关系 279

二 元朝对西蕃的施政 281

三 元代西蕃社会 284

第六节 云南、湖广等地诸族 286

一 云南诸族 286

二 湖广及东南沿海诸族 292

思考题 297

第八章 明朝时期 299

第一节 蒙古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 299

一 蒙古鞑靼部 300

二 蒙古兀良哈部 303

三 瓦剌 305

第二节 满族(女真) 308

一 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308

二 明朝统治下的女真诸部 310

三 女真的统一和满族的形成 311

第三节 回族 314

第四节 畏吾儿 317

一 明代前期的畏吾儿各部 317

二 叶尔羌汗国 321

三 社会经济与文化 322

第五节 西番(藏族) 325

一 明朝的治藏政策 325

二 西番的经济与文化 328

三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兴起 329

第六节 西南、南方诸民族 331

一 明朝统一两广、西南地区 331

二 明朝对两广和西南地区的施政 332

三 土司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334

四 百夷与明朝“三征麓川” 337

五 明代的彝族 341

六 明代的苗族和徭族 345

七 明代的黎族和高山族(东番夷) 349

思考题 352

第九章 清朝时期 354

第一节 清朝统一全国 354

一 统一过程 354

二 清朝边政 357

第二节 清代的满族 360

一 社会组织与经济生活 360

二 满族的分布及汉化 363

三 文化与风俗 366

第三节 清代的蒙古族 370

一 清代蒙古诸部与清朝的政治关系 370

二 清代蒙古的社会经济 373

三 清代蒙古族的社会文化 377

第四节 东北诸族 380

一 鄂温克族 380

二 鄂伦春族 382

三 赫哲族 383

四 达斡尔族 385

五 朝鲜族 386

第五节 清代回族及甘宁青诸族 387

一 回族 387

二 撒拉等其他西北诸族 394

第六节 维吾尔族及新疆诸族 400

一 维吾尔族 400

二 哈萨克族等民族 406

第七节 清代藏族 413

一 清朝对西藏的施政 413

二 社会经济与文化习俗 417

第八节 川滇黔西南诸族 419

一 清朝的统治和“改土归流” 419

二 西南诸族 422

第九节 中东南诸民族 430

一 中南诸族 430

二 东南诸族 434

思考题 438

第十章 辛亥革命后的边疆形势和民族关系 440

第一节 社会的演变及边疆局势的动荡 440

第二节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442

第三节 中华民国的“边政” 444

一 中央政府对民族事务的管理 444

二 民国时期的蒙古、西藏 446

三 民国时期的新疆 451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453

思考题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