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纲辨证要点 1
第一节 表证 1
第二节 里证 2
第三节 半表半里证 3
第四节 寒证 3
第五节 热证 4
第六节 寒热错杂、真假 4
第七节 寒热转化 5
第八节 虚证 6
第九节 实证 7
第十节 虚实错杂、真假、转化 7
第十一节 阴证与阳证 8
第十二节 阴阳盛衰 9
第十三节 亡阴证 10
第十四节 亡阳证 10
第二章 六淫病机、病证并方治要点 12
第一节 风证 12
一、外风证 12
二、内风证 13
第二节 寒证 15
一、表寒证 15
二、里寒证 15
第三节 暑证 16
一、暑热内郁证 16
二、暑热闭神证 16
三、暑湿证 18
四、暑热证 18
第四节 湿证 19
一、里湿证 19
二、表湿证 20
三、湿痹证 20
第五节 燥证 22
一、凉燥证 22
二、温燥证 22
三、内燥证 23
第六节 火证 24
一、实火证 24
二、虚火证 26
第三章 卫气营血病机、病证并方治要点 27
第一节 卫分病 27
一、风热犯卫证 27
二、风热犯肺证 27
第二节 气分病 29
一、风热壅肺证 29
二、热扰胸膈证 29
三、热壅胃腑证 29
四、热结肠道证 29
五、热结旁流证 29
六、热郁肝胆证 29
七、肠热下利证 29
第三节 营分病 33
一、营热炽盛证 33
二、营卫同病证 33
三、热闭心包证 34
第四节 血分病 35
一、热盛动血证 35
二、气血两燔证 35
三、热盛动风证 37
四、阴虚内热证 38
五、阴虚余热证 38
六、肝肾阴虚证 39
第四章 六经病机、病证并方治要点 41
第一节 太阳病 41
一、太阳病经证 41
1.中风证 41
2.伤寒证 42
二、太阳病腑证 43
1.蓄水证 43
2.水逆证 43
3.蓄血证 44
第二节 阳明病 45
一、阳明病经证 45
二、阳明病腑证 46
1.胃热津伤证 46
2.大肠热结证 46
3.阳明蓄血证 47
4.阳明发黄证 47
第三节 少阳病 48
一、半表半里证 48
二、热入血室证 48
第四节 太阴病 50
一、太阴虚寒证 50
二、太阴霍乱证 50
三、太阴发黄证 51
第五节 少阴病 52
一、少阴寒化证 52
1.阳虚寒盛证 52
2.阴盛戴阳证 52
3.阴盛格阳证 52
4.阳虚水泛证 54
二、少阴热化证 54
1.阴虚热化证 54
2.阴虚水停证 55
第六节 厥阴病 56
一、蛔厥证 56
二、上热下寒证 56
三、寒厥证 57
四、血虚厥证 57
五、热厥证 57
第五章 脏腑病病机、病证并方治要点 59
第一节 心系 59
一、心的功能 59
二、心系病证 60
1.心气虚证、心阳虚证 60
2.心阳脱证 61
3.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61
4.心神虚证 63
5.心火亢盛证 63
6.心血瘀阻证 64
7.痰迷心神证 65
8.痰火扰心证 66
9.心火上炎证 67
第二节 肺系 67
一、肺的功能 67
二、肺系病证 68
1.肺气虚证 68
2.肺阴虚证 68
3.风寒束肺证 69
4.痰热壅肺证 70
5.燥热伤肺证 71
6.痰浊阻肺证 72
7.肝火犯肺证 72
8.寒实结胸证 73
第三节 脾系 74
一、脾的功能 74
二、胃的功能 74
三、小肠的功能 75
四、大肠的功能 75
五、脾系病证 75
1.脾失健运证 75
2.脾虚气陷证 75
3.脾不统血证 76
4.血虚胎动证 80
5.血虚滑胎证 80
6.脾阳虚证 82
7.寒湿困脾证 83
8.湿热内蕴证 84
9.胃寒证 84
10.胃热证 86
11.食滞胃肠证 87
12.胃阴亏虚证 87
13.肠道湿热证 88
14.肠道津亏证 89
15.小肠实热证 90
16.膏脂伤脾证 90
第四节 肝系 91
一、肝的功能 91
二、胆的功能 91
三、肝系病证 92
1.肝血亏虚证 92
2.肝郁证 93
3.肝阳上亢证 94
4.肝火上炎证 96
5.肝经湿热证 96
6.肝阳化风证 97
7.热极生风证 99
8.血虚生风证 99
9.寒滞肝脉证 101
10.肝郁经滞证 102
11.肝郁脾虚证 103
12.肝胃气滞证 104
13.肝胆湿热证 104
14.酒毒伤肝证 105
15.病毒伤肝证 106
第五节 肾系 108
一、肾与膀胱的功能 108
二、肾系病证 109
1.肾精亏虚证 109
2.不孕 109
3.肾泻证 109
4.肾气不固证 112
5.肾气不纳证 113
6.肾虚水泛证 114
7.肾阴虚证 114
8.膀胱湿热证 115
第六章 痰饮、血瘀、情志病病机、病证并方治要点 118
第一节 痰饮 118
一、痰证 119
二、饮证 121
第二节 血瘀 123
一、血瘀见证 123
二、血瘀方治 124
第三节 情志 126
一、情志之常 126
二、情志致病 126
三、情志病证治 127
第七章 诸证辨析及方治要点 132
第一节 寒热 130
第二节 汗出异常 132
第三节 头痛 134
第四节 鼻渊 139
第五节 胸痛 139
第六节 胁痛 141
第七节 腹痛 142
第八节 腰痛 147
第九节 关节痛(附:痿证) 150
第十节 眩晕 155
第十一节 心悸 157
第十二节 失眠 158
第十三节 咳喘 160
第十四节 口渴 163
第十五节 纳食异常 166
第十六节 呕吐 168
第十七节 肿胀 171
第十八节 痉证 175
第十九节 黄疸 177
第二十节 出血 178
第二十一节 麻木 182
第二十二节 便秘 184
第二十三节 泄泻 186
第二十四节 小便异常 188
第二十五节 疮疡 190
第二十六节 疳病 196
附 临证实录 199
方剂索引 225
后记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