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杂文篇 2
为“检讨”正名 2
大雅久不作 3
名人效应的那一面 5
说说“以人为本” 7
“道”与“炒” 9
“大老粗”不再是“番天印” 10
还是称“先生”好 12
敲门 14
说说谈谈话语言 18
“牛奶路”与“派对” 20
向前看与回头看 22
还是老窝好 23
时间是个变数 25
游戏规则 27
祝你生日快乐 30
中华魂 32
朽与不朽 33
中国人的塑造老年人 34
老有所为 36
杞人忧天 38
一弦一柱思华年 39
心病 41
也谈政协委员的作为 43
我管过一回“闲事” 45
从“往事如烟”说到中国人的性善 46
头发问题 48
提升中国人的善恶标准 50
说说老年人的保守 52
让生活中多一点幽默 53
气可鼓,也可泄 55
老年人也有幻想 56
拉帮套 58
写杂文是要有个坐标点——答束学山先生 59
想起1953年的两件事 63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65
安贫乐道,不均则怒 67
知足常乐,稍富即止 70
从皇帝崇拜到宪法至上 72
观剧与读史 74
“以夷制夷”梦想的彻底破灭 76
吾土吾民 79
父母是父母,官是官 81
话说“代沟” 83
“德先生”的脾气 85
从“亚洲四小”说起 87
“活着”不是目的 89
读匈奴史,说民族性 91
论“行路权” 94
立言立行,诚实守信 96
说说“以史为鉴” 98
从社会学视角看婚姻与爱情 99
聪明与糊涂 102
何来世态炎凉 104
明志何须淡泊 105
根 107
团结的基础 109
话说“朋友” 111
儒商与资本主义精神 113
说说访问学者 115
“心脏病”与“恒大烟” 117
不该糊涂的别糊涂 119
不学宋玉 120
插队落户时的几件琐事 122
等距离效果——评演员下台与观众握手 124
给外孙女讲《出师表》 125
劝君莫忧愁 127
如此尴尬,多多益善 128
为鹌鹑和鸡说几句话 130
我的辉煌 131
邪说与悲哀 132
邪教、人权与自由 134
新与旧 136
大与小 137
我心中的星 138
学会走路 140
夜夜岳阳楼 141
标签论害死人 143
因祸得福 145
硬坐下铺 147
有这样一个传说 149
舆论的导向作用 151
欲说还休 152
远航归来 154
从“以该夫为父”想到老年人的再婚 156
少做人,多做事 157
二人转 159
该放手时就放手 161
能放手时就放手 163
家当 165
卖家底的滋味 166
礼之用,和为贵 168
人情味与交换论 170
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之前 172
大哉问 173
话说“老外” 175
漫谈老年夫妻之间的称呼 177
觉悟 179
自动化办公 180
张伯苓是一面旗帜 181
相见时难别亦难 183
重读《论语》有感 185
有批评地继承儒家思想 188
怎样读《论语》 190
◎散文篇 194
人约黄昏后 194
回书 197
憨丫 198
回乡散记 201
永远的老屋 203
梦里依稀慈母泪 205
自己解放自己 207
静静的黑龙江 210
又见红叶 214
拜谒黄帝陵 216
也说“老看散文” 217
怀念茶馆 219
闲话茶楼 221
洗澡 222
心远地自偏 224
李哲夫的中国心 226
怀念鹿世举 228
春蚕到死丝方尽——怀念吾师费孝通 231
我与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20周年 236
我的房东太太 244
◎评论篇 250
评现代版“学而优则仕” 250
“厚黑”能成为“学”吗? 252
“血酬”是“定律”吗? 258
浅谈费孝通的学术思想转变 260
一个有良心的日本人 264
迟到的评论 268
“往事不堪回首”之我见 270
齐白石诗中的袁世凯 272
论南开形象与南开精神 274
漫谈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建设 277
还是让历史说话为好 280
从两河文明到伊拉克战争 285
帕氏笔下的俄国革命 290
◎诗词篇 318
填词浅说 318
长相思京津情 323
长相思桑榆情 323
蝶恋花忆同窗 323
满庭芳沽上今昔 324
青玉案少年 324
前调青年 325
前调中年 325
前调老年 325
踏莎行青山未老 326
庆南开大学建校80周年 326
七律听松 328
祝费孝通先生九二寿辰 328
打油诗自嘲 329
归朝欢故园情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