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犯罪学导论 3
第一章 犯罪学引论 3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和性质 10
第三节 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3
第二章 西方犯罪学的产生与发展 21
第一节 犯罪学产生发展的意义及西方犯罪学研究的阶段划分 21
第二节 18世纪中期以前的犯罪学思想 23
第三节 18世纪中期以后的犯罪学 28
第四节 19世纪的犯罪学 32
第五节 20世纪的犯罪学理论 40
第三章 犯罪学的基本理论 54
第一节 犯罪学基本理论概述 54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理论 65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理论 70
第四节 犯罪社会学理论 74
第四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84
第一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概述 84
第二节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88
第五章 中国的犯罪学研究 9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犯罪问题的观点 97
第二节 20世纪前半叶犯罪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09
第三节 1949年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概况 111
第四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犯罪学研究 114
第二编 犯罪现象论 123
第六章 犯罪现象 123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123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规律 124
第七章 犯罪行为 129
第一节 犯罪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129
第二节 犯罪行为构成 131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134
第八章 犯罪被害与被害人 140
第一节 犯罪被害与被害人概述 140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和权利 154
第三节 被害人学及其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160
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 172
第一节 1949年以来我国的犯罪现象 172
第二节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犯罪现象 187
第三编 犯罪原因论 201
第十章 犯罪原因及犯罪原因系统 201
第一节 犯罪原因及对其研究的意义 201
第二节 犯罪原因系统 207
第十一章 犯罪行为的形成模式 213
第一节 犯罪行为形成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213
第二节 犯罪形成的主体要素:“带菌个体” 214
第三节 犯罪形成的促进要素:“致罪因素” 218
第四节 犯罪形成的催化要素:“催化剂” 224
第五节 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各要素间的作用方式 228
第十二章 犯罪个体因素 232
第一节 犯罪个体因素概述 232
第二节 犯罪个体的生理因素 234
第三节 犯罪个体的心理因素 242
第十三章 犯罪的社会因素 251
第一节 犯罪社会因素概述 251
第二节 犯罪的宏观社会因素 254
第三节 犯罪的微观社会因素 266
第四编 犯罪对策论 277
第十四章 犯罪对策概述 277
第一节 犯罪对策的概念和内容 277
第二节 犯罪对策的理论与实践 280
第十五章 犯罪预测 289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原理 289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295
第十六章 刑罚与犯罪的控制和预防 300
第一节 刑罚概述 300
第二节 刑罚的犯罪预防功能 304
第三节 刑罚政策 306
第四节 恢复性司法 310
第五节 罪犯矫正 322
第十七章 犯罪人预防 340
第一节 社会预防 340
第二节 个体的生物——心理预防 351
第十八章 犯罪情境预防 358
第一节 犯罪情境预防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358
第二节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措施 361
第十九章 犯罪被害预防 366
第一节 被害预防概述 366
第二节 犯罪被害预防的对象 369
第二十章 当代中国的犯罪对策体系 373
第一节 当代中国犯罪对策体系概述 37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犯罪对策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75
第五编 犯罪类型论 393
第二十一章 暴力犯罪 393
第一节 暴力犯罪的概念、特征及原因分析 393
第二节 我国暴力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399
第三节 暴力犯罪的对策 408
第二十二章 财产犯罪 420
第一节 财产犯罪概述 420
第二节 财产犯罪的成因 425
第三节 财产犯罪预防 430
第二十三章 毒品犯罪 436
第一节 毒品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436
第二节 我国毒品犯罪的现状、特点和原因 439
第三节 毒品犯罪的防治对策 447
第二十四章 经济犯罪 453
第一节 经济犯罪概述 453
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原因 461
第三节 经济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对策 470
第二十五章 职务犯罪 478
第一节 职务犯罪概述 478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防控对策 482
第二十六章 青少年犯罪 492
第一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状况 492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498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预防 507
第二十七章 有组织犯罪 516
第一节 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516
第二节 有组织犯罪的现状、趋势和对策 521
第三节 中国有组织犯罪及对策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