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关系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辉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400038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构建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良性互动的模型,阐明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的机制、约束条件,并以此借助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美日两国案例分析,评价我国大力发展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目的及其实现程度和内在根源。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意义 1

第二节 相关概念辨析 8

一、资本市场 8

二、证券投资基金 10

三、互动 14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

一、研究对象 16

二、研究思路 16

三、研究方法 17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9

一、研究内容 19

二、创新之处 24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25

第一节 关于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26

第二节 关于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26

一、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影响的文献综述 29

二、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供给的文献综述 33

三、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竞合关系的文献综述 36

第三节 关于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41

一、证券投资基金资本供给作用的文献综述 41

二、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 44

三、证券投资基金稳定资本市场的文献综述 48

四、证券投资基金降低资本市场交易成本的文献综述 51

第四节 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评述 55

第五节 相关理论回顾 58

一、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证券投资基金 58

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证券投资基金的竞争优势 62

三、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与证券投资基金 65

四、专业化、交易费用与证券投资基金 69

第三章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 74

第一节 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作用机制 74

一、业绩影响效应 75

二、资金支持效应 78

三、竞合作用效应 81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作用机制 87

一、资金供给效应 87

二、稳定资本市场效应 90

三、公司治理效应 93

四、降低资本市场交易成本效应 96

第三节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良性互动的约束条件 100

一、发挥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积极作用的约束条件 101

二、实现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积极作用的约束条件 104

第四节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的互动机制 109

第四章 美国和日本证券投资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关系 112

第一节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 113

一、资本市场基金主导阶段 114

二、货币市场基金发展阶段 116

三、高速与稳定发展阶段 118

四、美国共同基金业的市场主导下的自然演进 119

第二节 美国资本市场与共同基金的良性互动发展 122

一、资本市场对共同基金的积极作用 123

二、共同基金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 126

第三节 日本证券投资基金发展 131

一、初期发展阶段 1951—1961年 131

二、“证券恐慌”时代阶段1962—1968年 132

三、“证券恐慌”后阶段1969—1979年 133

四、20世纪80年代的高增长阶段1980—1989年 134

五、“泡沫经济”崩溃后发展 135

六、日本证券投资基金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136

第四节 日本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发展的教训 138

一、日本的金融体制与资本市场 138

二、日本金融体制与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制约 142

三、日本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 142

第五节 美、日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发展的经验总结 144

第五章 我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实证分析 147

第一节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 147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早期探索 148

二、规范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试点阶段 149

三、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发展阶段 152

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超常规”发展的原因 158

五、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地位与作用 160

第二节 我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分析 163

一、我国资本市场对证券投资基金影响分析 164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173

小结 187

第三节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的实证分析 188

一、理论分析框架 189

二、变量设计、数据来源与分析软件 191

三、实证分析过程及结论 192

四、对实证分析的进一步解释 196

第五节 关于我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关系的研究结论 196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局限 198

参考文献 202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