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5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5
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研究 21
2.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理论 21
2.2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机理 41
2.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基本程序与内容 53
参考文献 62
第3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65
3.1 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法 65
3.2 价值模型法 69
3.3 生态经济价值核算法 84
3.4 生态安全评价法 88
3.5 情景分析法 94
3.6 模型模拟法 99
参考文献 105
第4章 福建省建宁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109
4.1 引言 109
4.2 研究区概况 110
4.3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分析 114
4.4 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 123
参考文献 145
第5章 福建省建宁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147
5.1 建宁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益分析 147
5.2 现行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主要成效 156
5.3 现行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58
第6章 基于协调度评价法的福建省建宁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60
6.1 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 160
6.2 建宁县生态建设目标与土地利用平衡发展的要求 166
6.3 建宁县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 178
6.4 建宁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180
6.5 建宁县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187
参考文献 192
第7章 基于价值模型法的福建省建宁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93
7.1 建宁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193
7.2 指标体系的建立 196
7.3 确定指标权重 197
7.4 无量纲化指标值 198
7.5 加权求和评价结果及分析 199
7.6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核算及其评价结果分析 200
7.7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02
第8章 基于生态安全和GIS的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4
8.1 引言 204
8.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05
8.3 结果与分析 209
8.4 结论与讨论 212
参考文献 213
第9章 情景分析和模型模拟法在辽东湾滨海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214
9.1 引言 214
9.2 基于情景分析和模型模拟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 215
9.3 案例区应用 217
9.4 结语 226
参考文献 226
第10章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江西省兴国县土地利用格局生态风险评价 228
10.1 研究区概况 229
10.2 研究方法 229
10.3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4
10.4 结果与分析 235
10.5 结论 242
参考文献 243
第11章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几个相关问题探讨 246
11.1 土地利用规划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空间差异性问题 246
11.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问题 248
11.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 252
11.4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框架 255
11.5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展望 257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60
图1-1 技术路线 16
图2-1 “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体制响应”反馈环 44
图2-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56
图2-3 战略环境影响发生及方式 59
图3-1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90
图3-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流程 98
图3-3 地理元胞自动机概念模型 102
图3-4 LEDESS模型的系统结构 104
图4-1 建宁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示意 116
图4-2 建宁县1996~2005年各类用地面积变化 117
图4-3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技术路线 122
图4-4 生态足迹模型指标评价体系 133
图4-5 建宁县1997~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计算汇总 140
图4-6 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分析 142
图4-7 建宁县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占用指数 143
图6-1 土地利用的库兹尼茨曲线 179
图8-1 翁牛特旗地理位置示意 206
图8-2 翁牛特旗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207
图8-3 翁牛特旗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210
图9-1 基于情景分析和模型模拟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 216
图9-2 现状及各情景方案导致的不同等级生态经济指数面积的比较 221
图10-1 兴国县生态风险指数的Moran'I对粒度变化的响应 235
图10-2 兴国县1994年生态风险度局的部空间自相关 236
图10-3 兴国县2005年生态风险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 237
图10-4 兴国县1994~2005年生态风险度变化的局部空间自相关 237
图10-5 兴国县1994年和2005年生态风险指数面积 239
图10-6 兴国县1994年和2005年等方向变异曲线(a)和各向异性函数曲线(b) 241
图10-7 兴国县1994年和2005年生态风险指数的kriging插值 242
表2-1 绍兴市郊乡镇企业附近土壤中铬和酚的含量 45
表2-2 福建省各种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的土壤侵蚀率 46
表2-3 冬季NDVI与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系数 50
表2-4 冬季NDVI与夏季气候变化的相关系数 51
表2-5 春季NDVI与夏季气候变化的相关系数 51
表3-1 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66
表3-2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 72
表3-3 土地利于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78
表3-4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分类 85
表3-5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 86
表3-6 土壤侵蚀安全性的指标及分级标准 91
表3-7 土地沙漠化安全性分级指标及分级标准 92
表3-8 土地石漠化安全性评价指标及分级标准 93
表3-9 生境安全性分级指标及赋值 94
表4-1 建宁县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 115
表4-2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 118
表4-3 土地利用程度分级赋值 119
表4-4 土地利用面积百分比、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变化量与程度变化率 121
表4-5 生态足迹测度中的均衡因子说明 128
表4-6 建宁县2005年生态足迹生物资源部分 135
表4-7 建宁县2005年生态足迹能源账户部分 136
表4-8 建宁县2005年生态足迹汇总 136
表4-9 建宁县2005年生态承载力账户 137
表4-10 建宁县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比较 137
表4-11 建宁县1997~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计算汇总 140
表4-12 建宁县1997~200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汇总 141
表5-1 建宁县1996~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 148
表5-2 建宁县1996~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 148
表5-3 建宁县1997~2005年农业生产力水平统计 149
表5-4 建宁县1997~2005年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50
表5-5 建宁县1997~2004年第二、第三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水平统计 151
表5-6 建宁县1996~2005年单位建设用地面积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 151
表5-7 建宁县1997~2005年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指标 154
表5-8 建宁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指标与福建其他市县对照 154
表6-1 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162
表6-2 建宁县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值及其权重 163
表6-3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分类体系及其判断标准 164
表6-4 2005年建宁县土地利用状况综合评价结果 165
表6-5 建宁县生态分区 175
表7-1 建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6~2020年)(初步方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94
表7-2 建宁县2005~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94
表7-3 建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值 196
表7-4 建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组合权重 198
表7-5 指标无量纲化标准值 198
表7-6 综合评价结果 199
表7-7 建宁县各类土地单位面积年度生态服务价值量 201
表7-8 建宁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分类面积 201
表7-9 建宁县2005年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201
表8-1 翁牛特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208
表8-2 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的分级标准 209
表8-3 翁牛特旗土地利用规划前后的生态安全状况对比 210
表9-1 依据生境斑块质量等级对斑块生态效益指数(Ec)赋值 219
表9-2 辽河三角洲湿地各类经济斑块的投入产出比较(依照1991年可比价) 219
表9-3 不同类型地表覆盖物类型的经济效益指数赋值 220
表9-4 各情景方案不同等级斑块生态经济效益指数(EE)等级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221
表9-5 不同等级EE、Ec和En构成及其相关生境类型描述 221
表9-6 各情景方案导致的区域生态经济效应及其比较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