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探索·辉煌 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海洛,蔡家国,王献玲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8022351
  • 页数:599 页
图书介绍:A2-风云时代与风云人物,ISBN:9787508022352,作者:

第一章 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

第一节 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出路的尝试及失败 1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出现 1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5

三、辛亥革命 6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斗争 13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曙光 16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16

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 18

三、五四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广泛兴起 1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25

一、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25

二、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27

三、中共“二大”召开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30

四、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31

第二章 初现锋芒 搏击国民革命洪流 35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35

一、中共“三大”及统一战线策略的确立 36

二、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9

第二节 统一战线建立后南方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42

一、工人运动的开展和农民阶级的觉醒 42

二、创立黄埔军校 47

第三节 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49

一、中共“四大”召开 49

二、五卅运动和全国反帝大浪潮的掀起 52

三、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57

四、国民党新右派的崛起和共产党的对策 62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初步形成 66

第四节 国民革命高潮的出现 68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68

二、工人阶级反帝、反军阀的坚决斗争 72

三、农村大革命的猛烈开展 74

第五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 77

一、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破坏革命 77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9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83

第三章 星火燎原 燃起土地革命烈火 92

第一节 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斗争 92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 92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武装反抗 94

三、“左”倾盲动主义和中共“六大”召开 99

第二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 103

一、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03

二、进军赣南闽西 108

三、古田会议 109

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111

五、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12

第三节 土地革命进入高潮 114

一、土地革命的迅速发展 114

二、“左”倾冒险主义的出现及被克服 116

三、红军反“围剿”的胜利和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形成 119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白区工作 123

五、中国共产党发出号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25

第四节 党内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严重危害 127

一、党内第三次“左”倾路线的形成 127

二、“左”倾路线对党的事业的严重危害 129

三、长征开始 137

第五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140

一、遵义会议的召开 140

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 142

三、红军北上和三大主力的会师 144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46

一、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146

二、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148

三、国共双方由对抗开始接触 151

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54

第四章 中流砥柱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158

第一节 为实现全面抗战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而斗争 158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式 158

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的制定 162

三、敌后游击战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65

四、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 171

五、克服党内右倾主义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7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斗争 177

一、相持阶段的到来及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 178

二、国内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 179

三、敌后游击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181

四、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185

第三节 敌后抗战的艰苦进行 19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 194

二、敌后军民反“扫荡”的英勇斗争 196

三、为巩固解放区而实行的各项政策 199

第四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207

一、制止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207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 208

三、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211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14

一、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局部反攻 214

二、中共“七大”的召开 215

三、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18

第五章 宜将剩勇 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222

第一节 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而斗争 223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223

二、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226

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29

四、国民党加紧部署全面内战 235

五、解放区军民为保卫和平而斗争 236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239

一、全面内战的暴发 239

二、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41

三、第二条反蒋爱国战线的形成 244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49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进攻 249

二、解放区土改运动 251

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行动纲领的提出 253

四、党在新区的政策和城市的改革 254

五、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258

第四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 262

一、决战前的形势 262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264

三、将革命进行到底、粉碎美蒋“和平”攻势 269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胜利 272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272

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 276

三、《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及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 277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80

第六章 改天换地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86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286

一、建国初期党面临的考验 287

二、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291

三、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294

第二节 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 296

一、抗美援朝运动 296

二、土地改革运动 300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 302

四、“三反”、“五反”运动 304

五、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知识分子的改造 308

六、基它各项民主改革 311

第三节 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313

一、合理调整工商业 313

二、恢复和发展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314

三、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317

第四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320

一、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320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工业化建设的高潮 324

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28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332

五、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335

六、中国和平外交工作的新突破 338

第五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41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1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5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48

第七章 曲折前进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353

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的提出 353

二、中共“八大”召开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思 356

三、中共“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 361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364

第二节 文化思想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出现 366

一、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366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兴起 372

三、“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381

四、“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 387

第三节 调整政策,战胜困难 395

一、调查研究和农村政策的调整 395

二、工业的调整 398

三、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 400

四、七千人大会 403

五、进一步的调整和探索 406

第四节 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410

一、中国同美国的关系 411

二、中国和苏联的关系 414

三、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417

第五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和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 418

一、八届十中全会 418

二、“四清”、“五反”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 421

三、三年经济调整 426

四、十年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429

第八章 “文革”狂澜 社会主义建设遇到挫折 43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433

一、“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434

二、两次中央会议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436

三、“全面夺权”引起的动荡 444

四、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449

第二节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453

一、林彪集团的覆灭 454

二、国民经济的起伏发展及整顿 461

三、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和中共“十大”召开 465

第三节 打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471

一、中美关系和中日邦交 472

二、中国同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475

三、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47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478

一、“批林批孔”运动和围绕四届人大的斗争 478

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反复 481

三、粉碎“四人帮” 486

第九章 改革开放 迈上社会主义建设新征途 492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 492

一、粉碎“四人帮”后的国内形势和中共“十一大”召开 492

二、“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497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01

第二节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505

一、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505

二、改革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510

三、调整国民经济 512

四、改革开放的启动 513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518

一、中共“十二大”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的制定 518

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522

三、“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订 529

四、整党和精神文明建设 531

第四节 治理整顿,稳步前进 535

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535

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538

三、平息政治风波与新的中央领导的形成 540

四、抓紧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547

五、“七五”计划的完成和十年规划、“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 550

第五节 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统一大业的推进 553

一、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关系的方针 553

二、外交战线的丰硕成果 556

三、“一国两制”的方案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558

第十章 把舵扬帆 昂然驶向新世纪 561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确立 561

一、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561

二、中共“十四大”召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 564

三、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567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新突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 568

一、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568

二、改革开放的新突破 570

三、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572

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573

五、“八五”计划的完成和“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制定 577

第三节 外交工作的新格局及香港的平稳回归 580

一、90年代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580

二、确保香港平稳回归 582

第四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跨向新世纪 585

一、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85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部署与实施 589

三、经受考验、稳定前进 591

四、阔步迈入新世纪 594

后记 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