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聂珍钊 1
引论 1
一、谭恩美:当代杰出的美国作家 1
二、谭恩美长篇小说主题的多重性 8
三、《喜福会》:谭恩美长篇小说的创作总纲 10
四、小说伦理思想的艺术现实 14
五、国内外研究综述 18
六、几个关键词与本书的创新 21
七、本书的研究方法 27
第一章 烦恼与忧伤: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冲突 30
第一节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四种类型 32
一、分离与寻找型 33
二、依恋与关爱型 35
三、困惑与冲突型 37
四、了解与和解型 39
第二节 母女对立与冲突:《喜福会》的核心关系 43
一、四对母女:《喜福会》的主要人物关系 43
二、母女冲突的四个主要领域 45
三、母女冲突的四种运行方式 54
第三节 《接骨师之女》:母女冲突的集中与深化 57
一、露丝与茹灵之间的情感纠葛 58
二、茹灵与宝姨之间的情感纠葛 63
三、六次“自杀”事件:母女纠葛的极端化形态 66
第四节 《通灵女孩》:母女冲突的异态化 72
一、姐妹交替讲述自己的故事 73
二、奥利维亚对李邝姐姐的伤害 74
三、李邝姐姐的无怨无悔 76
四、无边的爱来自前世的姻缘 78
第五节 母女之间发生伦理冲突的五种差异 79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80
二、人生理想的差异 82
三、行为准则的差异 83
四、家族传统与个体观念的差异 85
五、择偶标准的差异 86
第二章 记忆与共鸣: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和解 87
第一节 在记忆链接中实现的母女和解 87
一、《喜福会》中的母女和解走向 88
二、三代女性的历史连环:《喜福会》的母女关系图解 95
第二节 在寻找记忆中产生的情感共鸣 101
一、《接骨师之女》中三代母女的“情感合唱” 101
二、《接骨师之女》:家族记忆中的三重写作 108
第三节 缺失与变异:母爱的一种解读 112
一、《喜福会》:由母爱的缺失到母爱的变异 112
二、《灶神之妻》:由母爱的寻找到母爱的痛苦 118
三、《接骨师之女》:由母爱的未知到母爱的“痴迷” 124
第四节 超越个体与种族:姐妹关系的一种解读 131
一、“喜福会”:生的快乐与幸福 131
二、传播爱与美的福音的“育婴堂” 134
三、胡兰与杜姨婆:正义与勇毅的化身 137
四、姐妹情在母女和解中的意义 140
第三章 痛苦的记忆:谭恩美小说中的性爱纠结 143
第一节 《灶神之妻》:残酷无情的性虐待 144
一、江雯丽与文福的性关系:小说故事的核心内容 145
二、文福:自我中心主义的典型 146
三、文福对江雯丽:触目惊心的性虐待 158
第二节 《灶神之妻》与《接骨师之女》:性淫乱的恶果 164
一、《灶神之妻》中的性淫乱描写 164
二、《接骨师之女》中的乱伦后果 169
三、性淫乱描写的依据与伦理意义 173
四、《灶神之妻》:女性性知识的缺失 174
第三节 性的寻求与性的和谐 179
一、洪天余:性无能的一个样本 179
二、《接骨师之女》:性的欢愉 180
三、《接骨师之女》:对三对老人性寻求的肯定 185
四、作家笔下当代美国人的性寻找 188
第四章 恐惧的记忆:母女关系中的战争事件 195
第一节 《喜福会》:战争条件下的人生悲剧 196
一、桂林逃难事件的发生 196
二、世界史上少有的逃难奇观 197
三、“鱼”的象征 199
四、失去双胞胎的悔恨 201
五、战争阴影与母女关系 203
第二节 《灶神之妻》:两性对立与战争对决 204
一、江雯丽与文福:美与丑的对立 205
二、对五大战争事件的解读 209
三、两性与战争的双重结构 218
第三节 逃难中的痛苦与希望 220
一、跳上跳下的小孩意象 221
二、文福杀猪意象 223
三、雾中“红裙子”意象 224
四、“瞭望星空”意象 226
五、“寻找剪刀”意象 229
第四节 《接骨师之女》:“育婴堂”与日军的对抗 230
一、女性眼中的“七七事变” 231
二、八路军的抗日斗争 232
三、日本兵打掉美国国旗事件 233
四、潘开京烈士被杀事件 234
五、北京人头骨失踪事件 235
结语 238
一、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三个伦理维度 238
二、“和”的正向与反向 241
三、两种相反力量产生的伦理张力 245
四、“和”的阴界与阳间 247
五、“和”的东方与西方 250
六、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之价值 253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