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东方诗圣—《福乐智慧》作者生平考 1
第一节 作者的名与号 1
第二节 作者的生平 4
第三节 尤素甫为什么离开巴拉萨衮迁居喀什噶尔 7
第四节 两篇序言之谜 14
第二章 回鹘西迁与文化振兴—《福乐智慧》产生的时代背景 18
第一节 将历史的时钟倒拨到公元9世纪 18
第二节 从草原游牧到农业定居 21
第三节 维吾尔民族文化的振兴 24
第三章 《福乐智慧》—中世纪西域社会生活的画卷 31
第一节 贫富悬殊,等级森严 31
第二节 富有生气的经济 37
第三节 多元宗教信仰 45
第四章 东方理想国 49
第一节 安邦治国是《福乐智慧》的中心议题 49
第二节 《福乐智慧》的社会政治观 52
第三节 东方理想国 59
第四节 尤素甫理想国的特质 66
第五章 知识与幸福—《福乐智慧》伦理观探究之一 69
第一节 美德是智慧,美德是知识 69
第二节 幸福与知识 77
第六章 善行—《福乐智慧》伦理观探究之二 85
第一节 积极造富于民,还是离群索居,苦修来世之善功—两种观点的对峙 87
第二节 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双方辩论的焦点 90
第三节 双方观点的互相渗透—辩论的结局 94
第四节 辩论的启示 97
第七章 人物论 101
第一节 日出国王—正义的象征 103
第二节 月圆大臣—幸福的象征 109
第三节 贤明大臣—智慧的象征 114
第四节 隐士觉醒—知足与来世的象征 117
第八章 《福乐智慧》的艺术魅力 128
第一节 《福乐智慧》的语言 128
第二节 象征性艺术手法的运用 137
第三节 鲜明的戏剧特点 143
第九章 《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 154
第一节 西迁后的维吾尔文化是熔炼多种文化的坩埚 154
第二节 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福乐智慧》中的地位 161
第三节 印度佛教文化在《福乐智慧》中的积淀 173
第四节 《福乐智慧》与中原儒家思想 182
第五节 古希腊美学对《福乐智慧》的影响 196
第六节 《福乐智慧》—维吾尔民族文化大树上结出的硕果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