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悠久而曲折的历史轨迹(先秦—1978) 3
第一章 重负下的长途跋涉(先秦—1840) 3
一、先秦筑就的工商底蕴 3
(一)越土水乡文明 3
(二)越地功利文化 5
二、南宋隆兴的商业文明 9
(一)两浙都市圈的繁盛 9
(二)“事功之学”诞生 11
三、明清呈现的资本萌芽 13
(一)小工商业市场网络 13
(二)在浙徽州商帮与龙游商帮 15
第二章 欧风美雨中得天下先(1840—1949) 18
一、甬温杭率先开埠 18
(一)外商登陆与买办脱胎 18
(二)近代民营企业的创办 20
二、浙籍工商阶层面世 22
(一)善闯天下的“浙江帮” 22
(二)义利并举的“宁波帮” 23
三、江浙财团的兴衰 26
(一)世纪之交的雄起 26
(二)阶级使命感高涨 27
(三)主导经济命脉 29
第三章 计划体制内陷于凋零(1949—1978) 33
一、工商业改造的洗礼 33
(一)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33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 34
二、继续革命的扫荡 35
(一)封杀”包产到户” 35
(二)割除“资本主义尾巴” 36
三、工商传统的顽强传承 38
(一)“包产到户”打而不死 38
(二)“地下经济”屡禁不绝 40
第二编 计划经济土壤上的艰难再生(1978—1991) 45
第四章 社会生态的新变与个私阶层的出世 45
一、统制体制的放开搞活 46
(一)农村承包制的震荡效应 47
(二)城市改革的渐次展开 49
(三)变革过程的坎坷起伏 50
二、思想观念的持续解放 52
(一)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52
(二)如何看待个私经济 54
(三)自主创业的思想依据 58
三、个私阶层的初步形成 59
(一)自有资产的积累 60
(二)群体结构的组成 62
(三)立业形态的分化 65
(四)阶层意识的律动 67
第五章 经济人格的超常打造 70
一、自主谋生的创业冲动 70
(一)创业风险的超越 71
(二)创业障碍的化解 73
(三)创业艰辛的吞咽 75
二、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77
(一)经营之道的一般途径 78
(二)争取效益的几点要诀 80
三、行之有效的制度创造 85
(一)产权保障制度 85
(二)企业管理制度 89
(三)金融资本制度 91
(四)技术进步制度 94
(五)市场网络体系 96
第六章 社会人格的畸形发育 102
一、社会意识的酝酿 102
(一)事业情怀萌动 103
(二)文化品位提升 104
(三)学习风尚初兴 107
(四)价值观念孕育 110
二、基本社会责任的缺失 114
(一)舆论非议的“倒爷”现象 115
(二)世人眼中的消费早熟 119
(三)影响不良的挥霍表现 122
(四)值得深思的几点原因 124
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淡薄 127
(一)德行善举的承继 128
(二)社会责任意识的稀缺 130
(三)社会评价的两重性 133
第三编 市场体制确立中的快速崛起(1992—2002) 143
第七章 社会生态的市场化转轨 143
一、经济体制与民营企业的吻合 143
(一)迟到的合法身份 144
(二)地位平等后的长效目光 146
二、商业文化的勃兴 147
(一)思想主流的务实取向 148
(二)消费思潮的弥漫 150
(三)商人走上社会前台 151
三、浙商群体的逐步生成 153
(一)群体结构更新 153
(二)群体利益密切 154
第八章 经济人格的积极塑造 157
一、创业创新的热烈释放 157
(一)投资欲望剧增 157
(二)“老板”称号的正名 160
(三)块状经济涌现 162
二、国内外市场的大拓展 165
(一)国内市场的扩张 165
(二)国际市场的开拓 171
(三)营销意识的强化 174
三、深入构建市场体制 177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177
(二)民间金融的制度化探索 181
(三)人才、技术的创新机制 185
第九章 社会人格的缓慢自觉 189
一、基本社会责任的失衡 189
(一)品牌质量的新追求 189
(二)假冒伪劣横行一时 193
(三)痛定思痛的反思 195
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抬头 199
(一)信用建设的引导 199
(二)调适中的劳资关系 203
三、企业外部社会责任的苏醒 206
(一)诚信意识的滋生 207
(二)公平诉求的启蒙 212
第四编 社会转型期的脱颖而出(2003—2008) 223
第十章 生态的融洽与文化的觉悟 223
一、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223
(一)“国民待遇”的获得 223
(二)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 225
二、区域文化精神的复兴 227
(一)浙江精神的认同 227
(二)学习型社会的召唤 229
三、浙商亮相历史舞台 231
(一)领风骚的企业家群体 231
(二)浙商概念的提出与公认 233
第十一章 经济人格趋于成熟 236
一、从“浙江经济”到“浙江人经济” 236
(一)区域经济势头强劲 236
(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240
(三)“浙江人经济”浮出水面 242
二、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 247
(一)政府导向与企业转轨 247
(二)科技创新的良好态势 250
(三)应对危机与加速转型 254
三、从家族制到现代企业制度 258
(一)家族制的惯性与局限 258
(二)股份制的展开 261
(三)职业经理人的介入 265
第十二章 社会人格的健康成长 270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共识 270
(一)理论与观念的明晰 270
(二)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 274
(三)阳光下的暗影 279
二、社会声誉的关注 283
(一)企望“信用浙商” 283
(二)多方回馈社会 288
三、共同体精神的涨潮 294
(一)政治愿望的积极表达 294
(二)非政府社会公共组织的生长 297
(三)携手共渡难关 302
参考文献 307
后记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