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调水及近期治理后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德善,蒋晓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8455419
  • 页数:4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和谐发展思想和科学方法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了我国最大的跨省(自治区)内陆河——黑河调水及近期治理的效果,分析其对黑河流域生态、社会、经济、节水的影响;客观反映黑河流域调水及近期治理的实际过程和全貌,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为今后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基本支撑,为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及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本依据;并为其他内陆河的全面整治和科学调水提供借鉴。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评价理论和方法、项目过程评价、黑河调水实施与效果评价、增泄水量及来源分析评价、生态效果评价、经济评价、社会影响评价、项目目标及持续性评价、结论与建议等。本书既是涉水的水利、农业、林业、环境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亦可供上述部门,社会、经济科学学术机构,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等参考阅读。

理论篇 3

1黑河流域概况 3

1.1自然地理概况 3

1.2社会经济概况 4

1.3水资源状况 6

1.4调水及治理前存在问题 8

2黑河项目概况 11

2.1规划背景 11

2.2规划目标与措施 11

2.3调水及近期治理实施情况 12

3项目后评价研究 15

3.1后评价发展概况 15

3.2黑河项目后评价必要性 15

3.3黑河项目后评价流程 16

3.4黑河项目后评价方法 18

3.5黑河项目后评价的主要目的 21

3.6黑河项目后评价的基准时点及评价期 21

3.7黑河项目的组织形式 21

3.8黑河项目成果 21

4后评价理论基础 23

4.1项目过程评价理论 23

4.2调水实施与效果评价理论 25

4.3增泄水量及来源分析评价理论 26

4.4生态效果评价理论 29

4.5经济效果评价理论 33

4.6社会影响评价理论 36

4.7项目目标及可持续性评价理论 39

4.8综合评价理论 41

上游篇 47

5上游项目过程评价 47

5.1项目批复建设的主要内容 47

5.2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 48

5.3项目完成情况 48

5.4工程运行情况 49

5.5典型项目评价 50

5.6项目过程综合评价 52

6上游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54

6.1评价思路及方法 54

6.2上游水源涵养特点 55

6.3水源涵养能力改善分析 56

6.4 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 62

7上游生态效果评价 64

7.1生态样方的选择 64

7.2草地围栏封育调查 64

7.3人工造林 68

7.4天然林封育 70

7.5祁连县黑土滩沙化治理 71

7.6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72

7.7上游生态效果综合评价 72

8上游经济效果评价 74

8.1肃南县经济效果评价 74

8.2祁连县经济效果评价 76

8.3治理工程的经济效果分析 77

8.4上游经济效果综合评价 80

9上游社会影响评价 81

9.1社会影响具体评价 81

9.2社会影响综合评价 83

9.3社会影响评价结论 85

10上游项目目标及可持续性评价 86

10.1项目目标评价 86

10.2可持续性评价 90

10.3目标及可持续性评价结论 92

11上游近期治理后评价的结论与建议 94

11.1综合评价 94

11.2研究结论 95

11.3对策建议 96

中游篇 99

12中游项目过程评价 99

12.1评价标准的建立 99

12.2典型工程的过程评价 99

12.3项目过程分类评价 110

12.4中游项目综合评价 113

13中游调水实施与效果评价 115

13.1水量调度综述 115

13.2六年调水实施情况评价 119

13.3调水效果评价 120

14中游增泄水量评价及来源分析 124

14.1调度措施增泄水量评价 124

14.2节水措施增泄水量评价 128

14.3增泄水量来源分析 153

15中游生态影响评价 157

15.1生态影响后评价的具体内容 157

15.2生态影响综合评价 173

15.3生态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 174

16中游经济效果评价 176

16.1国民经济评价思路 176

16.2评价原则和依据 177

16.3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 177

16.4工程效益分析 179

16.5典型灌区国民经济分析 180

16.6综合评价结论 185

17中游社会影响评价 187

17.1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187

17.2社会影响主要方面评价 187

17.3社会互适应性评价 218

17.4 IAHP-SA-FCA模型综合评价 220

17.5社会影响综合评价 224

18中游项目目标及持续性评价 225

18.1项目目标评价 225

18.2项目持续性评价 241

18.3项目目标及持续性评价结论 256

19中游评价结论与建议 258

19.1评价结论 258

19.2存在问题 259

19.3对策建议 260

下游篇 265

20下游调水和治理实施过程评价 265

20.1近期治理实施过程评价 265

20.2黑河下游调水实施过程评价 270

21下游调水及治理增泄水量评价 275

21.1基准时段的选择 275

21.2主要控制断面增泄水量 276

21.3调度前后年内来水过程评价 280

21.4河道输水效率变化评价 284

21.5河道过水时间、断流天数评价 284

21.6下游河道过水长度评价 285

22调水对黑河下游地下水位的影响 286

22.1黑河下游地下水对调水的整体响应 286

22.2调水对地下水埋深影响强度分析 292

22.3调水后地下水埋深在纵向上的响应 293

22.4调水后地下水埋深在横向上的响应 294

22.5调水对下游地下水位的影响总结 299

23调水和治理对下游生态的影响 301

23.1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的响应关系 301

23.2黑河下游生态变化的遥感分析 302

23.3典型植物对调水的响应 308

23.4对东居延海植被的影响 312

23.5调水对下游生态影响的样方调查 313

23.6调水对下游绿洲景观多样性的影响 315

23.7治理工程对植被的影响 319

23.8年沙尘暴日数在调水和治理前后的变化 321

23.9动物对调水和治理的响应 321

23.10调水和治理对下游生态的影响总结 321

24下游调水和治理社会经济效果评价 323

24.1经济效益评价 323

24.2社会效益评价 330

24.3管理效益评价 333

25下游调水和治理效果综合评价 336

25.1水资源、生态及社会经济等响应指标选取 336

25.2评价指标的判别标准、指标数据与权重 336

25.3评价结果分析 339

26下游调水及治理目标和可持续性评价 340

26.1项目目标评价 340

26.2项目可持续性评价 341

27下游结论与建议 344

27.1研究结论 344

27.2存在问题 346

27.3对策建议 346

综评篇 351

28黑河项目过程评价 351

28.1项目规划设计过程评价 351

28.2项目建设过程评价 354

28.3项目过程综合评价 358

29黑河调水实施与效果评价 360

29.1水量调度综述 360

29.2 6年调水实施情况评价 360

29.3调水效果评价 360

29.4存在问题及建议 362

30增泄水量及来源分析评价 363

30.1调度措施增泄水量评价 363

30.2节水措施增泄水量评价 363

30.3增泄水量来源分析 368

30.4评价效果 369

31黑河流域生态效果评价 371

31.1生态效果评价思路 371

31.2上游生态治理效果评价 372

31.3中游生态影响评价 375

31.4下游生态治理效果评价 383

31.5综合评价 387

32黑河流域经济效果评价 393

32.1概况 393

32.2评价原则、依据、指标和参数 393

32.3效益体系 394

32.4上游经济效果评价 394

32.5中游经济效果评价 396

32.6下游经济效果评价 397

32.7黑河流域国民经济效果评价 400

32.8综合评价 401

33黑河流域社会影响评价 402

33.1上游社会影响评价 402

33.2中游社会影响评价 402

33.3下游社会影响评价 404

33.4社会互适应性评价 405

33.5社会影响综合后评价 407

33.6结论和建议 408

34黑河流域项目目标及持续性评价 410

34.1项目目标评价 410

34.2项目持续性评价 414

34.3项目评价结论 423

35总体结论与建议 425

35.1评价结论 425

35.2存在问题 427

35.3对策建议 428

35.4黑河调水及近期治理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430

附录1 黑河调水及近期治理前后综合指标对比表 433

附录2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437

参考文献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