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传播效果研究的分析框架 1
一、“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界定 3
二、对“效果范式”的批评 8
三、“强—弱—强”框架及其问题 13
四、受众观变迁的视角 18
第一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起步 25
第一节 芝加哥学派:效果研究的“史前期” 26
一、芝加哥学派的生长环境与问题来源 27
二、芝加哥学派的传播观 30
三、帕克的移民报刊研究 35
四、小结 40
第二节 佩恩基金会研究:聚焦“孤立”个体 41
一、佩恩基金会研究的背景 41
二、佩恩基金会研究的主题与思路 46
三、小结 52
第三节 魔弹论:早期效果思潮 53
一、主流传播学史中的“魔弹论” 54
二、宣传分析与“魔弹论” 56
三、“迷思”来源的可能解释 60
四、小结 61
第二章 聚焦个体态度与行为的效果研究 62
第一节 效果研究聚焦的背景 63
一、美国民主的危机 63
二、市场研究的影响 73
三、小结 78
第二节 个人差异及其深化 79
一、个人差异的提出 80
二、“选择性”过程 87
三、说服研究中的“4W—效果”模式 93
四、小结 102
第三章 人际关系视野中的效果研究 104
第一节 从二级传播到创新扩散 105
一、人际关系的介入 105
二、人际关系介入的局限与意义 113
三、创新扩散研究 116
四、小结 118
第二节 残缺的“地图”与残缺的总结 119
一、拉扎斯菲尔德的效果观 119
二、“残缺”的“有限效果论”总结 130
三、小结 136
第三节 默顿的影响 136
一、结构功能主义 137
二、中层理论 144
三、小结 148
第四章 “积极受众”影响下的效果研究 150
第一节 从“使用与满足”到“使用与效果” 152
一、离开效果? 152
二、回到效果 159
三、小结 167
第二节 “使用”概念的丰富 169
一、受众能动性 169
二、媒介依赖与效果 180
三、小结 187
第五章 以认知为核心的效果研究 189
第一节 认知效果的复兴 190
一、李普曼的传统与背景的转变 190
二、“认知”的扩展 196
三、认知与民主资源 207
四、小结 210
第二节 认知效果的拓展 211
一、受众观的整合 211
二、繁荣与忧思 243
三、小结 245
结语从“效果”思考“人”的命运 247
一、基本脉络与逻辑 247
二、理论发展的思考 251
三、传播效果思潮 256
四、中国的传播效果研究 259
参考文献 267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