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109031381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草地植物与环境,草地植物群体与草地生态系统,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草地的饲用植物及有毒有害植物,草地类型、分布及分区,放牧地的合理利用,割草地的合理利用,草地的改良与保护,人工草地的建立,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绪论 1

第一章 草地植物与环境 3

第一节 草地植物与光照 4

一、光质的生态作用 4

二、光量的生态作用 6

三、以光为主导因子的植物生态类型 9

第二节 草地植物与温度 9

一、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 9

二、植物对高温的适应 10

三、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耐寒性 11

四、温度与植物的分布 12

第三节 草地植物与水分 13

一、水的生态意义 13

二、自然界水的分布与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 15

第四节 草地植物与土壤 19

一、土壤结构和质地与草地植物的关系 19

二、土壤通气状况与草地植物的关系 20

三、草地土壤营养与植物的关系 21

四、土壤酸碱度与草地植物的关系 21

五、盐渍土及盐生植物 22

六、沙地与沙生植物 23

第五节 草地植物与地形的关系 24

第六节 草地植物的生活型 25

一、乔木 26

二、灌木 26

三、多年生草类 26

四、一年生草类 26

五、苔藓植物 27

六、地衣 27

第二章 草地植物群体与草地生态系统 28

第一节 草地植物的种群 28

一、草地植物种群的一般特征 28

二、草地植物的种间关系 30

三、种群动态 32

第二节 草地植物群落 34

一、植物群落的一般概念和植物群落的形成 34

二、植物群落的特征 35

三、植物群落的动态 37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 43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3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 45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7

四、草地生态平衡 50

第三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 52

第一节 禾本科草类的生长发育 52

一、禾本科草类种子的萌发 52

二、禾本科草类的营养生长 54

三、禾本科草类的生殖生长 57

第二节 豆科草类的生长发育 59

一、豆科草类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59

二、豆科草类茎叶的生长 61

三、豆科草类花和种子的发育 63

四、豆科草类的根系 64

第三节 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及灌木、半灌木的生长发育 66

一、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 66

二、灌木、半灌木植物的生长发育 67

第四节 牧草的分蘖(分枝)和营养繁殖方式 68

一、根茎型草类 68

二、根蘖型草类 69

三、疏丛型草类 69

四、密丛型草类 70

五、根茎—疏丛型草类 70

六、匍匐茎草类 71

七、鳞茎型草类 72

八、根颈丛生草类 72

九、无茎莲座状草类 72

第五节 多年生草类的同化作用 73

一、碳素同化作用 73

二、牧草的氮素同化作用—蛋白质的合成 75

三、脂肪的合成 76

第六节 牧草生长发育时期的物质动态 77

一、一年内牧草干物质的动态 77

二、牧草生育时期化学物质的动态 78

三、多年生草类的贮藏物质 80

第七节 多年生牧草的发育速度、寿命及再生性 81

一、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和寿命 81

二、牧草的再生性 82

第四章 草地的饲用植物及有毒有害植物 85

第一节 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 85

一、根据饲用植物的化学成分评价 85

二、根据饲用植物的消化率评价 90

三、根据能量价值评价 92

四、根据植物适口性评价 93

五、根据草地上的出现率和丰富度评价 95

六、根据饲用时的加工利用方式评价 95

七、根据饲用植物的适应性和再生力评价 95

第二节 草地主要饲用植物及其特征 96

一、禾本科(Gramineae)草类 96

二、豆科(Leguminasae)草类 112

三、莎草科(Cyperceae)草类 122

四、杂类草 124

第三节 有毒植物和有害植物 130

一、有毒植物 131

二、有害植物 142

第五章 草地类型、分布及分区 143

第一节 草地类型划分方法 143

一、世界主要国家的草地分类方法 143

二、我国的草地分类方法 146

第二节 中国草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147

一、草地分类的原则 147

二、草地分类系统和标准 149

第三节 中国草地类型 151

一、林缘草甸类 151

二、草甸草原类 152

三、干草原类 152

四、山地草原类 153

五、荒漠草原类 153

六、高寒草原类 154

七、草原化荒漠类 154

八、干荒漠类 155

九、高寒荒漠类 155

十、温性灌草丛类 156

十一、暖性灌草丛类 156

十二、暖性草丛类 157

十三、干热稀树草丛类 158

十四、大陆草甸类 159

十五、山地草甸类 159

十六、高寒(高山)草甸类 160

十七、沼泽草甸类 161

十八、低位草本沼泽类 161

十九、丘状草本沼泽类 162

二十、附带利用草地 162

第四节 中国草地的分布及分区 162

一、中国草地的分布 162

二、中国草地的分区 166

第六章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174

第一节 放牧地的意义 174

一、放牧是最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 174

二、放牧饲养能促进家畜的健康 176

三、放牧是草地管理的重要环节 176

第二节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177

一、放牧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177

二、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178

三、放牧对牧草繁殖的影响 179

四、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类成分及牧草产量的影响 179

第三节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181

一、放牧的适宜时间 181

二、放牧次数及牧草的采食高度 182

三、草地利用率及放牧强度 183

四、草地载畜量的估测 186

第四节 放牧制度和方法 188

一、全年放牧制与半放牧制 188

二、自由放牧与分区轮牧制 188

三、其他放牧方式 189

第五节 分区轮牧的实施 190

一、分区轮牧的优越性 190

二、分区轮牧的实施 192

第六节 放牧地的季节性利用 196

一、划分季节牧地的条件 197

二、季节牧地的选择 198

三、季节牧地的组合 199

四、季节牧场的轮换 200

第七节 放牧的组织与管理 201

一、各种家畜的放牧习性和适宜的放牧地 201

二、畜群的组织 203

三、放牧技术 204

四、放牧牲畜的作息时间 205

五、放牧家畜的供水和水源保护 205

六、放牧家畜矿物质补充和补饲 207

七、放牧地的设备 208

第七章 割草地的合理利用 209

第一节 牧草的收割 210

一、牧草的收割时期 211

二、牧草的割草高度 214

三、干草生产机械化 215

第二节 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219

一、牧草的水分变化 219

二、牧草水分散失的规律 220

三、牧草干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223

四、干草调制过程中养分的损失 224

第三节 干草的调制 226

一、干草调制的主要特点 226

二、牧草的加速干燥 227

三、干草调制 229

四、特种干草的调制 231

第四节 干草的贮藏 232

一、干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232

二、干草的堆藏 233

三、干草重量估测 235

第五节 牧草的青贮 239

一、牧草青贮的基本原理 239

二、牧草青贮的主要过程 239

三、青贮添加剂 240

四、牧草高水分青贮料 241

五、牧草低水分青贮料 242

六、牧草青贮中的损失 243

七、草捆青贮技术 243

第六节 割草地的培育 245

一、培育的意义 245

二、割草对植被的影响 246

三、割草地轮刈 247

第八章 草地的改良与保护 249

第一节 草地复壮 249

一、草地封育 249

二、延迟放牧 252

三、草地松土 252

四、烧荒的作用 255

第二节 草地补播 256

一、草地补播的意义 256

二、补播地段的选择 257

三、补播牧草的选择 257

四、牧草补播的技术 258

第三节 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 259

一、草地灌溉 259

二、草地积水的排除 265

第四节 草地施肥 267

一、草地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和作用 267

二、草地施肥原理 270

三、肥料的种类及其施用 272

四、草地施肥特点和制度 274

第五节 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 275

一、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 276

二、生物学防除法 276

三、机械除草法 276

四、化学除草法 277

第六节 草地鼠、虫害的防除 279

一、鼠类对天然草地的危害 279

二、我国草地的主要害鼠 279

三、灭鼠的措施及方法 281

四、草地虫害的防除 283

第七节 特殊草地的培育技术 286

一、沙地草地 286

二、盐碱草地 289

第九章 人工草地的建立 293

第一节 土地准备 295

一、地段的选择 295

二、清理地面及烧荒 295

三、土壤耕作措施 296

四、熟荒地的播前土壤耕作 298

第二节 人工草地播种前的种子准备 299

一、种子清选及晒种 299

二、种子检验 300

三、豆科牧草硬实种子的处理 301

四、豆科牧草的根瘤菌接种 301

五、种子的去芒及消毒 303

六、种子的丸衣制作 304

第三节 人工草地的播种技术 304

一、播种方法 304

二、播种时期 305

三、播种量 306

四、覆土深度及播后镇压 307

五、牧草混播技术 307

第四节 人工草地管理 311

一、施肥 311

二、灌溉 312

三、杂草防除 313

四、病虫害防治 314

五、老草地的松耙、补种及翻耕 314

第五节 人工草地的合理轮作 315

一、轮作的概念及作用 315

二、各种牧草、作物在轮作中的地位 316

三、饲料轮作 317

四、轮作计划的编制 319

第六节 牧草种子生产 320

一、牧草种子生产的意义 320

二、牧草种子田的农业技术要点 321

三、牧草种子的收获与贮藏 323

四、牧草种子的繁育措施 325

第十章 草地的调查与规划 327

第一节 草地调查的准备和野外调查 327

一、草地调查的准备工作 327

二、野外调查 328

三、草地类型图的绘制 338

第二节 调查资料的室内整理和总结 339

一、草地生产力资料的整理 339

二、草地图的编绘 346

三、草地面积的计算 347

四、草地调查报告的编写 349

五、草地资源统计表的汇编 351

六、草地资源调查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351

第三节 草地资源的遥感调查 354

一、遥感的概念与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 354

二、草地调查采用的主要遥感信息源 357

三、草地资源遥感调查方法 359

四、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估测 362

第四节 草地规划 364

一、草地规划的意义 364

二、草地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365

三、地区、生产经营单位的草地总体规划 367

四、各生产单位草地的部门规划 368

主要参考书目 375

中拉植物名词索引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