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在甘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牛颖,彭效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7313913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宋平同志在甘肃省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等。

第一章 头一件重要的工作是救灾救民 1

1973年春,甘肃中部地区22个月没有下过透雨,旱情十分严重。刚刚到任不久的宋平,到中东部地区察看灾情,向省委汇报后,实施了紧急救灾措施。 1

宋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如实反映了甘肃的灾情。周总理听了以后深感痛心。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那里的群众解决困难,改变面貌!” 8

6月中旬,周总理向甘肃派出国务院工作组。在省委领导下,宋平与工作组一起带领甘肃人民展开了持续一年多的抗灾救灾工作,使灾区人民顺利地度过了灾荒。 12

28年后,甘肃中东部地区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绝大多数群众解决了温饱。抚今追昔,当地群众深情地说:“当年要不是他宋家爸,咱农民可要遭大难了!” 25

第二章 力排阻力 整顿企业 整顿铁路 29

宋平积极贯彻周总理关于整顿企业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着力扭转甘肃工交企业的混乱局面;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宋平积极贯彻执行,领导甘肃工交战线采取三项整顿措施,使甘肃的工交生产取得了恢复性发展。 30

1975年上半年,兰州铁路局运输瘫痪,成了全国闹腾最厉害的铁路局。粉碎“四人帮”以后,兰州铁路局领导班子在省委主要负责人支持下,千方百计捂盖子,压群众,全局运输生产形势更加恶化。中央决定,再次整顿兰州铁路局。宋平作为中央帮助兰州铁路局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参加和领导了这次整顿工作。 34

1977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解决甘肃省委领导问题的重大决策。决定宋平出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兰州军区第二政委、省军区第一政委。从此,甘肃省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 45

第三章 积极推动、认真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 48

甘肃是深受“左”倾路线之害的重灾区。宋平敏锐地认识到,不坚持实事求是,弄不清大是大非,甘肃就迈不开前进的步伐。1978年4月初,宋平在兰州高等院校领导干部的一次理论讨论会上就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同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宋平旗帜鲜明地支持,并积极推进和组织全省开展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49

1979年7—12月,在宋平主持下,甘肃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集中几个月的时间进行真理标准的学习补课活动,有领导、有计划地把讨论引向深入,进一步端正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了甘肃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58

第四章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 89

宋平稳妥地领导了甘肃省的揭批查运动。他多次强调,对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要揭深批透,但对处理有牵连的人和事则要慎之又慎。要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始终做到团结两个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宋平亲自抓典型案例,引导和推动全省揭批查运动的健康开展。 8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宋平自始至终高度重视。从白银公司、“汪锋一小撮”等重大冤案,到基层干部、普通群众的冤案,他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98

宋平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和平反知识分子中的冤假错案格外关注。大到政治问题,小到生活待遇,他都关怀备至。他多次强调:甘肃比较落后,没有知识分子不行;甘肃要发展,没有知识不行。 111

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甘肃省落实党的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宋平强调,甘肃的历史遗留问题牵涉到许多革命老同志和知识分子,因此,一要坚决纠正,二要做好善后处理和安排工作。 116

第五章 包产到户——农民自己的选择 120

宋平担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后,紧紧抓住农村问题不放,亲自组织了大规模的农村调研,并主持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当前农村若干问题的意见》,使甘肃农业经济出现了转机。 121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甘肃省委结合甘肃农村实际,又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十个问题的试行规定》,使联系产量的责任制——作业组迅速在全省推广。与此同时,包产到户在一些地方悄然出现。 129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甘肃一位读者的来信,并加编者按称:划分作业组是倒退,要坚决纠正。宋平坚持从甘肃省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支持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他指示甘肃报刊要从正面摆事实讲道理,继续宣传贯彻省委的《十条》规定。 136

1979年10月,甘肃省委发出支持包产到户的红头文件——《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某些农牧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单庄独户,可以实行责任到人和包山户等形式。” 140

1980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发表了宋平在甘肃省委常委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有些贫困山区群众要求实行责任到劳动力的责任田制度,也应该允许;已经实行的,应积极帮助他们搞好。”广大农民称这篇报道是“5·11文件”,包产到户迅速在甘肃农村普遍推广开来。 146

在包产到户迅速发展之际,宋平及时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包产到户的性质发表了意见。他说,包产到户不是单干,只是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包产到户不是倒退,而是更加接近实际。他特别强调要注意研究解决包产到户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151

在农村改革大潮中,各类专业户也在甘肃出现。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宋平的高度重视。他亲自调查研究,亲自撰写文章,认为这是农业现代化的新探索,从而推动了专业户迅速发展,为甘肃农民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158

第六章 发展甘肃农业的战略选择——“两西”建设 171

1974年8月,宋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西”建设的设想。1978年“两西”建设开始付诸实施,198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 172

宋平作为“引大入秦”工程的主要决策人,为之倾注了许多心血,曾十二次亲赴施工现场视察,十五次提出重大意见和建议。工程竣工时,他亲笔为记事碑书写了“千秋伟业,造福万代”八个大字。这项工程在甘肃水利建设史上留下了一个奇迹。 185

经过长期的调研、思考、探索和实践,宋平和甘肃省委形成了改变甘肃贫困面貌、把农业经济搞上去的发展思路。这套发展思路符合甘肃的实际,符合自然规律。 199

第七章 重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2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宋平主持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在“文革”中遭受破坏的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甘肃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快出现了团结、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212

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经济、文化。宋平多次强调:只要经济发展了,贫穷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好办。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建设上。 216

宋平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建议在汉族地区较好的学校开办民族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并付诸实施。这个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和采纳。 222

第八章 落实文艺政策 关心戏剧创作 229

宋平对文艺界平反冤假错案、落实政策的工作十分关注。他说:“文艺界受‘四人帮’摧残最厉害。要繁荣甘肃的文艺创作,必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人的心平了,气顺了,才有劲头搞创作。” 230

对话剧《西安事变》的创作和演出,宋平给予了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在此剧尚有争论的时候,宋平肯定这是一部好戏,可以演出。 233

宋平很关心甘肃省歌舞团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和演出。该剧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为中国舞蹈宝库开发出一个崭新的流派——敦煌舞流派。 237

第九章 广交朋友 共谋事业发展 244

宋平在甘肃有位农民朋友,名叫郭富山。郭富山在干旱贫瘠的会宁山区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绿化荒山,使宋平深为感动;而宋平的热情支持、亲切关怀,也使郭富山十分敬佩。在甘肃工作期间,宋平曾三上红嘴山看望郭富山。郭富山去世后,宋平提议为他塑像以志纪念。 245

宋平在甘肃工作期间,从政治上、事业上、生活上给著名城市规划专家任震英极大的支持。兰州的城市规划大业,使二人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255

宋平在甘肃工作期间同新闻工作者交往较多。这种交往主要是谈工作,谈民情民意,谈甘肃的发展,虽平平淡淡,却实实在在。 259

宋平十分尊重爱国民主人士和民族宗教人士。他对邓宝珊将军的敬重和对贡唐仓活佛的关怀,令人赞叹。 264

第十章 清正廉洁 以身作则 270

宋平担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伊始,就制定了《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几项规定》。他说,要取信于民,就必须先抓党的作风。 270

宋平经常对干部们说,甘肃是个穷地方,人民生活还很苦,人家安排的好饭菜,你能吃得下去吗?还是要严格要求,不要让群众背后骂娘。 272

宋平一贯反对送礼、收礼。他不仅常讲常说,而且身体力行。在甘肃工作期间,没有人敢给宋平送礼。 277

宋平下基层,一般情况下总是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反对前呼后拥。他对“走后门”尤其反感。 279

宋平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时时处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心他人甚于自己。 281

第十一章 永远忘不了甘肃人民 287

宋平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之后,曾五次来甘肃。他关心着甘肃的发展,关注着甘肃的变化。为了探索一条发展之路,他和钱学森院士共同推动了沙产业理论在甘肃的实践。 288

宋平在离开甘肃的二十多年中,没有间断过同甘肃人民的联系。他为加快甘肃的发展,还曾多次提出过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300

拳拳爱心,浓浓深情。宋平虽然不在甘肃工作了,但他总是尽心尽力为甘肃人民多办点实事,多办点好事。 308

宋平在甘肃大事年表 320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