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鉴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地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43849525
  • 页数:6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上起原始时代,下迄2001年,内容涵盖湖南社会生产状况和经济发展、地理和行政体制沿革、历代政权更替、各族人民革命历程、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

原始时代 1

概述 1

旧石器文化 1

“石门人”和燕儿洞遗址 1

新石器文化 2

彭头山遗址 2

皂市下层文化遗址 2

八十垱聚落遗址 2

湖南大溪文化 3

城头山古城址和古稻田 3

湖南屈家岭文化 4

蚩尤九黎南迁和炎帝、祝融族人入湘 4

湖南龙山文化 5

三苗与三苗国 5

舜征三苗及其族人入湘 5

禹与三苗的战争 5

先楚(夏、商、西周)时代 7

概述 7

“荆蛮”的兴起 7

商师征“荆蛮” 7

石门皂市商遗址 8

殷武伐“荆楚” 8

殷商后期湖南的青铜文化 8

周昭王伐“荆楚” 10

周穆王伐“楚”、“越” 10

方叔率师伐“荆蛮” 11

湖南西周青铜文化 11

楚国(春秋战国)时代 13

概述 13

叔堪避难于“濮” 13

楚蚡冒“启濮” 14

楚熊通开“濮”地 14

罗子国遗民南迁汨罗 14

楚国向湖南推进 14

糜子国遗民南迁巴陵 15

楚共王征抚“南海” 15

楚平王“为舟师以伐濮” 15

湖南最早的铁器 15

白公胜作乱 16

申鸣自杀 16

吴起“南平百越” 16

《鄂君启节》与湖南商业交通 16

庄蹻王滇 17

宋玉筑城澧水南岸 17

秦拔楚黔中郡 17

屈原自沉汨罗江 17

黔中郡复归于楚 18

楚简和帛书、帛画 18

麻阳九曲湾铜矿 19

漆木器的生产 19

丝织品生产 19

秦代 21

概述 21

秦灭楚和定江南 21

秦置洞庭郡 21

秦置长沙郡 22

长沙郡置九县 22

修驰道纵贯湖南 22

始皇“游幸”湘山祠 22

征越地、戍五岭 23

开凿灵渠 23

里耶秦简 23

项羽徙义帝于郴 24

两汉时代 25

概述 25

梅鋗 26

置桂阳郡 26

吴芮封长沙王 26

置武陵郡县 26

吴臣继立长沙王 27

邓弱封离侯 27

吴程封义陵侯 27

吴臣诱诛黥布 27

长沙王吴臣卒 27

吴浅封便侯 27

吴阳封沅陵侯 27

长沙王吴回卒 28

轪侯 28

置醴陵侯国 28

赵佗攻长沙国 28

吕后遣将伐南越,屯兵长沙 28

陆贾使南越 28

贾谊 29

利仓妻辛追卒 29

湖南的农副产品 30

长沙王吴著卒 30

置刘氏长沙国 30

长沙王王后曹?墓 30

刘发卒刘庸嗣立 31

刘发四子封侯 31

刘发十一子封侯 31

置谢沐、冯乘二县 31

汉武帝平南粤 31

置零陵郡 32

攸舆侯刘则受诛 32

桂阳郡地震 32

舂陵侯迁于南阳 32

湘乡始为县 32

长沙国人口 32

置昭阳侯国 32

刘舜弃国 33

“五溪蛮”拒王莽 33

东汉复置长沙国 33

湖南及“诸蛮夷”归汉 33

光武帝与“舂陵” 34

长沙王改为临湘侯 34

卫飒、茨充任桂阳郡太守 34

远征交阯 34

“武陵蛮”起义 34

马援葬身“五溪” 35

置沅南、作唐县 35

洞庭湖区筑垸垦田 35

“澧中蛮”起义 36

“溇中蛮”起义 36

章帝南巡至章陵 36

迁荆州治所于索 36

荆州遭灾减赋 36

蔡伦 36

中原移民 37

粮食外调赈饥民 37

改钟武为重安 37

改索县为汉寿县 37

栾巴为桂阳太守 37

“澧中蛮”、“溇中蛮”抗租 37

李进为武陵太守 37

原始青白瓷器的出现 38

祝良等招抚“象林蛮” 38

湖南四郡户口 38

应奉为武陵太守 38

湖南“蛮夷”民族大起义 38

冯绲镇压湖南“蛮夷”起义 38

湖南“蛮夷”民族继续斗争 39

度尚率师救零陵 39

太守周憬开凿入粤航道 39

孙坚为长沙太守 39

孙坚兴师伐董卓 39

孙坚战殁 40

刘表袭取长沙、桂阳、零陵 40

曹操取长沙、桂阳 40

黄盖 40

刘备、诸葛亮收湖南四郡 40

置浏阳、湘西二县 41

分长沙置汉昌郡 41

孙权索荆州取湖南三郡 41

吕岱等取阴山、醴陵、攸县 41

孙权袭取荆州及武陵、零陵 41

潘濬破杀樊伷 42

张机任长沙太守 42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代 43

概述 43

桓阶 43

刘备伐吴,“五溪蛮”响应 44

置黚阳县 44

“五溪蛮”攻武陵 44

刘巴 44

孙权以浏阳封潘濬 44

置南安县 45

潘濬“讨”武陵“蛮夷” 45

廖式反吴攻零陵、桂阳 45

洣水泛滥 45

蒋琬 45

吴太子孙和被遣长沙 45

长沙大饥 45

陆凯击陈毖 46

分置湘东郡 46

置建宁县 46

钟离牧进兵武陵 46

武陵嵩梁山“天门”洞开 46

置始安、始兴二郡 46

吴置邵陵郡县 46

置天门郡及溇中县 47

麓山寺 47

湘东太守张咏被杀 47

荆、豫、扬等州大水 47

“五溪蛮夷”归附西晋 47

武陵、天门、长沙等郡入于晋 47

改南郡为南平郡 48

晋除吴苛政通零桂漕运 48

湖南各郡户数 48

置澧阳县 48

充县改临澧县 48

南岳初建道观和道教传入湖南 48

长沙地震 48

司马义封长沙王 48

荆、扬二州大水 48

荆、扬等五州大水 48

“义阳蛮”张昌起事 49

以零陵米援益州师 49

置湘州 49

湘州地震 49

应詹收服武陵“溪蛮” 49

杜弢起义 49

陶侃入湘镇压杜弢起义 50

杜弢“复反”和起义失败 50

张载作《酃酒赋》 50

南平太守应詹右迁为荆州刺史 50

零陵地震 50

王敦叛乱与长沙之战 50

虞悝、虞望受赠封 51

王舒、卞敦先后任湘州刺史 51

罢湘州 51

陶侃丧归长沙 51

长沙、武陵大水 51

罗含《更生论》 51

扬、荆、江三州大水 52

荆、徐二州大水 52

荆州大水 52

桓玄袭取巴陵之粟 52

置楚国 52

刘裕灭晋以恭帝为零陵王 52

置湘州 52

刘义季封衡阳王 52

罢湘州 53

徐副“买地券” 53

复置湘州 53

田向求破溇中 53

湘州刺史王僧虔救建康 53

王蕴为湘州刺史 53

始置湘阴县 53

“五溪蛮”起事 53

长沙“龟塘” 53

萧道成灭宋 54

萧道成封诸子为王 54

顾宪之为衡阳内史 54

湖南各郡户口 54

萧衍灭齐 54

耒阳大水 54

颁行杨公则治湘政绩 54

置衡州 55

桂阳王萧象为湘州刺史 55

萧衍封诸子为王 55

改营阳郡为永阳郡 55

析置罗州、卢州和岳阳、药山、南阳、夜郎诸郡 55

置湘潭县 55

元景隆为衡州刺史 55

改武刚县为武强县 55

兰钦平定桂阳、阳山、始兴“蛮” 55

衡山侯杀始兴太守张宝生 55

分置桂州 56

张缵为湘州刺史 56

阴铿 56

王僧辩攻陷长沙 56

陆纳叛据湘州 57

萧循为湘州刺史 57

王琳救江陵 57

湘东王萧绎赉粳米 57

王琳遣兵伐后梁 57

置石门郡 57

王琳抗击陈霸先 58

复置便县 58

置卢阳郡 58

巴陵太守任忠击破陈师 58

周师取湘州 58

南陈争夺湘州 58

侯安都为桂阳公,置东衡州 58

欧阳頠封阳山公 58

湘州刺史征“黄洞蛮” 59

华皎叛陈 59

置新城县 59

置沅陵郡 59

隋唐时代 61

概述 61

隋军平定湖南 62

永州总管周法尚平定岭南 62

省吴昌、湘滨二县并入罗 62

置辰、朗、澧、岳、潭、衡、郴、永诸州 62

长沙称县之始 62

置晋兴县 62

王世积、周法尚伐“俚” 63

慈利始为县名 63

沅江始为县名 63

文安子为潭州总管 63

浏阳、醴陵并入长沙 63

湖南各郡户口 63

“湘阴窑”青瓷 63

萧铣称帝于巴陵 63

湖南饥 64

许绍归唐 64

董景珍降唐 64

唐军灭萧梁平定湖南 64

置南梁州邵阳郡 64

复置醴陵、浏阳二县 64

置道州 65

置江华县 65

复置湘乡县 65

置卢溪县 65

欧阳询 65

改罗州巴陵郡为岳州巴陵郡 65

罗县并入湘阴 65

分天下为十道 65

废孱陵县并入安乡 65

置叙州潭阳郡 66

置三亭县 66

李世则为澧州刺史 66

潭州疫 66

郴州疫 66

褚遂良左迁为潭州都督 66

崇义县并入慈利 66

置蓝山县 66

复置资兴县 66

复置道州江华郡 66

封曹王李明为零陵王 66

开筑永泰渠 67

置锦州卢阳郡 67

杀岳州刺史葛王李素节 67

置溪州灵溪郡 67

置洛浦县 67

复置永明县 67

置渭溪县 67

复置茶陵县 67

杀邵王李重润 67

置舞州龙标郡 67

置昌江县 67

复置浏阳县 67

张说谪岳州 67

潭州火灾 68

“五溪蛮”进攻辰州 68

置高亭县 68

衡州火灾 68

湖南首名进士 68

分江南、山南为东西道,置黔中道 68

改衡山郡为衡阳郡、沅陵郡为卢溪郡 68

改营道县为延唐县 68

改夜郎县为峨山县 68

湖南州县 68

湖南各州县户口 69

王昌龄贬为龙标尉 69

改衡山县为湘潭县 70

设防御使于衡 70

辰州刺史王翃平襄军乱 70

李白途经湖湘 70

高力士流放巫州 70

杀潭州刺史庞承鼎 70

废衡州防御使 71

崔涣贬为道州刺史 71

始置湖南观察使 71

元结复任道州刺史 71

建虞帝庙于九疑山 71

置大历县 71

湖南大水 71

李泌被征还朝 71

徙黔中道于辰,湖南道于潭 72

王翃收复容州 72

臧玠乱潭州 72

元结迁任容管经略使 72

杜甫病卒于湖南 72

业州更名奖州 72

徙黔中道于黔 72

郴州黄岑山垮塌 73

李泌为澧州刺史 73

平息王国良事变 73

李皋复为湖南观察使 73

赵憬为湖南观察使 73

怀素 73

阳城为道州刺史 74

置桂阳钱监于平阳 74

沅江地震 74

阳城卒于任 74

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 74

韩愈滞留湖南 74

朗州和武陵、龙阳大水 75

刘禹锡贬为朗州司马 75

永州地震 75

始建密印寺 75

湖南州郡户口 75

湖南最早的牛耕记载 75

湖南旱 76

辰、叙州“蛮”张伯靖起义 76

韦贯之左迁为太子詹事 76

李翱为朗州刺史 76

崔倰为湖南观察使 76

湖南大水 76

朗州水利工程 76

湖南旱 77

征杜悰还京 77

李邰中状元 77

湖南大水 77

刘蜕 77

湖南饥 77

韦宙为永州刺史 77

悍将驱逐观察使 78

铜官窑釉下彩 78

湖南租粮外运 78

李群玉 79

刘瞻 79

王仙芝义军进攻湖南 79

李系任湖南观察使屯兵潭州 79

黄巢大军入湘 79

湘南各族反唐起义 79

雷满等驱杀刺史 80

闵顼、邓处纳据潭州、邵州 80

周岳取潭州任武安军节度使 80

邓处纳破潭州改任武安军节度使 80

刘建锋、马殷进兵湖南据有潭州 80

衡阳人陈师远据衡州 81

蒋勋据邵州 81

马殷为潭州刺史 81

马殷得封湖南留后 81

马殷攻取衡、永、郴、连、桂诸州 81

置武贞军命雷满为节度使 82

黄浩军进入浏阳 82

雷彦威复据朗州 82

马殷及雷彦威袭取江陵 82

岳州刺史邓进忠归附马殷 82

杨行密军拔岳州 82

五代马楚时代 83

概述 83

马殷封王 83

楚、吴之战 83

朗、澧二州归入马楚 84

置回图务 84

许德勋率师伐荆南 84

吕师周率师取岭南各州 84

彭玕奔楚 84

马殷开天策府 84

马殷征“蛮” 84

楚升朗州为永顺军 85

吴袭岳州 85

楚师侵吴鄂州 85

马殷结好于南海王 85

楚吴战事再起 85

马存率师攻吴 85

楚师侵荆南 85

“辰溆蛮”复“叛” 85

齐己 85

楚王子马希范入献于唐 85

湖南铸铅铁钱 86

改昌江为平江 86

楚师伐荆南 86

马殷遣使入献于唐 86

马殷立都建国 86

马殷进驻岳州,败荆南师 86

吴师侵楚败还 86

马希声执掌政事 86

高郁遇害 87

马殷卒 87

马希声袭立 87

湖南大旱 87

马希声卒,马希范继立 87

置懿州 87

何仲举 87

楚王夫人彭氏卒 87

加封楚王为天策上将军 88

马希范开天策府 88

溪州之战与“溪州铜柱” 88

木绵和“吉贝布” 88

改延唐县为延喜县 88

潭州东境山崩涌出丹砂 88

置桂阳监 89

“二马”争位 89

马希萼夺得王位 89

李宏皋 89

置龙喜县 89

马希萼封为楚王 89

王进逵等拥刘言据朗州 89

马希崇据潭州 89

唐师入湖南,马楚亡国 89

唐以廖偃为道州刺史 90

南唐将孙朗等作乱奔朗 90

刘言取湖南 90

后周以刘言为湖南置制使 90

王进逵杀何敬真 90

王进逵袭朗杀刘言 90

王进逵上表请复治于朗州 90

溆州“蛮”酋苻彦通归附王进逵 90

湖南大饥 91

潘叔嗣袭取朗州 91

周行逢斩潘叔嗣 91

周行逢主湘 91

永顺和保靖土司之始 91

两宋时代 93

概述 93

赵匡胤加封周行逢为中书令 94

周保权继任武平节度使 94

张文表袭取潭州 94

宋军入朗州、平湖南 94

“溪州蛮”附于宋 94

潘美为湖南防御使,增屋税、牛税、茶税 94

秦再雄为辰州刺史 94

大象出没湘西北 95

潘美伐南汉克郴,置桂阳监 95

置安仁县 95

宁远县的建置 95

岳、潭、衡受灾 95

始置桃源县 95

南汉侵桂阳 95

潘美等平南汉 95

常丰县的置废 95

桂阳监知事张侃被征还京 95

命修南岳庙 95

石熙载知潭州事 95

始建岳麓书院 95

置宁乡县 96

张齐贤任衡州通判 96

李沆为潭州通判 96

王旦为平江令 96

陶岳 96

魏廷式为朗州法曹掾 96

诚、徽州归宋 96

王世则举进士第一名 96

东安建县 96

置荆湖南、北二路 96

置临湘县 96

荆湖旱 97

狄棐 97

胥偃 97

真宗遣使祀南岳 97

李允则奏除潘美暴赋 97

岳州入贡包茅 97

杨覃为荆湖制置发运使 97

刘师道知潭州事 97

置湖南安抚司 97

戍澧州 98

改朗州为鼎州 98

“占城稻”(粳稻)传入湖南 98

路振 98

诏赐“岳麓书院”匾额 98

郑向进士及第 98

明滩盟誓 99

寇准贬为道州司马 99

周尧卿 99

李绚举一甲进士 99

柳拱辰举进士 99

石鼓书院 99

湘南瑶民起事 100

湘南瑶民再次起事 100

岳州地震 100

滕宗谅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 100

黄照 100

瑶民起义最终平息 100

诏减马氏重赋 100

荆湖南旱,诏再减马氏重赋 101

朱守信袭“下溪蛮” 101

雷简夫进兵溪州 101

易元吉作画孝严殿 101

何询直以一甲第二名举进士 101

章惇“开梅山” 101

周敦颐 102

平南江“诸蛮”置沅州 102

初置瑶学 103

置会溪城 103

北宋湖南矿冶业 103

置黔阳县 104

置莳竹县 104

湖南各州(监)主、客户数 104

置渠阳军 104

废渠阳军 104

置善化县 104

移苏轼于永州 104

章惇贬放于潭州 105

湖南旱 105

置三江、罗蒙二县 105

复渠阳军置靖州 105

湖南各州、军户口 105

置武冈军 105

升荆湖南安抚使为帅府 105

置常德军于朗州 105

置岳阳军于岳州 105

辰、沅、澧等州“刀弩手”援太原 106

陈遘 106

金人围都城,湖南人从李纲勤王 106

谭世勣 106

张邦昌流放于潭州 107

溃兵杜彦焚掠浏阳 107

金兵入湖南屠潭州 107

钟相、杨幺起义爆发 107

钟相父子牺牲 107

孔彦舟为辰沅靖镇抚使、程昌寓为鼎澧镇抚使 108

淮盗据平江 108

改置荆湖东西路 108

岳飞率师击曹成 108

孔彦舟降金 108

韩世忠统兵入镇湖南 108

杨幺称“大圣天王” 108

置桂阳军 109

王?率师击杨幺 109

吕颐浩为荆湖南安抚使 109

岳飞平定杨幺 109

张运平定澧州雷德进 109

湖南大饥 109

张浚流放永州 110

修复长沙“龟塘” 110

胡安国 110

枢密副使王庶知潭州 110

置茶陵军 110

杨再兴 110

普安王赵眘为常德军节度使 111

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流放桂阳 111

敷文阁学士王廷珪流放辰州 111

张浚两次徙永州 111

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 111

置新宁县 111

张浚为荆湖南安抚使 111

南宋复置岳州岳阳军 111

宋代湖南茶叶产量 111

升鼎州为常德府 112

李金起义 112

张栻主教岳麓书院 113

朱、张会讲 113

辛弃疾为荆湖南安抚使 113

陈峒起义 113

大、小麦种植在湖南推广 114

湖南连年旱灾 114

易祓 114

王容 114

潭州瘟疫 114

湖南沅、澧流域发生水灾 114

朱熹帅潭 114

辰、沅、靖三州大水成灾 115

湖南粮食大量外调 115

宰相赵汝愚卒于湘 115

湖湘米贵 115

耒阳大水,衡州等地乏食 115

荆湖南旱饥 115

邵州、永州大饥 115

鼎州等地大旱 115

资兴建县 115

何友兰举进士 116

衡山禹碑 116

桂东建县 116

吴猎 116

赵方 116

赵昀为邵州防御使 117

真德秀为湖南安抚使 117

岳阳大火 117

魏了翁流放靖州 117

升邵州邵阳郡为宝庆府 117

置湖南提刑司于衡 117

京湖制置使孟珙兼知岳州军事 117

赵葵封长沙郡公 117

诏立炎帝庙于酃 118

赵葵辞相为荆湖南安抚使 118

蒙古军围攻潭州 118

贾似道杀荆湖安抚使向士璧 118

皮龙荣为荆湖南安抚使 118

汪立信知潭州事 118

蒙古使者月里麻思卒于潭 119

杨文仲知衡事 119

文天祥为荆湖南提刑 119

元代 121

概述 121

始设湖广行省 122

元军取岳州 122

常德、澧入于元 122

辰、沅、靖入于元 122

张雄飞为澧州安抚使 122

元军陷潭州 122

移湖广行省于潭州 122

改州军为路设总管 123

元世祖遣使祷于衡山并访隐逸 123

湖湘抗元斗争受挫 123

湖南抗元斗争再起 123

置湖南宣慰司 123

徙江南湖北道于常德 123

周毅为桂阳总管 123

杀武伯不花于麻阳 123

李恒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 124

世祖遣使祀南岳,以赵宏伟为衡治中 124

移湖广行省于鄂,徙岭北湖南道于潭 124

世祖大赐宗室食邑 124

张虎再次起兵 124

置行枢密院于岳 124

置常宁、茶陵、耒阳三州 124

元世祖大赐功臣食邑 124

修南岳庙 124

平定宝庆龙山詹一崽等 124

宝庆、桂阳饥 125

永州李末子等聚众起事 125

常德大水 125

加封南岳神尊号 125

移行枢密院于鄂 125

募民耕江南旷十 125

裁江南湖北道 125

授彭世强等“蛮夷”官职 125

置行枢密院于衡 126

五溪地区“苗蛮”民族反元斗争 126

戍辰、澧 126

置醴陵等十二州 126

升龙阳县为州 126

棉花生产的推广 126

湖南各路连年水灾 126

征湖广夏税 127

潭、宝庆、岳、常等州府旱 127

立智理威为岭北湖南宣慰使 127

潭、衡、郴等州饥、旱 127

荆江洞庭分洪 127

曾绍鉴中进士 127

道、永、辰、沅饥 127

沅陵水灾 127

刘安仁为潭治中 127

戍麻阳 127

潭、岳、常、辰、沅、澧、永诸路州灾饥 127

何克明殿试第一 127

仁宗以湘阴、衡山、湘潭为皇后、世子食邑 128

偰文质为潭州总管 128

仁宗进封周敦颐为道国公 128

黔阳、澧州、潭州、华容等州县灾害、饥荒 128

宝庆、衡、潭、茶陵等路州灾害、饥荒 128

衡阳、常德、辰州诸路州灾害、饥荒 128

常德、澧州、靖州饥 128

改潭州路为天临路 128

刘畊孙为临武尹 128

元代湖南户口数 128

长沙、常德、澧州诸路水旱虫灾和饥荒 129

广西“蛮”攻道州 129

湖广旱 129

岭北湖南道兼都元帅府 129

置新城县 129

岭北湖南道饥 129

欧阳玄奉诏编修辽、金、宋三史 129

道州蒋丙、何仁甫聚众起事 130

宝庆、澧州饥 130

吴天保、杨留总起义 130

起义军进攻全州 130

广西“僮蛮”攻袭道州 130

吴天保北进和杨留总牺牲 130

升永顺安抚司为宣抚司 131

红巾军向湖南第一次进军 131

杨完者率“苗军”北上“平乱” 131

永州、桂阳、宝庆大旱 131

“苗军”累败张士诚军 131

湖广灾异 132

红巾军第二次大规模进军湖南 132

“苗帅”杨完者遇害 132

陈友谅据有湖南 132

朱元璋取湖南 132

永州城大雨雹 133

明代 135

概述 135

平定陈友谅旧部和元朝残余势力 135

保靖安抚司升宣慰司 136

改路为府 136

湖广饥 136

平息覃垕起义 136

置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 136

置嘉禾县 137

置五寨长官司 137

降道州、武冈等路为州 137

置崇山卫 137

“划平王”吴面儿起义 137

朱梓就藩长沙 137

明朝首次会试举人 137

澧州土官夏得忠与“九溪蛮”起事 138

湖广饥 138

定都司卫所 138

水利灌溉工程 138

增置广安和宁溪千户所 139

发展桑蚕等经济作物生产 139

置镇溪军民千户所 139

刘三吾 139

朱孟爟封巴陵 139

龙阳典史青文胜自缢于京城登闻鼓下 139

朱孟爟封岳阳 140

湖广大水 140

置筸子坪长官司 140

湖广饥 140

湖广大水 140

兴建普光寺 140

湖广旱 140

谷王朱穗自焚 140

朱秩炵封安化 140

岷王朱楩迁武冈 140

朱贵烰封益阳 140

朱贵?封衡阳 141

朱贵焻封湘阴 141

招徕流民,奖励垦荒 141

武冈、邵阳暴风雨,新化大饥 141

湖广旱 141

邵阳等地大水 141

朱瞻墡就藩长沙 141

萧授于湖贵边“苗疆”筑24堡 141

夏原吉 142

朱贵燠封麻阳 142

朱贵燏封沅陵 142

朱贵煘封衡山 142

湖南水旱饥荒连年 142

湖广夏秋旱 142

朱祁鐄封宁乡 142

湖广旱 142

邝埜 142

湘、黔、桂爆发苗、侗、瑶民族大起义 143

洞庭湖区围湖垦田 143

明军全面“进剿”起义军 143

起义势力再起 143

蒙能牺牲,起义失败 144

黎淳 144

长沙等五府饥 144

湖广大旱 144

湖广饥 144

朱见溥封都梁 144

湖广旱 144

湖广地震、大水 144

郴州大火,大疫 144

“南粮”输京师 144

曾?、曾介父子同登进士榜 145

湖广水灾,郴州火灾 145

吉王就藩长沙府 145

湖广饥 145

何说举进士 145

崔岩举进士 145

湖南各地大水 145

黄宝举进士 145

朱英 145

湖广大旱 146

李允嗣 146

文森 146

祁阳、常德等地水旱,衡阳地震 146

湖南矿冶业 146

辰州、常德、澧州等地旱 146

朱见汌封宜章 147

颜颐寿 147

彭泽 147

湖广旱 147

衡阳地震 147

徐廷用举进士 147

湖广大旱 147

陈洪谟 147

何天衢 147

朱安涠封邵陵 147

黄昭道 148

李如圭 148

朱祐枟就藩衡州 148

朱旭栓封宁远 148

胡节举进士 148

置城步县 148

岳州、常德二府“夏税”、“秋粮” 148

岳麓书院的扩建 148

道林寺被拆毁 149

王阳明途经湖南讲学传道 149

唐凤仪举进士 149

靖州、新化地震 149

朱睦楮封益阳 149

湖广大旱,洞庭冰封 149

范永銮举进士 149

朱誉桔封善化 149

熊绣 149

李东阳 150

刘大夏 150

常德、澧州地震 150

湖广水旱、大饥 150

湖广大水 151

新化地震,湖广大旱 151

湖广饥 151

杨一清 151

辰、岳大水,湖广大旱 151

何孟春 151

湖广水灾,宁乡虎伤人 151

朱显槐封武冈 151

湘黔边腊尔山苗民起义爆发 151

湘乡、宁乡、益阳地震 152

龙求儿称“苗王”,万镗率军“剿抚” 152

麻阳等地大疫,岳州等地大旱 152

湘潭地震 152

龙许保和吴黑苗再举义旗 152

谢登之 152

张岳“进剿”苗民起义军 152

朱定?封绥宁 153

武陵、龙阳地震 153

苗民义军突袭印江、石阡 153

张治 153

龙许保、吴黑苗遇害,起义失败 153

设三藩总督,开府沅州 154

朱定煠封祁阳 154

湖广“土兵”赴江浙抗倭 154

朱载域封华容 154

澧州地震 154

王江泾大捷,“土兵”重创倭寇 154

胡顺华举进士 155

湖广“土兵”再次出征浙江 155

朱翊鋋封长沙 155

朱翊铉开府长沙 155

岳州地震 155

岳州、长沙等地大水 155

湖南的商业城镇 155

明代湖南户口数 156

明中叶湖南地区田土面积 156

靖州、桂阳等地连年虫灾 156

湖广地震 157

方钝 157

新宁地震 157

江华、永明大疫 157

车大任 157

邓启愚举进士 157

王门弟子讲学岳麓书院 157

刘尧诲 158

湖南饥、湖广水 158

周希圣 158

岳州、道州地震 159

朱器培封永兴 159

朱器增封宝庆王 159

辰州、华容、永定地震 159

曾朝节 159

湖广大水、蓝山虎害 159

蔡复一筑“苗疆”“边墙” 159

湖南地区的徭役 159

永州、衡州大旱,安化、新化大水 160

桂王就藩衡州 160

湖南境内始设巡抚 160

满朝荐 160

衡、常、宝庆等地震 160

李腾芳 160

杨一鹏 160

杨鹤 161

刘新宇、李荆楚起义爆发 161

明廷调兵会剿,刘新宇、李荆楚起义失败 161

宁远地震 161

长沙地震 162

置新田县 162

罗喻义 162

长沙大水,零陵等地震、大水 162

杨嗣昌 162

湖广地震 162

耒阳地震 162

平江许定凡聚众破县城 162

周堪赓 162

郭都贤弃官为僧 163

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入湖南 163

湖南大旱 164

何腾蛟集兵长沙 164

周圣楷撰就《楚宝》 164

清代 165

概述 165

大顺军余部入湘,与南明联合抗清 168

清军入湘 168

永州、衡州等地大水 168

清军克长沙等府州 168

永顺土司归附清朝 169

傅作霖 169

永顺、保靖土司兵拒战左良玉旧部 169

南明势力恢复湖南州县 169

管嗣裘衡山起义 170

明遗臣刘兴秀遭杀害 170

何腾蛟就义于湘潭 170

永州大水、长沙大疫 171

清军再定湖南 171

黔阳大饥 171

大顺军湖南抗清失败 171

清朝首次会试 171

胡统虞 171

湖南旱,衡州、武冈、永明大疫 172

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进兵湖南 172

髡残 172

清军与孙可望战于宝庆、武冈 172

清大军再度入湘 172

高必正攻保靖中药箭死 172

孙可望遣军攻岳州失败 173

长沙、武陵大水 173

桂东、桂阳、平江、武冈、南岳、常宁等地大水 173

衡州、嘉禾、临武大旱、大饥 173

大西军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 173

重建开福寺 173

湖南单独建省 173

长沙、永州大旱,常德地震 174

吴三桂叛踞湖南 174

陈一揆撰修《龙阳县志》和《湖广通志》 174

清朝廷增兵湖南 175

华容水灾、永州蝗灾 175

清军大败吴三桂军于长沙 175

吴三桂称帝于衡州,旋卒 175

罗人琮 175

湖南各州府旱,龙阳群虎为患 175

清军克复湖南各州县 175

邵阳大火,大旱 176

丁思孔重建岳麓书院 176

“征剿”腊尔山“生苗” 176

王夫之 176

道州大水,平江旱 177

永明飓风,醴陵地震 177

车鼎晋举进士 177

天主教传入湖南之始 178

赵申乔为偏沅巡抚 178

“开辟”腊尔山“生苗”区,置乾州、凤凰二厅 178

华容、安乡水,麻阳大雨山裂 178

车万育 178

临湘、辰谿旱,衡阳、澧州疫,新化饥 179

裁革五寨、筸子坪长官司 179

益阳等地大水 179

潘宗洛巡抚偏沅 179

新化地震 179

总督鄂海等“巡边”“抚苗” 179

龙阳地震 179

滨湖地区围湖垦田 179

巴陵、华容、武陵等地水灾 180

澧州地震 180

南岳寺庙重修和增建 180

清前期湖南山区和内地的水利工程 180

陈鹏年 180

胡期恒 181

湖南第一次举行乡试 181

巴陵、临湘等地水灾 181

永顺宣慰司“改土归流”,置永顺、龙山二县 181

“摊丁入亩” 182

保靖、桑植土司“改土归流”,置保靖、桑植二县 182

兴文字狱,曾静遇害 182

临湘、华容等地旱 182

“开辟”六里“红苗”地,设永绥厅 182

“六里”苗人献芝草,“庆云”见“苗疆” 183

华容大水,武冈、衡阳大饥 183

车氏兄弟因“文字狱”被害 183

长沙等地大水 183

桑植土官“纳土”归流 183

李文炤 183

醴陵瓷器的兴起 184

置芷江县 184

清前期奖励垦荒 184

粟贤宇、杨清保起义 184

方显 185

茶陵、湘乡、醴陵等地大水 185

杨超曾 185

长沙、湘乡等地牛疫 186

衡州、永州、常德大水,安化疫 186

禁止洞庭湖区围湖造田 186

黄秀 186

澧州、新化、益阳、武陵等地大水大疫 186

陈大受 186

善化、湘阴、益阳大旱,醴陵饥 187

清前中期湖南赋税 187

“苗瑶”聚居地区州、县(厅)设“新生”名额 187

置清泉县 187

安化、宁远、武冈大水 188

清前期湖南耕地面积 188

彭维新 188

清前中期湖南土地租佃制 188

湖南大旱,米贵 189

王文清 189

长沙久旱不雨,邵阳大水 189

君山茶、浏阳“夏布”和“衡烟” 189

永州地震 190

许伯政 190

新宁地震 190

清前期湖南矿冶业 190

龙阳、黔阳、永州地震 191

华容、武陵等地大水 191

零陵、祁阳大水 191

王万澍著《湖南阳秋》 191

乾嘉苗民起义爆发 191

起义军建立“吴王”政权 192

吴八月 193

石三保 193

平陇陷落,苗民起义失败 193

清廷采取“善后”措施,以安“苗疆” 194

傅鼐初创湘西“苗疆”屯防 195

傅鼐筑“苗疆”碉卡墙壕 195

长沙、衡阳旱 195

张九钺 195

彭浚 196

“苗疆”屯田告竣 196

湘阴、武陵等地大水,岳州大旱 196

罗典 196

石承藻举进士一甲第三名 196

湖南乡试另编“边”字号和“田”字号 197

茶陵、攸、醴陵等县大水 197

清查“苗疆”屯田,酌定“屯租”额 197

清前期湖南人口数 198

长沙、常德大水、衡阳旱 198

长沙等城镇的兴盛和商业的发展 198

置晃州直隶厅 198

刘权之 198

胡达源一甲第三名进士 199

严如熤与《苗防备览》 199

宁乡地震,浏阳等地旱,蓝山、临武大疫 199

永绥、城步等县大疫,长沙、湘阴等地大水 199

置古丈坪厅 199

周系英 199

长沙、衡阳旱 200

安化地震 200

赵金龙领导瑶民起义 200

长沙、武陵、浏阳等地大水 200

赵金龙战死,起义失败 200

湖南大疫 201

长沙、常德大水大旱 201

浏阳、醴陵等地旱,宝庆大疫 201

长沙大水入城,沅江大水成灾 201

长沙、平江、武陵等地大水 201

陶澍 201

何凌汉 202

湖南将士与鸦片战争 202

永州、郴州等地设立团练 203

林则徐将《四洲志》手稿交付魏源 203

郑国鸿 203

黄腾鸿 203

欧阳辂 204

湖南向福建增援火药 204

湖南被允准重新开炉铸钱 204

湖南米改道东运 204

魏源完成《圣武记》 204

叶名琛任湖南布政使 204

朝廷允准免湘北等处额赋 204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204

湖北义军钟仁杰率部攻打平江 205

曾以得、曾如炷等阻米出境 205

万贡珍任湖南布政使 206

陆费泉任湖南巡抚 206

《沅湘耆旧集》刊印 206

杨健 206

耒阳阳大鹏率众围攻县城 206

全省范围水灾 206

石玉生任湖南提督 207

李临驯为湖南乡试正考官 207

汤鹏 207

徐泽醇任湖南按察使 207

王宗贵任湖南提督 207

诏令湖南归还天津道库银 207

郭宏陞 207

桂阳峰洞坳等处开采磺矿 207

会党首领胡有禄聚众攻县城 207

江国霖、梁同新先后提督湖南学政 208

王宗献在东安芦洪市起事 208

刘纪廉 208

新宁瑶民雷再浩起义 208

程焕采任湖南按察使 209

苗族农民石观保领导抗租 209

武冈、湘潭等多处遭灾 210

武陵、龙阳、沅江、安乡等县水灾 210

裕泰等上《筹议苗疆善后事宜折》 210

周恩铭 210

黄则友 210

己酉大荒 210

英俊任湖南提督 211

赵炳言任湖南巡抚 211

新宁会党李沅发起义 211

湖南整顿漕政 212

冯德馨任湖南巡抚 212

春熙任湖南按察使 212

车顺轨提督湖南学政 212

林则徐、左宗棠首遇长沙 212

黄德濂 212

向荣任湖南提督 212

万贡珍代理湖南巡抚 212

骆秉章任湖南巡抚 212

余万清任湖南提督 212

醴陵、安福、武陵地震 212

祁宿藻为湖南布政使 213

陈之骥任湖南按察使 213

何锦云 213

何庆元 213

椿寿任湖南布政使 213

三知县贪赃被查处 213

江忠源率楚勇出境作战 213

洞庭湖沿岸州县水灾 214

太平天国起义发生,湖南民变纷起 214

朝廷豁免凤凰等县额赋 215

李星沅 215

邓显鹤 215

岳兴阿任湖南按察使 215

太平军连克道州、桂阳州、郴州 215

藩铎任湖南布政使 216

张亮基任湖南巡抚 216

湖南漕米赈济江南 217

湖南请拨军饷获允 217

太平军于郴州设立土营 217

太平军进攻长沙,萧朝贵战死 217

洪秀全于长沙设置诏书衙 219

太平军从长沙继续北进,攻克岳州 219

太平军于岳州建立水营 219

巴陵晏仲武起事 220

浏阳周国虞起兵响应太平军 220

攸县谢友百起兵响应太平军 220

曾国藩奉旨帮办团练 220

藩铎署湖南巡抚 221

长沙普济堂重建 221

龙英 221

道州何贱苟与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 222

曾国藩开始编组水师 222

骆秉章复职湖南巡抚 222

全省大部分地区水灾 223

豁免武陵等地额赋 223

清安泰任湖南按察使 223

毛文翰 223

骆秉章铸造大钱 223

曾国藩从衡州出兵 223

太平军攻克岳州、湘阴、宁乡,旋退回湖北 224

太平军水师于靖港大败曾国藩 224

太平军连克华容、龙阳、常德、澧州 225

塔齐布任湖南提督 226

文发任湖南按察使 226

城陵矶大战 226

岳州争夺战 227

两广天地会纷纷入湘 227

朱洪英建立“升平天国” 227

湘潭等地遭灾 227

罗绕典 228

黎吉云 228

邹汉勋 228

江忠源 228

黄生才 229

文格任湖南按察使 229

广东天地会邓象、王二潮攻入湖南 229

太平军再入湖南 229

醴陵等地遭灾 230

广东天地会首领何禄等战死湖南 230

胡有禄被捕,何贱苟战死 230

湖南始征厘金 231

文格任湖南布政使 232

周起滨为湖南按察使 232

张金镛提督湖南学政 232

武隆额任湖南提督 232

朱洪英、焦三、萧元发等会师江华 232

贵州铜仁徐廷杰起兵,攻入晃州、麻阳 232

石达开一度攻入浏阳 232

湘浙两省互运茶盐 232

魏承祝 232

江忠济 233

邱昌道 233

刘长佑、萧启江两路增援江西 233

罗泽南 233

湖南开设盐茶局征收盐茶税 234

浏阳、祁阳等地冰雹灾害 234

太平军破袭浏阳、醴陵、攸县 234

澧州穷团起义 235

贵州黎平苗族起义军进攻通道、靖州 235

保靖、吉首、花垣、龙山四县地震 236

湘军围剿贵州铜仁号军 236

曾国荃募勇进攻江西吉安 236

清盛任湖南按察使 236

湖南的捐输广额 236

魏源 237

蒋益澧军赴援广西 238

张国梁任湖南提督 238

徐之铭任湖南按察使 239

王錱 239

各州县发生大面积蝗灾 239

奏定支放楚勇口粮章程 239

曾国藩再度出山 240

林启容 240

湘潭等地大水 241

周天受署湖南提督 241

李续宾 241

翟诰任湖南按察使 241

石达开率部进军湖南 242

长沙火药局发生爆炸 244

何名标、石镇吉在湘南的战斗 244

辰州木关移设常德 245

宝庆战役 245

左宗棠被樊燮讦控案 246

左宗棠筹建“楚军”赴援皖、浙 247

湘军入川 248

设立东征局 248

翟诰署理湖南巡抚 249

朱衣点等由广西经湖南返旆回京 249

文安任湖南提督 249

周宽世任湖南提督 249

湘潭、巴陵等县大水,暴风、雨雹成灾 249

毛鸿宾任湖南巡抚 249

仓景恬任湖南按察使 250

白恩佑任湖南学政 250

湘军攻占安庆 250

胡林翼 250

石达开转战湘西、再图入川 251

唐鉴 252

湖南绅士刊布《湖南阖省公檄》,议黜天主教 252

安化红茶的勃兴 252

湘潭、衡州教案 253

湘潭、浏阳等数十县发生水灾、饥荒 253

邢高魁 253

恽世临任湖南布政使 254

李尚扬 254

张芝兰起义 254

朱衣点 255

恽世临任湖南巡抚 255

石达开余部李福猷入湘 255

唐正才 256

李续宜 256

湘军攻陷天京 256

浏阳等县遭受水灾 257

湖南设立湘岸督销局 257

李瀚章任湖南巡抚 257

湘军霆字营兵变 257

曾国荃重刊《船山遗书》 258

刘典创建云山书院 259

湘军三路“进剿”,贵州苗、号军失败 259

黄少春任湖南提督 260

兆琛任湖南布政使 260

左宗棠赴陕甘镇压捻、回起义军 260

刘崐任湖南巡抚 261

湘乡哥老会曾广八聚众起事 261

浏阳哥老会起事 261

浏阳、衡山、溆浦水灾 261

温宗翰任湖南学政 262

杨鼎勋任湖南提督 262

席宝田接办湖南援黔军务 262

变通捐输章程,改收米石 262

劳崇光 262

湘军攻占偏刀水 263

湘阴、益阳、浏阳、平江水灾,芷江疫灾 263

刘义顺 263

王文韶任湖南布政使 263

高连升 264

湖南再次增兵进攻苗军 264

长沙、善化等县水灾 264

丁善庆 265

省城恤无告堂的创立 265

刘松山 265

湘乡哥老会起事 266

湘军夺取台拱、凯里 266

滨湖地区水灾,湘乡等县大饥 267

廖寿恒任湖南学政 267

黄冕 267

湖南编练清军练军 267

湘潭吴恒泰酱园 268

刘道美起义 268

湘军攻陷苗军乌鸦坡根据地 269

王文韶任湖南巡抚 269

曾国藩 269

长沙棕绳铺条规 270

左宗植 270

刘蓉 270

何绍基 271

吴敏树 272

西北茶市添设“南柜”,专营湘茶 273

朱洪英 273

蒋益澧 274

长沙鞭爆蚊烟业条规 275

创建湖南机器局 275

湘潭猪鬃业的起始 275

崇福任湖南布政使,傅庆贻任湖南按察使 276

长沙上林寺被焚 276

郭嵩焘首任驻外公使风波 276

左宗棠收复新疆 277

酃县等地发生水旱灾害 277

唐训方 278

常德厘金局被抢 278

哥老会在临湘等地起事 278

清廷命湖南解交盐厘 278

清廷准建楚勇专祠 278

湖南筹钱粮支援陕西、山西等地 278

清廷向湖南摊派款项 278

官矿总局设立 278

丁取忠主编《白芙堂算学丛书》 278

田兴恕 279

刘厚基 279

吴大廷 280

湖南巡抚三次易人 280

全省范围发生水灾 280

常德等地起事 280

罗大春任湖南提督 280

清廷革巴陵等县知县职 280

刘典 280

谢维藩 281

熊少牧 281

郭嵩焘出使归来 281

罗大春奏请添设练勇 282

保靖哥老会廖成才起事 282

李明墀任湖南巡抚 282

湖南协黔筹饷银 282

清廷蠲缓安乡等地新旧钱漕 282

王船山祠建成 282

天主教将湖南划分为南、北两个教区 282

凤凰厅苗民石老华等聚众起事 283

李明墀奏请裁减兵勇 283

宝庆府知府等被开缺 283

李明墀奏请整顿赋税 283

清廷准建楚军水陆昭忠祠 283

江华、蓝山发生土客械斗 283

鲍超募勇御俄 283

王先谦奏请整顿招商局 284

罗汝怀 284

郭嵩焘等创设思贤讲舍 284

清廷蠲缓安乡等地杂课 285

刘有才等被革职 285

华容哥老会首领易龙泉图谋起事 285

醴陵等地发生自然灾害 285

清廷准允为汤庆祺建坊 285

清廷令李明墀、崇福赴京候用 285

李明墀奏请设凤凰等厅 285

天主教划定湘北教区游历范围 285

耒阳煤窿苦力被虐死亡甚众 285

曾纪鸿 286

刘岳昭 286

湖南乡试房官加增1员 286

巡抚李明墀奏请重修舵杆洲工程 286

清廷命各地筹备荒歉 286

卞宝第任湖南巡抚 286

湖南考官等官职任免 286

翁学本 286

衡阳创建船山书院 287

郭崑焘 287

黎培敬 287

平江会党方惠映等聚众起事 288

岳阳会党刘幅元图谋起事 288

龙阳会党曹小湖图谋起事 288

易龙泉图谋再举被捕 288

龙阳会党首领李怔学被捕 288

潘鼎新任湖南巡抚 288

安乡等地发生水灾 288

桃源会党首领胡连被捕 289

桑植知县郭伦等人被革职 289

重修舵杆洲工程 289

湖南巡抚潘鼎新赴广西督办军务 289

庞际云署理湖南巡抚 289

庞际云奏请清厘积案 289

王德榜等募勇抗法 289

杨岳斌募勇抗法 289

湖南募派勇丁抗法引发兵变 290

杨玉科 290

周寿昌 290

王德基 290

清廷令湖南拨兵援助镇南关 291

宜章等地发生风雪灾害 291

候补知府盛庆绂等人被革职 291

卞宝第任湖南巡抚 291

布政使职改任 291

按察使职改任 291

清廷命湖南解齐地丁银 291

周盛波署湖南提督 291

长沙群众哄闹藩署 291

郑敦谨 291

左宗棠 292

王永章 292

攸县、浏阳等地哥老会起事 293

彭玉麟奏请改建船山书院 293

张岳龄 293

道州哥老会孟景明等图谋起事 293

全国会试湖南取中14名 293

布政使职改任 294

芷江童生聚众闹考 294

嘉禾等地发生旱灾 294

城步县知县杨锡梅等受处分 294

张自牧 294

张捷书任岳州镇总兵 294

哥老会首领龙老九图谋起事 294

清廷任命永州镇总兵 294

安乡哥老会谈敬臣、张星来等聚众起事 294

宁乡等地发生自然灾害 295

周盛波任湖南提督 295

周瑞龙任镇筸镇总兵 295

李元度 295

衡阳船山书院补刻《船山遗书》 295

刘长佑 295

刘连捷 296

卞宝第拟拨银疏浚澧州蓝家垸水道 296

王文韶任湖南巡抚 296

巴陵阻米风潮 296

瞿鸿禨奏请奖赏陆心源 296

桃源等地发生水旱灾 296

张亨嘉提督湖南学政 296

薛福成任湖南按察使 296

清廷准为刘长佑建专祠 296

程颂藩 296

清廷准左宗棠、曾国藩入京师昭忠祠 297

朱及懿设沅水校经堂于芷江 297

吴凤柱任绥靖镇总兵 297

礼部会试,湖南取中14名 297

王闿运主编《湘潭县志》成书 297

高万鹏任湖南布政使 297

清廷命抚恤武陵、龙阳等地 297

永顺发现流星 297

桃源、蓝山发生水雹灾 297

清廷命湖南筹甘肃饷 297

邵友濂任湖南巡抚 297

郑绍忠任湖南提督 297

何枢任湖南布政使 297

张煦调任湖南巡抚 297

西班牙传教士在湘北教区活动 297

筹议安设电线 297

沈晋祥奏阻湘省内河行轮 298

彭玉麟 298

溆浦降雨雹 298

张煦奏不加盐价 298

澧州哥老会廖星阶等起事 298

杨岳斌 299

曾国荃 299

清廷准为曾国荃建立专祠 299

凤凰厅同知邓子骏等被革职 299

湘水校经堂改扩为校经书院 299

王文韶奏请严禁贫民私垦南洲荒地 300

思贤讲舍增设刻书处 300

贾起胜任永州镇总兵 300

黄彭年 300

曾纪泽 301

清廷豁免湘阴等州县卫漕粮银米 301

松椿等人奏请修筑洪泽湖工程 301

孙楫等先后任湖南按察使 301

桃源等地发生自然灾害 301

学政张亨嘉将校经书院划分为经义、治事二斋 301

澧州焚毁电杆事件 301

长沙焚毁电线事件 302

湖南茶商为两湖书院捐输 302

溆浦会党袭击县城 302

娄庆云任湖南提督 302

张预提督湖南学政 302

思贤书局正式组建 302

郭嵩焘 303

黄道让 303

清廷准为彭玉麟建专祠 304

周汉反洋教案 304

张煦拟裁虎字各营 304

湖南会试取中14名 304

蓝山、古丈发生水旱灾害 305

郭闻锦等奏请兴办治水工程 305

吴大澂任湖南巡抚 305

临湘会党汪殿臣起事 305

醴陵会党劫狱事件 305

张煦报建南洲厅事宜 305

长沙建立左宗棠专祠 305

衡阳一带办教会学堂 305

乾州重建沅溪书院 305

李桓 305

何绍采 306

醴陵等地发生瘟疫 306

陈士杰 306

韩昌晋等任绥靖镇总兵 306

临湘关石团教案 306

清廷令湖南拨厘金充东北防边经费 307

清廷赏朱希文五品卿衔 307

王德榜 307

邓辅纶 307

孙开华 307

湖南派何枢为西太后庆寿 308

酃县会党围攻江西永宁 308

溆浦会党起事 308

湖南会试录取13名 308

巡抚吴大澂奏请设湘茶督销局 308

勘查湖南矿藏 309

清廷命湖南解交漕银 309

湘军请缨出征抗日 309

邵友濂、张荫桓先后署湖南巡抚 309

王廉奏推广筹饷 309

巡抚吴大澂奏请设立南洲厅治 309

刘锦棠 310

慈利发生旱灾饥荒 310

湘军出关抗日 310

湖南会试录取13名 311

王廉请裁撤留防军 311

清廷准吴大澂请裁撤营勇奏 311

醴陵等地发生水旱灾害 311

德寿、陈宝箴先后任湖南巡抚 311

清廷为刘锦棠建祠 311

谭嗣同等人创设浏阳算学社 311

吴大澂奏改求贤馆为求贤书院 312

湖南开展戊戌维新运动 312

创办和丰火柴公司 312

临湘教案 313

熊希龄等争取粤汉铁路入湘 314

湘乡举人创建东山精舍 314

欧阳利见 314

湖南矿务总局成立 314

全省范围水旱灾害 315

常宁水口山铅锌矿成立 315

筹办湖南内河行轮事宜 316

陈宝箴请变通铸钱 316

常德知府文束被革职 316

桂中行任湖南按察使 316

架设第一道电线 316

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成立 316

龙锡庆 316

陈湜 317

郭庆藩 317

唐树森 317

江标整顿校经书院 318

湘人拒德人谔尔福入长沙 318

《湘学报》创刊 318

浏阳算学社扩大为算学馆 319

长沙设电报局 319

黄遵宪任长宝盐法道等职 319

熊铁生任湖南永州镇总兵 319

岳麓书院改章 319

鄂湘善后轮船局成立 320

湖南时务学堂成立 320

徐仁铸提督湖南学政 321

郴州学会博物馆成立 321

湖南厘金局停办牙贴捐输 321

陈宝箴创练新军 321

善后局拨款围垦沅江淤洲 322

湖南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交由官办 322

水口山铅锌矿在汉口设转运局 322

益阳板溪锑矿成立 322

新化锡矿山成立 322

平江黄金洞金矿局成立 322

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建成一小型发电厂 322

南洲厅抚民府迁往九都 323

绅商争取自办铁路 323

杨昌濬 323

桂阳等地发生虫灾饥荒 323

英国提出开放湘潭、岳州为商埠 323

南学会创设 324

俞廉三任湖南布政使 325

《湘报》创刊 325

陈宝箴设立武备学堂 325

奏请修筑株萍铁路 326

湖南不缠足会成立 326

清廷准为杨芳建立专祠 326

美国掠夺湖南铁路权益 326

延年会成立 326

沙市客民焚烧海关等处 326

王先谦等上书陈宝箴攻击时务学堂 326

顽固派阻挠、破坏维新运动 327

熊希龄等提出整顿全省书院建议 327

湖南各地新式学校的设立和书院制度的改革 328

两湖善后轮船局南局正式开航 328

湘鄂善后轮船局改名为两湖轮船局 328

设立保卫局 328

陈宝箴请设制造枪弹厂 329

鄂湘溥利轮船有限公司成立 329

课吏馆设立 329

曾廉奏请杀康有为、梁启超 329

张本奎等创办化学制造公司 330

蔡希邠任湖南按察使 330

武冈等地发生水旱灾害 330

谭嗣同 330

吴树海提督湖南学政 331

湖南维新运动失败 331

俞廉三任湖南巡抚 331

开办邮政 331

周汉被监禁 331

岳州府巴陵改革书院章程 332

宝庆府武冈州士绅改革书院章程 332

宁乡县拟改革书院章程 332

浏阳士绅试办新学堂 332

郴州士绅创办新学堂 332

邹代钧译印《中外舆地全图》 332

胡莲仙开设第一家湘绣馆 332

湘绣的最初兴盛 333

沅陵等县发生严重饥荒 333

俞廉三奏请严禁私运锑砂 333

衡山农民起事 333

岳州正式自开为商埠 334

湖南邮政局正式设立 334

芷江农民起事 334

罗荣光 335

衡州发生教案 335

自立军起义失败 336

唐才常 337

林圭 338

俞廉三革职留任 338

秦力山等创办《国民报》 338

谭继洵 339

农务工艺学堂设立 339

官绅合办《湖南官报》 339

学制改革正式开始 340

阜湘总公司、沅丰总公司相继成立 340

辰州发生教案 341

贺金声起义 342

贺金声 342

刘坤一 343

湘籍留日学生创办《游学译编》 344

赵尔巽任湖南巡抚 345

岳麓书院改为高等学堂 345

湖南始办女子教育 345

明德学堂创办 345

杨毓麟著《新湖南》 346

《湖南白话报》创刊 347

湖南师范馆创办 347

湖南武备学堂重新开办 347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刊行 348

陈范与《苏报》案 348

沈荩 349

章士钊参与创办《国民日日报》 349

华兴会成立 349

《俚语日报》创刊 350

萍醴铁路干线建成 350

甲辰长沙起义失败 350

陆元鼎署湖南巡抚 352

粤汉铁路废约自办 352

长沙正式开辟为商埠 353

贝纳赐入城事件 353

端方任湖南巡抚 354

聂缉椝建立种福垸 354

凤凰厅龙凤翔率民兴修水利 354

芷江务实学堂创办 355

醴陵县风雹成灾 355

《湖南官报》改为《长沙日报》 355

马福益 355

周氏女塾创办 356

湘潭、常德开辟为寄港地 356

湖南各界抵制美货 357

湘潭锡箔工人罢工 358

省城长沙安置电话 358

《二十世纪之支那》创刊 358

龙湛霖 358

庞鸿书护理湖南巡抚 359

日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蹈海 359

陈天华 359

谭钟麟 360

改良蚕桑品种 361

湖南图书馆设立 361

樊锥 361

湖南全省遭受水灾 361

姚洪业 361

公葬陈、姚两烈士 362

省境粤汉铁路改归“官督商办”,长株段筑路工程开工 363

熊希龄等创办醴陵瓷业制造公司 363

岑春蓂任湖南巡抚 363

《洞庭波》创刊 363

秦力山 364

萍浏醴大起义 364

刘道一 367

禹之谟 368

《汉帜》创刊 368

杨度主编《中国新报》 368

麓山玻璃公司设立 369

民立实业社设立 369

王之春 369

杨卓霖 369

杨毓麟主编《神州日报》 370

焦达峰等创立共进会 370

湖南宪政公会成立 371

张百熙 371

开征矿井税 371

皮锡瑞 372

梁焕奎创建华昌炼锑公司 372

常德风灾、南洲等地水灾 373

会党首领杨元德谋在湘桂边境起事 373

宋教仁著《间岛问题》 374

葛谦 374

邹代钧 374

清度支部调查湖南财政收支 375

湖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375

湖南开始抽收租股、廉薪股 376

陈启泰 376

湖南保路运动爆发 376

焦达峰设立共进会机关于长沙 378

《湘路警钟》创刊 378

湘北大水,湘中湘南虫灾 378

省咨议局成立 378

《湘路新志》创刊 380

《湖南自治报》创刊 380

已故湖南巡抚陈宝箴官复原职 380

司法改革开始启动 380

唐炯 381

谭馥 381

阎镇珩 381

户口调查 381

刘暇轩开办织布学堂 382

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382

杨文鼎署理湖南巡抚 383

长沙黑铅炼厂正式开工 383

湘潭花石神拳党与官军开战 384

常德等地大水成灾 384

湘省公债案 384

湖南首次试行财政预算制度 385

湖南开始抽收房铺租股 385

聂缉椝 385

湖南谋划响应黄花岗起义 385

《留日女学会杂志》创刊 386

湘北各地大水成灾 386

宪友会和辛亥俱乐部湖南支部成立 386

谭人凤、宋教仁等组织中部同盟会 387

杨毓麟 387

余诚格为湖南巡抚 388

刘复基 388

湖南谋划响应武昌起义 389

辛亥长沙起义爆发 390

岳州光复 391

常德光复 392

湘军援鄂 392

湘潭狙击事件 393

宝庆光复 393

衡、郴和平光复 393

立宪派夺取湖南政权 393

焦达峰 394

陈作新 396

杨任 398

余昭常 398

宜章、嘉禾起义 398

欧阳忠鹄 399

魏光焘 399

周汉 399

冯锡仁 399

中华民国 401

概述 401

颁布田赋新章 404

吴全顺 405

国民党湖南支部成立 405

《中国学报》创办 406

改革法制 406

革除陋习 407

发展教育事业 407

民初湖南新闻出版事业 407

鼓励兴办实业 408

湖南西服的兴起 409

湖南国会议员选举 410

宋教仁全票当选参议员 410

《大中华民国日报》创办 410

湖南省议会成立 411

宋教仁 411

长潭军用公路开始修筑 413

湖南公民联合会成立 414

长沙军装局爆炸 414

湖南借款风潮 414

湖南反袁独立 414

湖南讨袁经过 416

湖南取消独立 416

革命党人倒谭失败 417

李发群 417

蒋翊武 418

宁调元 419

汤芗铭任湖南都督 419

汤芗铭屠杀迫害革命党人 420

杨德麟 420

文经纬 421

伍任钧 421

汤芗铭实行特务统治 422

汤芗铭植党营私 422

汤芗铭摧残湖南教育 422

湖南志士倡设民义社 423

蒋先烈 423

湖南筹建西法炼锌厂 424

湘潭五都发现锰矿 424

郴县兵变 424

湘南反袁驱汤起义 424

新华昌公司成立 425

湘潭太和栈案 425

长沙万家塘案 425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立 425

黄荣 426

湖南学生反“二十一条”的斗争 426

筹安会湖南分会成立 427

民义社在沪的反袁斗争 427

湖南国民联合保和会事件 427

湖南国体投票会召开 428

湖南都督署更名将军府 428

杨王鹏等围攻将军府事件 428

杨王鹏 429

李鑫 430

护国黔军入湘 430

程潜招抚使署成立 431

程潜任湖南护国军总司令 432

湘西等地反袁斗争 432

刘重等在湘中的反袁起义 433

零陵镇守使望云亭等独立 433

郭人漳兵变 434

湖南各县设立华洋诉讼处 435

湖南护国军反袁独立 435

汤芗铭逃离长沙 435

谭延闿第二次督湘 435

平江金矿工人罢工 436

黄兴 436

蔡锷 437

长沙光华电灯公司建立 438

湖南金矿业的发展 438

长沙市工商店铺情况 439

湖南锑矿业大发展 439

湖南华昌公司大发展 439

湖南铁、锰矿业的发展 439

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