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篇——关于读诗和解诗 1
一、关于读诗 1
(一)读诗,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 1
(二)读诗,为你构筑美丽的心灵世界 3
(三)读诗,使你青春永驻,思维敏捷 5
(四)读诗,培养你对诗的趣味,学会“诗意地表达” 6
二、关于解诗 10
(一)“解诗”和“解诗学” 10
(二)解诗者应具备的条件 12
1.尽量丰富的知识 12
2.尽量丰富的生活经验 19
3.积累解诗经验,提高解诗能力 23
第二章 初感篇 29
一、初感印象的特点 29
(一)总体性 29
(二)表层性 31
(三)特显性 34
(四)差异性 37
(五)易变性 42
二、初感中的失误现象及其原因 48
(一)粗疏 48
(二)偏见 51
(三)门外”评诗 55
第三章 词语篇 58
一、诗歌语言 58
(一)诗和语言 58
(二)诗歌语言的特点 59
1.凝炼性 59
2.陌生性 62
3.含蓄性 68
二、词语阐释 74
(一)准确地找出关键性词语 74
(二)小心地对待以下几类词语 81
1.熟而又熟的词语 81
2.似懂非懂的词语 82
3.比较陌生的词语 83
(三)分析词与词的关系,准确地把握“语句效应” 84
(四)分析诗的逻辑结构,注意词语的“远映效果” 87
第四章 想象篇 94
一、想象及其分类 94
二、想象与诗歌创作 96
三、创作想象的特点 96
(一)具象性 96
(二)情感性 99
(三)意向性 100
四、想象与诗歌欣赏 102
五、阅读想象的特点 103
(一)制约性 103
(二)生发性 105
(三)选择性 107
(四)合理性 108
(五)整一性 112
第五章 品味篇 119
一、理味 119
(一)哲理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119
1.直言式 119
2.结合式 123
3.隐匿式 127
(二)解诗例文 128
例一,孙静轩的《不要成熟》(赏析) 128
例二,《忘掉它吧》(赏析) 130
二、情味 133
(一)诗歌的抒情方式 136
1.直接抒情 136
2.间接抒情 144
(二)解诗例文 147
例一,《月的甜和咸》(赏析) 147
例二,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赏析) 148
例三,舒婷的《四月的黄昏》(赏析) 152
例四,侯汝华的《水手》(赏析) 154
三、象味 158
(一)关于意象及其分类 158
(二)意象组合 164
1.主、辅意象 166
2.叠加意象 167
3.意象并置 168
4.意象排列 168
(三)解诗例文 171
例一,《蛇》和《咪咪的眼睛》(赏析) 171
例二,《沙杨娜拉》(赏析) 178
例三《雨丝》、《碧潭》(赏析) 180
例四,意象派诗歌欣赏 185
四、境味 190
(一)意境 190
(二)意境与意象 192
(三)解诗例文 194
例一,《教我如何不想她》(赏析) 194
例二,《雪中》(赏析) 198
例三,《天窗》(赏析) 201
例四,《梦土上》(赏析) 204
例五,《等你,在雨中》(赏析) 205
例六,《雨景》(赏析) 208
例七,《车水》(赏析) 211
例八,《涛声依旧》(赏析) 214
例九,《当渡船解缆》(赏析) 218
五、巧味 220
(一)构思之巧 220
1.提炼诗感 220
2.角度选取 222
3.谋篇布局 224
4.语言锤炼 226
(二)表现手法之巧 227
1.比喻 227
2.婉曲 230
3.细节 231
4.空白 232
5.通感 236
(三)韵律之巧 239
(四)其他 242
(五)解诗例文 242
《小褐斑》(赏析) 242
六、外味 245
(一)“外味”的特点 246
1.难寻觅 246
2.难划一 248
3.难穷尽 250
(二)解诗例文 254
例一,《启示》(赏析》 254
例二,《月夜》(赏析》 256
七、风(格)味与多味并融 257
(一)风(格)味 257
(二)多味并融 258
(三)解诗例文 258
例一,《错误》(赏析) 258
例二,《黄昏》(赏析) 262
第六章 赏文篇 265
一、串讲式(《〈再别康桥〉赏析》) 265
二、论析式(《〈雨巷〉的朦胧美》) 273
三、简评式(《〈采莲曲〉简评》) 281
四、随感式(《〈等你,在雨中〉赏析》) 284
五、评点(点评)式(对《我是一条小河》、《秋思》等诗歌的评点) 285
六、综合式及其它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