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王中江 1
气论探索 3
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与气论 3
先秦气论与古希腊伊奥尼亚哲学 16
气、实体与场有 38
从“两仪”释“太极” 50
庄子与惠施 56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85
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比照郭店楚简《老子》和《太一生水》 95
《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和作者 107
《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119
关于《内业》等四篇精气思想的几个问题 133
再谈《内业》等四篇的写作时间——与学友白奚先生商榷 147
如何探讨气论哲学的“一般性质” 163
“前哲学概念”的“气论哲学研究”——评曾振宇著《中国气论哲学研究》 181
“气”概念的几个层次意义的分殊 199
新唯物论:“接着”气论讲 217
仁学广议 241
仁学与气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结构 241
“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评儒家的“以神道设教”思想 245
礼仪之争与学教之辨 253
仁学现代化需要克服的几个理论问题 259
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文化认同 272
孔子智慧与实践智慧 280
忠恕之道与世界和平及环境保护 287
自然的“经济体系”还是“道德体系”? 307
从“郊社之礼”看儒耶分歧 314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321
“人本”与“民本” 335
“三事”之说与文化的五要素 345
宋明儒学散论 373
范仲淹与宋代儒学的复兴 373
李觏的性情论及其与楚简性情论的比较 388
“先识造化”与“先识仁”——略论关学与洛学的异同 405
“天人合一”与中国哲学的实在论 418
从性善论到泛性善论 437
程朱的“格君心之非”思想 464
罗钦顺的儒释之辨——兼论其与关学和洛学的关系 483
罗、王、吴心性思想合说 498
“本天”与“本心”——儒释在本体论上的区别及陆王心本论的特点 512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