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与教育教学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世锋,郝云峰著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7360151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历史文化和教育教学两部分,作者积历年来的学习和教学心得,对中国历史文化内蕴,涵义及儒、释、道等方面做了自己的阐述,并对现代教育做了审慎的研究和思考。

第一编 历史文化 2

第一章 历史文化发展的深刻内蕴 2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3

二、文化:一个向广延度和深刻度展拓的概念 4

三、文化的实质性内蕴 7

四、文化的结构 8

五、文化史在历史科学中地位的确立和发展 14

第二章 文化涵义的多元诠释 16

一、十九世纪进化论思维框架内展开研究的古典进化论者的文化定义 16

二、传播学派的文化定义 17

三、历史地理学派的文化定义 18

四、文化形态史观的文化定义 18

五、功能学派的文化定义 19

六、结构学派的文化定义 20

七、新进化论学派的文化定义 20

八、符号——文化学派的文化定义 21

九、原苏联学术界的文化定义 22

十、现代华人学者的文化定义 22

第三章 地理环境: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 24

一、地理与文化关系问题上两种极端争论 24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失误 27

三、历史及文化的研究必须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考察 29

四、物质生产构成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 30

五、地理环境为文化发展提供多种可能,而人文因素是转变为现实性的选择动力 32

第四章 中华农业文明与华夏民族心理性格的若干特征 34

一、务实精神 34

二、循环论·恒久意识·变易观 36

三、中庸之道与注重自然节奏 39

四、尚农·重农 40

五、集权主义与民本主义相反相成 43

六、安土乐天的生活情趣 48

第五章 中华民族形成之探析 52

一、中华之成因 52

二、华夏诸族早期生活之现状 53

三、华夏诸族融合与兼并 54

四、混血的龙 56

第六章 易学——中华文化中神秘的殿堂 57

一、易学之神秘 57

二、易学的自然辩证法精神 59

三、易学的哲学内蕴 62

四、易学的现代价值 64

五、《周易》与管理学 66

第七章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人本主义”思想 69

一、“人本主义”之词来源与儒家“人本主义”之异同 69

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人本主义”思想 71

三、“民为贵,君为轻”的“人本主义”思想 72

四、历代先贤圣哲的“人本主义”论述 74

五、新时期大力弘扬“人本主义”思想 75

第八章 经学文化的形成、演变及特征 77

一、儒学的经学化 77

二、经学的谶纬化 80

三、经学的败落——无可奈何花落去 82

第九章 道家思想核心实质及道教演变发展的历程 85

一、道的超逸 85

二、道教的创立 90

三、仙道丕显 93

第十章 玄风、玄学的历史人文关怀 98

一、思辨时代 100

二、审美性品藻 102

三、山水玄趣 103

四、理想人格追求 106

第十一章 佛学文化的传播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110

一、佛陀东来 111

二、佛光流照 113

三、佛风习习 121

第十二章 理学的构建、演变、成熟与中国文化 126

一、理学的构建 126

二、理学与中国文化 131

第二编 教育教学 141

第一章 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在何方 141

一、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141

二、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141

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143

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对策 144

五、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的思考 146

第二章 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基础 149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解 153

二、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范畴 153

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若干导向 155

第三章 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目标及其导向 159

一、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资源及其选择 159

二、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确定的若干模式 162

三、结语 164

第四章 职业教育中教师的道德人格 166

一、道德人格的内涵 166

二、教师道德人格的感召力 167

三、教师的道德人格在德育、教学及教师行为中的体现 168

第五章 职业学校诚信教育之思考 175

一、诚信的内涵 175

二、诚信的道德本质 179

三、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石 181

四、诚信是德育教育之核心 183

第六章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之思考 185

第七章 人文教育理念的历史嬗变与思考 190

一、历史的演变:从人文教育到功利教育 190

二、教育的祈向:起始于生命原点以求达精神的丰裕 192

三、教育的构建:重塑人文的理想,成全人性的通达 194

第八章 论作为“人”的教师 197

第九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理性反思 203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价值革命 203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 204

三、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走向 209

第十章 课程发展视野中的课程领导审视与思考 212

一、课程领导的内涵 212

二、课程领导的职能和任务 214

三、课程领导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218

四、课程领导的策略和措施 219

五、课程领导方式革新与课程发展的方向 222

第十一章 审视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自由 225

一、教学自由的内涵 225

二、教学自由的必要性 228

三、教学自由的限度 230

第十二章 中国教育科学发展的百年思考与解读 232

一、绪言 232

二、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235

三、教育科学发展的“中外关系”问题 238

四、教育科学的学科性质问题 248

五、结语 255

第三编 科学的发展观 258

第一章 科学的发展观 258

一、深刻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258

二、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观 259

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60

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推进西安的大发展 263

第二章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 266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认识教育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66

二、科学的发展观奠定了我国教育政策选择的价值基础 268

三、科学的发展观指明了我国教育政策选择的目的和方法 270

四、科学的发展观明确了我国教育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271

五、努力实现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 272

六、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关键在于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 276

第三章 科学的人才观 278

一、深刻认识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278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 280

三、人才工作的两个维度 284

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86

五、构建当代人才发展的新机制 289

六、当代人才发展的基本取向 292

七、以美国西部开发史为鉴,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奠定人才资源的思考 294

八、以科学的人才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97

九、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校的战略 298

第四章 论科学的生态文明发展观 304

一、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 304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的原则 306

三、生态文明社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309

四、科学的发展观与生态思维 310

五、科学的发展与生态需要 313

六、区域生态环境的补偿 315

第五章 论科学的职业精神观 319

一、职业精神及其一般特征 319

二、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321

三、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 323

第六章 科学的和谐观 326

一、科学的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 326

二、科学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28

三、科学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思路 329

四、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331

第七章 科学正确的地位观 333

一、科学正确地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问题 333

二、科学地正确认识对待领导干部的地位问题 336

三、破除官本位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38

附录一 试论马克思唯物史观在《资本论》中的应用 341

一、马克思的经济研究和研究的方法是有机的统一 341

二、《资本论》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342

三、科学的抽象法在《资本论》中的应用 344

附录二 小论文三则 347

审视部落战争对奴隶制国家形成的原委 347

西欧封建地主制发展的解读 350

司马迁是宦官吗 353

附录三 时代呼唤陕西旅游“饮食文化”更上一层楼 358

一、饮食文化与民族心理 358

二、陕西的风味食品和历史沿革 360

三、发展陕西旅游饮食文化之思考 362

附录四 朱熹官德思想之我见 364

一、以民为本、克已奉公 364

二、清廉自守,勤政为民 365

三、治国修身,正人先正己 366

附录五 节日之中话节日 368

附录六 “新时代、新理念教育教学研讨会”随笔 372

参考文献 383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