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1
(一)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1
1、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历史探索 1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6
3、系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要求 9
(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 11
1、在运动和联系中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系统的客观规律 11
2、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是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本原则 13
3、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中揭示我国的建设规律 15
4、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 17
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0
1、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20
2、中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2
3、过渡时期是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历史过程 27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31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认识的历史过程 31
2、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新的理论概括 32
3、社会主义特征的共性和个性 35
(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35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37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41
三 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经济发展战略 45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 45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5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47
3、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50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55
1、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制定 55
2、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57
3、我国新的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部署 59
4、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方针 61
四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 67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67
1、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实践 67
2、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对传统观念的根本性突破 69
3、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是确立新经济体制模式的理论纲领 72
(二)有计划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74
1、社会主义经济必然是商品经济 74
2、社会主义经济又必然是计划经济 77
3、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79
(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动态模式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 86
1、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体制 86
2、计划与市场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所固有的 92
3、只有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才适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 94
4、建立计划和市场相结合计划体制 95
五 建设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98
(一)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弊端 98
1、经济体制的含义 98
2、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演变 100
3、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弊端 105
(二)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 108
1、改革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108
2、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12
3、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 113
4、经济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 116
六 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20
(一)关于所有制的一般理论及其结构 120
1、所有制的一般含义 120
2、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 122
3、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体系 126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所有制结构 128
1、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结构模式 128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131
(三)在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134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全民所有制经济主导作用 134
2、放手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各种集体经济组织 136
3、适当发展私有经济,正确发挥其作用 138
4、发挥城市功能,促进横向经济联合 140
七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144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144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144
2、按劳分配的性质、形式和作用 147
(二)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51
1、改革劳动工资制度,克服平均主义 151
2、在按劳分配为主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55
(三)实行正确的分配政策,合理引导人民消费 157
1、正确实行党的富民政策 157
2、合理引导人民消费的增长 161
八 社会主义生产基层组织结构和经济效益 164
(一)企业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单位 164
1、社会主义企业的分类及其作用 164
2、社会主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66
3、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职工民主管理相结合的领导体制 171
4、企业内部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174
(二)改革企业经营机制,发展企业多种经营方式 175
1、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一般原则 175
2、两权分离的多种经营方式 178
(三)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 185
1、经济效益与时间节约规律 185
2、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187
3、提高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91
4、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 194
九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运行 199
(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运行目标 199
1、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目标的含义 199
2、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目标的结构和层次 200
3、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目标 201
4、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203
(二)社会主义经济的良性循环 205
1、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作用 205
2、正确处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关系 207
3、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 210
(三)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方式 214
1、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载体 214
2、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220
3、改进宏观控制,加强监督和管理 224
十 国民经济的调节及其综合平衡 226
(一)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失衡 226
1、微观经济活动的分散性和自发性 227
2、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及其失衡 228
(二)国民经济的调节杠杆 231
1、价格调节 232
2、税收调节 234
3、金融调节 236
4、汇率调节 241
5、各种调节手段的协调 243
(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46
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对象和内容 246
2、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统一平衡 249
3、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与物资的综合平衡 253
十一 改革政治体制 推动经济建设 256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含义 256
1、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含义及其关系 256
2、现有政治体制的弊病及其危害和根源 259
3、政治体制改革的途径是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261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264
1、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264
2、政治体制改革现实基础 270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273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273
2、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276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重点与关键 280
1、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重点 280
2、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 281
十二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 285
(一)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285
(二)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作用 290
1、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290
2、党的领导的本质内容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294
(三)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298
1、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298
2、党的思想建设 300
3、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301
4、党的作风建设 304
5、党的组织建设 307
十三 建立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干部队伍及其管理制度 310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 310
1、现代化建设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310
2、实现干部队伍“四化”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 314
(二)改革现行干部制度,增强党和国家活力 320
1、现行干部制度的主要缺陷 320
2、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必要性 322
3、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的前提和核心 324
(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325
1、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326
2、国家公务员的分类和管理及其意义 327
3、科学的分类管理目标 328
4、业务类国家公务员的管理制度 330
5、竞争机制应引入人事管理 331
6、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332
十四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335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335
1、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 335
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联系和根本区别 338
3、法制是保证民主制度的手段 343
(二)完善的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目标 346
1、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346
2、民主与法制是两个文明的依托 35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与法律制度 353
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出发点 353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358
十五 发展科学技术教育,加强两个文明建设 364
(一)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放在首要位置 364
1、文明和文明时代 364
2、科学和技术 367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71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 375
1、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进步的轨道上来 375
2、科技成果的有偿转让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 376
3、发展技术商品生产,强化技术市场机制 377
(三)制定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379
1、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379
2、科学技术要为农村和乡镇企业服务 381
3、注重高技术和基础科学研究 382
(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人才 383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83
2、加强智力开发,提高全民素质 385
十六 坚持全面开放,推动中国走向世界 389
(一)全面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 389
1、全面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89
2、实现对外开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391
3、实行全面开放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392
4、坚持对外开放同自立更生的关系 394
(二)我国全面开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395
1、我国的全面开放是多层次立体型、全方位的 395
2、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 397
3、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 403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406
1、利用有利机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406
2、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首要课题 407
3、采取正确的利用外资战略 410
4、实行逐步推进的开放布局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