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开启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多重向度 1
第一部分 主体性:生命体验的多样与缺失第一章 当代生命的体验 23
体验:生命的当下状态 24
主体性:生命的差异性 30
中国文化的真谛:仁与生命 36
现代性、生命的异化与缺失 40
情感:生命体验的多样性 47
性别的隐退与出场 49
生命的否定与超越 54
第二章 审美体验 59
绘画:表象与意识的世界 60
音乐:声响与抽象的魅力 67
文学行动:语言的描述与表达 75
政治:幽灵学的方法批判 81
第二部分 自然再现:唯物史观的重要维度第三章 论自然的价值 89
西方文化中的自然观念 89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观念的特质 98
自然的价值 102
体验自然之美 110
第四章 感性自然 116
感性——审美的一致性 116
幻想——想象力的面具 121
感性的自由本质:“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129
迷乱失重的灵魂 135
第五章 论唯物史观的自然维度 138
人的劳动实践:马克思自然观的历史——经济维度 139
新的自然哲学: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 142
历史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与恩格斯自然观的异同 146
第三部分 生态文化:通达现代文明的可能性第六章 “生态”的隐喻: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 153
生态学的文化维度 154
生态危机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兴起 158
自然的理由与理性的预设:奥康纳的深刻剖析 162
新的社会物质性实践运动:生态社会主义运动 168
中国的生态运动:生态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171
改革:构建生态文明的持久动力 175
“生态”隐喻,自我与他者:从群体到个体 181
第七章 生态视域中的文化形态 184
生态与人文:乡村文化的形态、意境与建设乡村文化的形态 184
乡村文化的意境 190
新乡村文化建设 193
都市文化:城市的起源与构成现代与自然的疏远隔阂 198
城市的灵魂——都市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202
城市与城市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205
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都市文化建设 207
精神的发生与导引:大学文化 210
大学精神和大学精神的培育 210
铸造大学精神与建设大学文化的关系 214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16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养成的重要载体 217
社团——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 218
结语——开启通达生态文明的多种可能性 223
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