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近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和分期 3
一 3
二 8
三 13
龚自珍和近代文坛 19
一、时代产骄子 19
二、推崇与贬斥 21
三、濡染与摹拟 25
四、结语 32
论西学东渐对近代文学的影响 34
一、历史的演变 35
二、新因素和新特点 40
近代小说的发展与外国文化的影响 51
一 52
二 55
三 58
鲁迅和近代文学 62
一、引言 62
二、中国近代文学的变革和鲁迅对它的接触与感受 68
三、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坛的活动 83
四、中国近代文学对鲁迅思想和理论的影响 99
五、中国近代文学对鲁迅作品的影响 113
六、鲁迅对封建复古派和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138
七、鲁迅对中国近代文学的评论 152
八、结语 168
第二辑 168
20世纪近代文学思潮研究 173
第一节 综合研究 173
第二节 传统诗文理论研究 181
第三节 “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研究 191
第四节 “小说界革命”和“戏曲改良”研究 198
20世纪王国维文学思想研究 205
一、《〈红楼梦〉评论》的评论 205
二、《人间词话》境界论研究 208
三、《宋元戏曲史》文学观研究 214
20世纪中国近代诗文研究 219
第一章 近代启蒙期诗文研究 219
第一节 综合研究 219
第二节 龚自珍研究 225
第三节 魏源、林则徐研究 233
第四节 张维屏、张际亮、朱琦研究 240
第五节 姚燮、鲁一同、贝青乔研究 245
第二章 近代维新派诗文研究 250
第一节 综合研究 250
第二节 黄遵宪研究 255
第三节 冯桂芬、王韬研究 260
第四节 严复、康有为、谭嗣同研究 264
第五节 梁启超研究 271
第六节 丘逢甲研究 274
第三章 近代革命派诗文研究 277
第一节 综合研究 278
第二节 章炳麟研究 280
第三节 邹容、陈天华研究 285
第四节 秋瑾研究 288
第五节 柳亚子研究 292
第六节 陈去病、高旭研究 296
第七节 苏曼殊研究 300
第八节 刘师培、章士钊研究 305
第四章 近代旧诗派研究 309
第一节 宋诗派研究 310
第二节 同光体诗派研究 315
第三节 汉魏六朝诗派研究 320
第四节 中晚唐诗派研究 324
第五章 近代桐城派研究 327
第一节 综合研究 328
第二节 姚门四弟子研究 334
第三节 曾国藩研究 341
第四节 曾门四弟子研究 346
第五节 其他作家研究 350
第六章 近代词研究 354
第一节 综合研究 354
第二节 常州词派研究 359
第三节 晚清四大词人研究 362
第四节 其他词人研究 369
第七章 太平天国文学研究 375
第一节 综合研究 375
第二节 太平天国文学思想研究 380
第三节 太平天国诗文研究 385
20世纪中国近代戏曲研究 391
第一节 综合研究 391
第二节 传奇杂剧研究 395
第三节 京剧和地方戏研究 400
第四节 早期话剧研究 403
第五节 吴梅研究 406
第三辑包世臣其人其学与其文 413
冯桂芬公开反对“义法”说 417
王韬借鉴西学开创报章体文 421
梁启超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历史评价 425
一、梁启超散文艺术的主要特色 426
二、梁启超散文艺术的历史评价 440
严复散文的风采和文采 447
一 448
二 456
章太炎“古雅”与“犀利”的文风 461
《革命军》——震撼宇宙的“雷霆”之声 466
黄远生通讯报导的幽默性 470
桐城派在近代的首次变革 474
一 474
二 477
三 482
姚莹散文的历史价值 486
一、亲炙惜抱与自出机杼 486
二、通达世务,长于经济 489
三、指陈时事,慷慨议论 493
四、浓郁的情感色彩 496
曾国藩和桐城派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501
一、涉猎学术,攻读文学 501
二、排除困难,笃志写作 505
三、广交文友,依附桐城 509
薛福成散文演变的轨迹 512
黎庶昌笔下的异国风光 517
论严复非桐城派 522
一 523
二 525
三 529
《官场现形记》里的三种人物形象 532
《老残游记》中的人物 539
老残——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540
玉贤——暴虐无道的酷吏 542
刚弼——刚愎自用的酷吏 543
《洪秀全演义》里的几个人物形象 546
李秀成——太来天国的杰出将领 547
林凤翔——“不以私愤废公事” 549
林启荣——胸储韬略,腹有机谋 551
《苦社会》的时代意义 554
陈去病与近代戏曲改革 558
近代戏曲改革的来龙去脉与陈去病的宣传鼓励作用 558
陈去病戏曲理论与创作的历史价值 563
陈去病戏曲活动的影响 568
第四辑禁烟抗敌的英雄和睁眼看世界的名人 573
一、少工骈俪,饶有才华 573
二、撰写《使滇诗草》,参加文酒诗社 576
三、“吏事余闲”,续写诗文 578
四、焚烟抗英,探求西学 581
五、遣戍伊犁,不忘国事 584
六、放归起用,壮志未酬 587
黄遵宪传略 589
一、黄遵宪的童年 589
二、忧国忧民,坚决反对外国侵略者 590
三、杰出的爱国诗人 593
四、“诗界革命”的实行者 597
五、积极参加变法维新运动 598
六、戊戌变法以后的黄遵宪 600
近代“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602
严复传略 613
在求学的道路上磨练成长 613
在痛苦、彷徨中找出路 623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家 626
《辟韩》引起的风波 631
创办《国闻报》 634
光绪召见 639
在通艺学堂讲演 641
戊戌喋血哭林旭 644
近代翻译西学的泰斗 648
主张教育救国 666
投入封建主义思想的怀抱 673
梁启超传略 676
一、康有为的得力助手 676
二、宣传改良主义思想 678
三、参与湖南维新运动 681
四、在百日维新前后 683
五、变法失败后走向反动 684
六、政治上最后的堕落 686
晚清驻日公使黎庶昌的外交公关 689
考察日本国情,把握文化特征 689
策划方式,促进友好 690
展示外交官良好的形象 691
获得荣誉,提高了地位 692
曾纪泽外交公关的实力与魅力 693
一、学贯中西,为国办事 693
二、灵敏机智,巧于应对 694
三、虎口夺食,名留青史 695
第五辑胡朴安《南社诗话》的学术价值 699
评郭延礼《近代六十家诗选》 708
近代散文研究的新收获 713
谈文学的鉴赏 717
第六辑天演之声 723
论世变之亟 723
原强 731
辟韩 759
原强续篇 765
救亡决论 771
驳英《太晤士报》论德据胶澳事 797
论胶州章镇高元让地事 800
论胶州知州某君 802
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 804
论泸上创兴女学堂事 808
有如三宝 812
道学外传 818
论治学治事宜分二途 821
译《天演论》自序 825
《天演论》译例言 829
与张元济书 832
与《外交报》主人书 835
与梁启超书 842
《英文汉诂》叙 846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848
《蒙养镜》序 854
廉夫人吴芝瑛传 858
《涵芬楼古今文钞》序 861
《西胡游记》序 864
附录一我曾是《文学遗产》的通讯员 867
一、丕模师推荐当通讯员 867
二、发表李煜词讨论的综述性文章 869
三、荣获“优良通讯员”称号 871
四、翔老鼓励我写文章 872
附录二 875
写在文集之后 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