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文章史: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兼论文学史和文章史的联系与区别 1
第一节 随着文章学研究的深入,必然提出一个研究文章史的问题 1
第二节 有文学史,还应该有文章史 5
第三节 文章史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不与文学史争一日之短长 9
第四节 开展文章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16
第一章 文字的产生和文章的出现 19
第一节 文字的产生 20
第二节 文字向文章的演进 22
第二章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章 26
第一节 甲骨文章的结构及其应用文特征 26
第二节 甲骨文章的表达技巧 28
第三节 甲骨文章的原始性 30
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文章总集:《尚书》 32
第一节 《尚书》的文本 32
第二节 典、谟、训、诰、誓、命解析 33
第三节 征、歌、贡、范解析 41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文体概述 44
第一节 谏、对、让、辞、诉 45
第二节 书、盟 54
第三节 誓、祷、诔、吊 61
第四节 铭、箴 66
第五节 命、告 70
第六节 论(议)、君子曰 72
第七节 诵、歌、讴、谣、谚 73
第五章 在交际中发展并完善礼貌语言 76
第一节 外交辞令 78
第二节 习惯用语 84
第三节 赋诗断章 87
第四节 避讳规矩 97
第六章 文章写作心理的研究 106
第一节 孔子的为人处世哲学 106
第二节 孟子的“知言”、“养气”说 107
第三节 庄子的表达观 109
第四节 韩非子的“批逆鳞”术 110
第七章 文章论辩技巧的探求 114
第一节 先秦诸子对论辩的态度 114
第二节 孔子的正名思想 122
第三节 墨子以“三表”法为基础的类推理论 124
第四节 孟子的“知类”、“揣其本”的类推理论 126
第五节 墨家后学“以类取”、“以类予”的推理理论 132
第六节 荀子的论辩艺术及其“立隆正”、“参验”说 138
第七节 韩非子的论辩风格及其“名实参验”、“矛盾”说 147
第八章 文章叙事艺术的拓展 158
第一节 战争场面的描述 158
第二节 人物性格的刻画 169
第三节 描写对话的技巧 183
第四节 艺术描写中的辩证法——“同中求异,异中有同” 191
第九章 文章向文学的转化——关于小说产生契机的思考 196
第一节 “小说”的涵义 196
第二节 战国:叙事体文章向小说急剧推进 200
第三节 《庄子·盗跖》:一个完美的小说艺术标本 204
第四节 小说竟然难产了 210
第十章 文章语言表达模式的创造——《春秋》笔法说 215
第一节 《春秋》笔法的涵义 216
第二节 《春秋》笔法的表达方式 221
第三节 《春秋》笔法的置例原则 238
第四节 《春秋》笔法对文章写作的影响 242
第十一章 文章结构模式的总结 253
第一节 《左传》中的应用文体写作模式 253
第二节 《墨子》完成语录型向篇章结构型的过渡及论证模式的草创 257
第三节 庄子及其后学寓言写作模式的创立 266
第四节 荀子逐步完善议论文写作规范,开赋体写作端绪 270
第五节 韩非子集先秦文体之大成 275
第十二章 文章修辞手段的丰富和多样化 280
第一节 从比喻到寓言 281
第二节 从严肃到诙谐 302
第三节 从直说到曲说 308
第四节 从实说到夸张 315
附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文章观念的变革与重建 322
一 废文言,行白话,变革语言符合系统 322
二 研究新的文体分类学说,建立现代的文体观念 330
三 改良应用之文,适应新的时代潮流 334
四 重新认识文学的本质,确立新的文学观念 340
五 对汉字、汉语前途的探讨 346
六 文章观念变革的人文环境 351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