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今见老子,其犹龙耶——孔子眼中的老子(约前600—前500) 1
微言大义的至圣先师——张岱年看孔子(前551—前479 ) 4
历代“兵家之祖”——茅元仪评孙子(前535—?) 7
播撒“爱”与和平的使者——孙中山眼中的墨子(约前468—前376) 10
悲情的秦国谋者——刘向眼中的商鞅(约前390—前338) 13
孔子之后的命世者——黄仁宇看孟子(约前372—前289) 15
眼极冷,心极热——胡文英评庄子(约前369—前286) 19
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壮之师——诸葛亮看苏秦(?—?) 22
不屈的歌者——柏杨眼中的屈原(前340—前278) 25
都江堰一出,天府自此成——余秋雨眼中的李冰(?一?) 29
“奇货可居”,一跃登峰——郭沫若评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32
诸子百家中的“另类”——李泽厚眼中的韩非子(约前280—前233) 34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眼中的荆轲(?—前227) 37
专制皇帝第一人——翦伯赞评论秦始皇(前259—前210) 40
建有殊勋的粮仓之鼠——李贽眼中的李斯(?—前208) 44
只道是豪气冲天,却原来儿女情长——易中天品项羽(前232—前202) 47
流氓出身,英雄气概——易中天品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 50
残忍的标签掩盖了她别样的光芒——卜宪群评吕雉(前241—前180) 54
勇冠三军的高阳酒徒——李白看郦食其(?—前203) 57
育木而栖——郭勇健品萧何(?—前193) 59
不识时务的俊杰——司马迁眼中的韩信(?—前196) 62
他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王立群品周亚夫(?—前143) 65
痼疾与理想主义集于一身——郭启宏看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68
斗将,而非真正的大将之才——黄朴民眼中的李广(?—前119) 72
多样性格,矛盾人生——翦伯赞眼中的汉武帝(前157—前87) 75
“绝世奇才”的“另类”人生——王立群评东方朔(前154—前93) 77
忍辱负重太史公,光芒万丈《史记》长——柏杨眼中的司马迁(前145—前90) 81
封狼居胥,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眼中的霍去病(前140—前117) 84
廿余年汉节相伴,铸就千载民族精魂——李白赞苏武(前140—前60) 88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评王昭君(前52—前19) 91
受了一千九百年冤枉的改革者——胡适看王莽(前45—23) 94
“允冠百王”光武帝——范文澜评刘秀(前6—57) 97
就这样被子女盖过了声名——孟祥才评班彪(3—54) 100
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冯友兰评王充(27—约97) 103
定鼎西域,成为时代剪影——柏杨评班超(32—102) 106
横槊赋诗的可爱奸雄——易中天品曹操(155—220) 108
事必躬亲的理想主义者——易中天品诸葛亮(181—234) 112
孤松独立于魏晋清流——侯外庐眼中的嵇康(223—262) 115
是真名士自风流——刘宁勋评谢安(320—385) 118
此子之书: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刘义庆评王羲之(321—379) 121
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林语堂评陶渊明(372—427) 124
马不停蹄造就“开皇之治”——范文澜评隋文帝(541—604) 127
堪是君王好头颅,一朝梦醒是扬州——黄仁宇眼中的隋炀帝(569—618) 129
被正史扭曲的大唐奠基人——费正清评唐高祖(566—635) 132
一日“玄武门”成就数年“贞观景”——孟宪实评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135
懂得知足的大唐“长城”——王夫之评李勣(594—669) 139
那一位耿直的诤臣,那一段理想的“婚姻”——费正清看魏征(580—643) 142
一朵光照百代的盛世牡丹——孟宪实眼中的长孙皇后(600—636) 145
愿化干戈为玉帛,雪域女神流歌传——翦伯赞看文成公主(?—680) 147
无字碑上,写满了一代女皇的盖世之功——翦伯赞眼中的武则天(624—705) 151
文人的矛盾性格走出一条命运抛物线——赵剑敏评唐玄宗李隆基(685—762) 154
秋水芙蕖,倚风自笑——魏庆之评王维(699—759) 158
诗坛上的那轮明月——董乃斌评李白(701—762) 161
一尊让人顶礼膜拜的镇国之宝——冯至眼中的杜甫(712—770) 164
忠犯人主之怒,文起八代之衰——苏轼眼中的韩愈(768—824) 167
欲吐又吞的唐朝诗人——钱钟书评李商隐(约812—约858) 169
千古帝王,唯此一人——柏杨眼中的李煜(937—978) 172
天上掉下来的“救世主”——王夫之看赵匡胤(927—976) 175
栖身宋初的一只九官鸟——钱穆点评赵普(922—992) 179
诤臣有寇准——脱脱评寇准(961—1023) 181
才情洒青楼,颂唱灵魂美——刘达临说柳永(987—1053) 18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健眼中的范仲淹(989—1052) 187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司马光眼中的包拯(999—1062) 190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黄仁字眼中的王安石(1021—1086) 193
天真烂漫赤子心,不合时宜一居士——林语堂眼中的苏轼(1037—1101) 196
穷极工巧,软玉温香抱满怀——王国维评周邦彦(1056—1121) 199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脱脱眼中的宋徽宗(1082—1135) 202
那座秀美的山峰,那道亮丽的风景——康震评李清照(1084—1155) 205
精忠报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邓广铭眼中的岳飞(1103—1142) 208
诗界千年靡靡风,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眼中的陆游(1125—1210) 211
一句一字皆至理,莫大声光身后争——钱穆眼中的朱熹(1130—1200) 214
识尽家国愁滋味,戎马舞剑均为词——骆玉明眼中的辛弃疾(1140—1207) 217
马背上的家园,因你而无限辽阔——韩儒林眼中的成吉思汗(1162—1227) 220
亡金贵族,为蒙元帝国注入儒家思想——范文澜品评耶律楚材(1190—1244) 223
天地有正气,凛烈万古存——王曾瑜眼中的文天祥(1236—1283) 225
自铸伟词,元人第一——王国维评关汉卿(1220—1300) 228
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兼而有之——赵翼眼中的朱元璋(1328—1398) 231
中国第一位海上英雄——柏杨眼中的郑和(1371—1433) 234
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张廷玉评于谦(1398—1457) 237
枉博如许风流名的江南第一才子——张廷玉眼中的唐伯虎(1470—1523) 240
文化大师与疆场帅才——余秋雨看王阳明(1472—1528) 243
被绑在厚重龙床上的另类皇帝——李洁非眼中的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 245
古怪的模范官僚——黄仁宇眼中的海瑞(1514—1587) 248
君乃楚狂人——熊召政品评张居正(1525—1582) 251
明朝末年的“离经叛道”者——冯友兰眼中的李贽(1527—1602) 254
抗倭名将的悲喜人生——黄仁宇评戚继光(1528—1588) 257
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金庸品评袁崇焕(1584—1630) 260
复杂性格“造就”的一代亡国之君——孟森看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一1644) 264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1606一1645) 267
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1610—1695) 269
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1612—1678) 272
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1613—1688) 275
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1654—1722) 278
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1678—1735) 281
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1693—1765) 283
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1711—1799) 286
怡红情怀恣挥洒,红楼一梦耀千年——柏杨眼中的曹雪芹(1724—1764) 289
其贡献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新夏赞纪晓岚(1724—1805) 292
震古烁今者,如斯而已——梁启超评曾国藩(1811—1872) 295
聪慧闺秀到误国“女皇”——阎崇年看慈禧(1835—190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