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培养基简介 1
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 1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分类 2
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图谱 4
第一节 菌落总数 4
第二节 大肠杆菌 7
第三节 大肠菌群 11
第四节 肠杆菌科 17
第五节 沙门氏菌 19
第六节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31
第七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 36
第八节 致病性弧菌 40
一、副溶血性弧菌 41
二、霍乱弧菌 44
三、创伤弧菌 46
四、溶藻弧菌 47
第九节 大肠杆菌O157:H7 49
第十节 志贺氏菌 52
第十一节 变形杆菌 55
第十二节 蜡样芽孢杆菌 56
第十三节 霉菌 58
一、曲霉属 60
二、青霉属 63
三、毛霉属 66
四、根霉属 67
五、木霉属 68
六、镰刀菌属 68
七、头孢霉属 71
八、单端孢霉属 72
第十四节 酵母 73
第十五节 白色念珠菌 75
第十六节 空肠弯曲菌 78
第十七节 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81
第十八节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82
第十九节 阪崎肠杆菌 83
第二十节 肠球菌 85
第二十一节 乳酸菌 87
第二十二节 绿脓杆菌 89
第二十三节 链球菌 91
第二十四节 亚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 94
第三章 细菌的生化试验 95
第一节 生化试验原理 95
一、克氏双糖铁(KIA)及三糖铁(TSI)试验 95
二、尿素酶(Urease)试验 96
三、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97
四、黏液酸利用试验 100
五、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100
六、精氨酸双水解酶试验 101
七、甲基红(Methylred)试验(MR试验) 102
八、V-P试验 102
九、靛基质(吲哚)试验 103
十、硫化氢试验 103
十一、明胶液化试验 103
十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104
十三、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 105
十四、氧化酶(Oxidase)试验 105
十五、硫化氢-靛基质-动力(SIM)试验 106
十六、苯丙氨酸脱氨试验 106
十七、β-半乳糖苷酶(ONPG)试验 107
十八、丙二酸盐利用 108
十九、醋酸盐利用试验 108
二十、酒石酸盐利用试验 109
二十一、氰化钾试验 109
二十二、动力试验 110
二十三、胆汁耐受试验 110
二十四、胆汁溶菌试验 111
二十五、DNA试验 111
二十六、葡萄糖代谢类型鉴别试验 111
二十七、磷酸酶试验 112
二十八、脂酶试验 112
二十九、CAMP试验 112
三十、凝固酶试验 112
三十一、葡萄糖胺试验 113
三十二、乙酰胺试验 114
三十三、葡萄糖酸盐氧化试验 114
三十四、42℃生长试验 114
三十五、淀粉水解试验 115
三十六、马尿酸盐水解试验 115
三十七、霍乱红胨水试验 115
三十八、卵磷脂酶试验 115
三十九、过氧化氢酶试验 115
第二节 梅里埃细菌生化鉴定系统 116
一、API 20E 116
二、API 20 NE 116
三、API 20 A 117
四、API LISTERIA 117
五、API STAPH 117
六、API 20 STREP 118
七、API CAMPY 118
八、API Candida 119
九、API CORYNE 119
十、RapiD 20 E 120
第四章 细菌的血清学试验 121
一、凝集反应 121
二、沉淀反应 123
第五章 细菌的染色试验 125
第一节 革兰氏染色 125
一、染色原理 125
二、染色步骤 125
三、注意事项 127
第二节 细菌的鞭毛染色 127
一、染色原理 127
二、镀银法染色 128
三、改良Leifson染色法 129
四、染色液配制 130
五、注意事项 130
第三节 细菌的芽孢染色 131
一、染色原理 131
二、染色方法 131
三、注意事项 132
第四节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133
一、原理 133
二、方法 133
三、注意事项 134
主要参考文献 135
附录一 培养基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136
附录二 制定和发布国际标准检验体系的国际知名组织或权威机构 137
附录三 部分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名称和缩写 138
附录四 食品卫生微生物常见检测项目关系图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