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仁仲主编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2100417X
  • 页数:534 页
图书介绍:

总论篇 1

第一章 自然、地理简况 1

第一节 地理概貌 1

山势磅礴,岩溶发育 1

地貌类型复杂,区域分布明显 2

土壤类型多样,性状差异较大 4

河流遍布全省,径流分配不均 5

气候温和,冬暖夏凉 8

植被种类繁多,分布较为复杂 9

第二节 自然资源 10

土地类型复杂,适宜多种经营 10

光热资源充沛,利用潜力很大 12

水资源丰富颇,具开发前景 13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充满地方特色 14

矿产资源异常丰富,拥有独特优势 16

自然风光旖旎,利于发展旅游 18

第二章 建置概要 2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1

牂牁和夜郎古国 21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贵州的区划 23

宋朝时期始名“贵州” 25

明代贵州设行省建置 26

清代贵州疆界确定 27

民国时期贵州政局和建置 28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30

省境内行政区划的几次调整 30

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建置的变化 33

第三章 解放前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一节 古代贵州的开发春秋至两汉、贵州进入农耕阶段 35

魏晋南北朝时期贵州社会经济的变化 36

隋唐时期贵州经济的发展 38

宋元王朝对贵州的治理 39

明代贵州行省建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 40

清代前期对贵州的开发 42

第二节 近代贵州的发展 44

贵州人民的反封反帝斗争 44

贵州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45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 47

抗日战争对贵州发展的影响 48

解放前夕贵州经济社会状况 50

第四章 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54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实现 56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58

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与国民经济调整 61

“十年内乱”对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害 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转折 68

经济体制的改革 69

第三节 改革与开放,使贵州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74

主要经济比例关系日趋协调 76

贫困面貌有所改观 77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第一节 社会生产总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79

劳动队伍迅速壮大 80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81

第二节 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发展 81

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81

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82

建筑业不断壮大 83

交通和邮电显著改善 84

国内商业、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85

第三节 生产力布局的改善 86

全省生产力的配置 86

民族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 86

第四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87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87

物质生活明显改善 88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91

附表 93

经济篇 126

第六章 农业 126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 126

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126

农业生产发展的进程 127

农业经济的新发展 129

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132

第二节 种植业的发展 135

种植业发展概况 135

进一步发展种植业 137

第三节 林牧渔业的发展 137

林业的发展现状 137

进一步发展林业的几个问题 139

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41

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141

渔业的发展 143

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 144

乡镇企业发展进程 144

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 146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148

第七章 轻工业 150

第一节 轻工业的发展 150

轻工业发展的历史概况 150

贵州轻纺工业的发展 151

轻工业发展的成就 153

进一步发展轻工业 154

第二节 以酿酒、卷烟为主体的食品工业的发展酿酒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157

进一步发展酿酒工业 159

卷烟工业的发展和成就 160

进一步发展卷烟工业 161

第三节 其他轻工业的发展 163

纺织工业 163

服装工业 165

其他轻工业的发展 166

第八章 重工业 172

第一节 重工业发展概况 172

重工业发展历程 172

重工业发展趋势 174

第二节 能源工业的发展 176

煤炭工业概况 176

电力工业概况 177

适当超前发展能源工业 178

第三节 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181

冶金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181

开创贵州冶金工业新局面 183

建材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185

第四节 机械电子工业和化学工业 187

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187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190

进一步发挥军工企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91

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现状 193

第九章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196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发展 196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成就 196

铁路运输的发展和现状 200

公路运输的发展和现状 202

第二节 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 205

邮电事业发展历程 205

邮电事业的现状 206

进一步加快邮电事业的发展 208

第十章 商业、旅游业 211

第一节 商业的发展 211

商业的发展和现状 211

进一步做好商业工作 215

第二节 对外贸易的发展 217

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现状 217

进一步做好对外贸易工作 220

第三节 旅游业的发展 222

旅游业的发展和现状 222

旅游业特点 224

旅游业开发前景 226

第十一章 财政、金融 230

第一节 财政 230

财政概况 230

财源单一、基础薄弱的供给型财政 233

根本改变贵州财政状况 236

第二节 金融发展概况 237

金融发展历程 237

金融业全面改革及变化 239

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 241

附表 244

社会篇 280

第十二章 人口发展与计划生育第一节 人口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解放前人口的发展 280

解放以来人口的发展 280

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 282

第二节 人口的构成 283

人口的构成 283

人口构成的主要特点 285

第三节 计划生育 287

成绩和问题 287

人口发展目标及人口预测 289

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对策 290

第十三章 教育与科学 292

第一节 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292

解放前教育概况 292

解放后教育的发展 293

“六五”期间教育事业的发展 297

第二节 教育的现状及展望 298

教育的现状 298

教育现状的剖析 299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303

实现2000年目标的主要对策 305

第三节 科学事业的发展 311

科学技术发展的的现状及评价 311

科技体制的改革 313

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315

第十四章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第一节 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318

文化事业的发展 319

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323

第二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325

卫生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25

卫生事业的发展 326

卫生事业的问题和对策 329

第三节 体育事业的发展 331

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331

体育事业的发展 332

发展体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335

第十五章 生态与环境保护 337

第一节 生态和环境 337

环境和环境问题 337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338

第二节 农村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及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一般特点 340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41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342

第三节 城市生态环境总体变化及治理城市生态环境的一般特点 343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345

防治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环境 346

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 348

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 350

提高森林覆盖率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 351

政治篇 352

第十六章 党的建设 352

第一节 解放前党在贵州的革命活动建党的准备时期 352

党的组建时期 353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贵州的活动 354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贵州活动 355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建设概况 357

党员发展和组织建设 357

整党和党员教育 358

第三节 中共贵州省委、省顾委、省纪委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员会 361

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 365

中共贵州省纪律检察委员会 366

第十七章 政权建设 369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的建立 369

人民政权的巩固 370

人民政权的发展 370

第二节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 372

省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372

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75

省人大常委会的主要活动 376

第三节 贵州省人民政府 377

省人民政府概况 377

省人民政府主要工作 378

第十八章 法制建设 382

第一节 法制建设概况 382

人民政法系统的创建 382

人民政法工作的曲折发展时期 384

第二节 贵州省检察院、省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 386

贵州省人民法院 388

第十九章 统一战线 393

第一节 统一战线概况 393

解放前党在贵州的统战工作 393

解放后省委统战部的成立和统战工作的开展 394

统战工作的新时期 395

第二节 贵州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97

贵州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 397

贵州省人民政协历届委员会概况 399

贵州省政协的工作成就 401

地区篇 403

第二十章 城镇 403

第一节 城镇概况 403

贵州城镇的发展 403

较典型的山区城市 405

贵州小城镇 407

第二节 贵阳市 410

中心城市贵阳 410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地 412

发展中的矛盾 416

未来的发展 418

第三节 六盘水市 420

新兴的工业城市 420

煤钢开发的战略基地及其特点 422

今后的发展 425

第四节 其它城市 425

黔北中心遵义 425

黔中重镇安顺 428

黔南首府都匀 429

新兴城市凯里 430

第二十一章 地区 433

第一节 遵义地区 433

位于黔北高原 433

主要特点 436

发展中的矛盾和选择 439

第二节 安顺地区 441

位于黔中腹地 441

发展的主要有利条件 443

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445

第三节 毕节地区 446

位于黔西北 446

主要特点 449

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452

第四节 铜仁地区 453

位于黔东北 453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456

发展与对策 457

第二十二章 民族自治州 459

第一节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459

苗、侗之乡黔东南 459

开发的条件与现状 461

开发之路 463

第二节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464

开发中的黔西南 464

发展速度与条件 467

开发的重点 469

第三节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470

黔南的开发 470

现实基础和条件 473

重点选择 475

发展篇 476

第二十三章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性脱贫致富的迫切要求 476

缩小差距的历史使命 477

加速开发的难得机遇 478

第二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全国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 479

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 481

第三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具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 483

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485

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协调 486

科技和教育有较大的进步 487

新的体制正在培育和建立 487

人口负荷较重 488

贫困面较大 489

地方财力十分薄弱 489

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490

第四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根本原则服从全国总体需要 491

发挥本省资源优势 492

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493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494

第二十四章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展望第一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目标选择的指导思想 497

指导思想的基本要点 497

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 499

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 501

第二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503

抓好以食品为重点的消费品工业 505

建立水火互济能源体系 506

加快重化工基地建设 507

确保交通、邮电先行地位 508

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509

有计划发展新兴产业 509

第三节 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措施依靠科技进步 510

调整产业结构 512

全面对外开放 515

力保供求平衡 516

第二十五章 走一条有贵州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应当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平衡发展与倾斜增长 519

渐进发展与跳跃发展 521

市场导向与资源导向 523

第二节 社会进步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人口发展与人口控制 524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527

智力开发与社会进步 530

第三节 走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新路子制定更宽更活的政策 533

调整目标模式的选择 533

确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 534

大力推进横向经济技术联合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