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意悠长 中国文人闲情审美观念演生史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树功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2037599
  • 页数:6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对“闲情”这一美学范畴做了追本溯源、振叶寻根的考察,揭示了六朝闲逸审美观念的主要内涵及其表现。

引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引入 2

一 中古文人爱闲思潮 2

二 “闲业”:闲对文人遣兴娱情手段的渗透——以文学为中心 12

第二节 闲与闲情 23

一 闲意识溯源 23

二 闲与闲情 28

第三节 闲情的特征 35

第四节 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 49

一 研究状况及设想 49

二 定位与运思 50

第一章 “淫”“逸”与自觉 55

第一节 礼乐崩坏的表现 56

一 礼乐文化之本然 56

二 礼乐崩坏的三个特征 58

第二节 礼乐崩坏的意义 63

一 淫逸无用观的奠定 63

二 声色之“大”开 73

第三节 自觉与官能的自放 77

一 长生之梦与忧生之哀 77

二 忧生与官能追求的持续 82

第四节 尊养与内化的自觉 86

一 尊生重养 86

二 自觉的意义 90

第二章 隐逸之情与文雅之尚 98

第一节 隐逸之源与隐逸之尚 99

一 隐逸之源流 99

二 隐逸之尚 103

第二节 隐逸的情趣化转变 107

一 隐逸与闲逸的沟通 107

二 隐逸在中古文人中气质性情趣化的转化 110

第三节 深情与闲逸品格 118

第四节 文雅之尚 131

第三章 文化的取法与整合——儒释道与闲逸人格构建 150

第一节 儒家:独善对和平心灵的熔铸 152

一 独善之途 152

二 舞雩风流与孔颜乐处 158

第二节 道家的近情化改造 164

一 近情的时代 164

二 道家思想的不近情处 167

三 改造与取法 173

四 濠梁闲趣 179

第三节 佛智圣慧 181

一 以心冥境 181

二 名山名水 名士名僧 188

第四节 出处调和:闲逸人格基本矛盾的破除 196

一 从出处对立到进退失据 196

二 调和:适意的逍遥 205

小结:闲逸人格的完型 214

第四章 玄学与文人主体性的升扬 219

第一节 主体性的升扬 221

一 自我的认知 221

二 自我的把握 229

三 自我扩张 233

四 自我趋新 236

第二节 主体性升扬在向现实人生落实中的表现——无为:从黄老之治术到生命追求 240

第三节 主体性升扬在向现实人生落实中的表现——祛累:自由与解放的声音 246

一 累之类别与特征 246

二 祛累与艺术化生命状态 259

第四节 主体性升扬在向现实人生落实中的表现——游之观念的成熟 270

一 游目与游心 270

二 游之美学化二源头及游之美学特征 284

第五节 玄学向生活渗透向现实落实的最高境界与最终效果 288

一 食色在“性”外的获得 288

二 玄意人生 302

三 奈何之情 321

第五章 贵族闲逸人生追求的实践以及闲情审美形态的基本定型 331

第一节 杂艺:琴棋 333

一 杂艺的变 333

二 琴 340

三 棋 348

第二节 杂艺:书画 353

第三节 酒里乾坤与壶中日月——诗酒流连 363

一 酒的日常化个体化历程 363

二 酒神狂欢的时代 368

三 诗酒风流 377

第四节 清谈 386

一 从言辩到清谈 386

二 清谈与娱情 389

三 从清谈到清言 398

第五节 登临与卜居 403

一 山水之爱 403

二 卜居 415

第六节 雅集 423

一 整合之路 423

二 雅集名典 432

小结:闲情美学身份的最终厘定 452

第六章 闲情作为审美观念确立的核心标志——寄:闲情发生机制的确立 456

第一节 感兴与赏会 458

一 感与兴的概说 458

二 赏与会的概说 476

三 从感兴到赏会的中介:寄 484

第二节 寄:文人尚闲之志向情的落实 489

一 寄之源及情有所托观的产生 489

二 儒道佛玄的四个观念与寄 494

三 寄:中古文人尚闲由志到情的落实 500

第三节 寄的特征 504

一 兴寄外的遣寄:偶然外的主动 504

二 寄的显象与短暂 507

第四节 寄与癖及闲情范式的形成 513

第七章 闲情作为审美观念确立的核心标志——文学遣兴娱情之“无用”意识的确立 523

第一节 从用到无用 525

第二节 遣兴之说与遣兴之作 536

一 遣兴 娱情 无累 536

二 墨戏 545

第三节 为文造情 552

一 踵事增华的辞人之赋与以学悦目之学风 552

二 拟作、酬应与闲题漫吟 566

三 为文造情的阐释 577

第四节 尺牍:无事化 589

结束语 归——“故乡”的呼唤 598

引书要目 604

后记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