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通信的概念及系统模型 1
1.1.1 通信的概念 1
1.1.2 通信系统模型 1
1.1.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2
1.2 通信的发展过程 3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4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4
1.3.2 通信方式 5
1.4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6
1.4.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7
1.4.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7
习题 8
第2章 信号分析及信道 10
2.1 信号分析 10
2.1.1 确知信号分析 10
2.1.2 信号的能量和功率 15
2.1.3 帕塞瓦尔(Parseval)定理 15
2.1.4 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16
2.1.5 卷积的定义与性质 16
2.1.6 波形的互相关与自相关 17
2.2 随机信号分析 19
2.2.1 随机过程 19
2.2.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20
2.2.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20
2.2.4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21
2.2.5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21
2.2.6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2
2.2.7 平稳随机过程通过乘法器 23
2.3 信息及其度量 24
2.4 信道与噪声 26
2.4.1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26
2.4.2 高斯白噪声 27
2.4.3 窄带高斯噪声 28
2.5 信道容量 29
习题 30
第3章 模拟调制系统 32
3.1 幅度调制系统 32
3.1.1 标准调幅(AM) 32
3.1.2 抑制载波双边带(DSB)调幅 34
3.1.3 单边带(SSB)调幅 35
3.1.4 残留边带(VSB)调幅 37
3.2 调幅系统的解调 37
3.3 频率调制系统的调制与解调 39
3.3.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39
3.3.2 窄带调频(NBFM) 40
3.3.3 宽带调频(WBFM) 42
3.4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6
3.4.1 各种调幅系统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47
3.4.2 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9
3.4.3 调频系统的专用芯片 52
习题 53
第4章 模拟信号的编码传输 55
4.1 抽样定理 55
4.2 脉冲编码调制(PCM) 57
4.2.1 量化 58
4.2.2 编码与解码 63
4.2.3 PCM系统的噪声性能 66
4.2.4 PCM编解码器芯片 67
4.3 增量调制(△M) 68
4.3.1 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68
4.3.2 量化噪声和过载噪声 70
4.3.3 增量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2
4.3.4 PCM和△M的性能比较 72
4.4 △-∑M、DPCM和数字音节压扩系统 73
4.4.1 总和增量调制(△-∑M) 73
4.4.2 数字压扩自适应增量调制 75
4.4.3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76
4.4.4 增量调制解调器芯片 76
4.5 语音与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77
4.5.1 语音压缩编码简介 78
4.5.2 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79
习题 81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84
5.1 常用码型 84
5.2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89
5.3 基带传输中的码间串扰与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 91
5.3.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模型 91
5.3.2 基带传输中的码间串扰 92
5.3.3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93
5.3.4 无码间串扰的理想低通滤波器 94
5.3.5 无码间串扰的滚降系统 95
5.4 部分响应系统 97
5.4.1 第Ⅰ类部分响应 98
5.4.2 差错传播和预编码 98
5.4.3 第Ⅳ类部分响应波形 100
5.5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01
5.6 眼图 102
5.7 均衡 103
5.7.1 时域均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104
5.7.2 举例 105
5.8 扰码与解扰 106
习题 107
第6章 数字调制系统 110
6.1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110
6.1.1 调制 110
6.1.2 解调 113
6.2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117
6.2.1 ASK信号的功率谱 117
6.2.2 FSK信号的功率谱 118
6.2.3 PSK信号的功率谱 118
6.3 二进制数字载波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19
6.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120
6.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120
6.5.1 MASK调制原理 120
6.5.2 MFSK调制原理 122
6.5.3 MPSK调制原理 123
6.5.4 M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26
6.6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126
6.6.1 正交幅度调制QAM 127
6.6.2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Offset Quadri-Phase Shift Keying) 128
6.6.3 π/4-QPSK 129
6.6.4 最小频移键控MSK 130
6.6.5 其他恒包络调制 133
6.6.6 扩展频谱通信 136
习题 138
第7章 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 140
7.1 引言 140
7.2 频分复用(FDM) 140
7.3 时分复用(TDM) 142
7.3.1 时分复用原理 142
7.3.2 时分复用所需的信道带宽 143
7.4 码分复用(CDM) 144
7.4.1 基本概念 144
7.4.2 伪随机码 145
7.5 多址通信方式 149
7.5.1 频分多址(FDMA) 149
7.5.2 时分多址(TDMA) 150
7.5.3 码分多址(CDMA) 152
习题 154
第8章 同步原理 156
8.1 载波同步 156
8.1.1 插入导频法 156
8.1.2 非线性变换——滤波法 157
8.1.3 同相正交法(科斯塔斯环) 158
8.2 位同步 159
8.2.1 插入导频法 159
8.2.2 自同步法 161
8.3 帧同步 163
8.3.1 起止式同步法 164
8.3.2 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 164
8.3.3 集中插入同步法 165
8.3.4 分散插入同步法 169
8.4 网同步 171
习题 173
第9章 差错控制编码 175
9.1 纠错编码原理和方法 175
9.1.1 差错控制系统 175
9.1.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176
9.2 常用的简单编码 177
9.2.1 奇偶监督码 178
9.2.2 二维奇偶监督码 178
9.2.3 恒比码 178
9.2.4 正反码 179
9.3 线性分组码 180
9.3.1 监督矩阵H和生成矩阵G 180
9.3.2 错误图样E和校正子S 182
9.3.3 汉明码 183
9.4 循环码 184
9.4.1 循环码的概念 184
9.4.2 码多项式及按模运算 184
9.4.3 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186
9.4.4 循环码的编码 188
9.4.5 循环码的解码 189
9.5 卷积码 192
9.5.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192
9.5.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193
9.5.3 卷积码的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194
9.5.4 卷积码译码 198
习题 202
参考文献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