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功能及修复技术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萍萍,吴沿友,付为国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030213358
  • 页数:1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长江滨江湿地的植被修复为目标,紧密围绕大水位变化这一镇江滨江湿地的水文条件,开展了一系列滨江湿地植被演替与能量物质运转规律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现场与实验室试验,进行了滨江湿地植被修复技术和植物生长模拟的研究,从而为滨江湿地植被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案。揭示了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从形态、生态、生理和生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滨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机制;研究了营养物质和氧化酶在湿地土壤和植物中的时空分布规律,从生物化学角度解释了芦苇顶极群落形成的原因;对湿地初级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建立优势植物生长模拟模型;进行了大水位变化条件下的湿地及护坡的适生植物进行筛选、湿地人工修复试验研究,提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的技术。在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江湿地修复的技术路线与方案,并对镇江不同滨江湿地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差异以及生态修复前后功能与价值变化进行了研究。

第1章 绪论 1

1.1 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1

1.1.1 湿地的定义 1

1.1.2 湿地的分类 2

1.2 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现状 2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湿地的研究现状 4

1.3 滨江湿地特性——以镇江滨江湿地为例 7

1.3.1 滨江湿地的形成 7

1.3.2 滨江湿地的类型与分布 8

1.3.3 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8

1.3.4 土壤状况 9

1.3.5 水文和水质状况 9

1.3.6 生物资源状况 10

1.3.7 生态环境状况 10

1.3.8 滨江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11

1.4 滨江湿地的研究意义 12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镇江滨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19

2.1 滨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阶段的划分 19

2.2 演替进程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 21

2.2.1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 21

2.2.2 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生活型结构特征 22

2.2.3 物种的科属组成 23

2.2.4 群落的α多样性变化 24

2.2.5 群落的β多样性分析 25

2.3 群落演替各阶段生态位的动态特征 26

2.3.1 生态位宽度 27

2.3.2 生态位重叠 29

2.4 植物群落演替进程中群落小气候的多样性 35

2.4.1 光照强度 36

2.4.2 空气温度 36

2.4.3 空气相对湿度 38

2.4.4 土壤温度的时空动态 38

2.4.5 不同阶段群落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39

参考文献 41

第3章 镇江滨江湿地优势植物的生长特性 44

3.1 优势植物的季节生长动态 44

3.1.1 优势种?草的季节生长动态研究 45

3.1.2 优势种芦苇季节生长动态研究 50

3.1.3 人工栽培芦苇的生长动态研究 54

3.1.4 芦苇和?草的适应进化对策 55

3.2 优势植物的光合特性 56

3.2.1 优势种?草光合特性研究 57

3.2.2 优势种芦苇光合特性研究 62

3.2.3 芦苇和?草光合特性的比较 66

参考文献 70

第4章 滨江湿地优势植物的种间关系 73

4.1 优势植物间竞争特性的研究 73

4.1.1 ?草和芦苇竞争力的研究 74

4.1.2 种间竞争对?草形态及生理的效应 75

4.2 优势植物系统内的氧化酶与植物的竞争性 78

4.2.1 不同植被带土壤氧化酶的空间分布 78

4.2.2 不同优势植物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年变化 79

参考文献 82

第5章 滨江湿地优势种芦苇的生长模拟模型 84

5.1 芦苇发育进程模型 84

5.2 芦苇的形态发生模型 86

5.2.1 茎秆生长动态模型 86

5.2.2 芦苇叶面积指数动态模型 88

5.3 芦苇的生理功能模型 89

5.3.1 芦苇的光合生产动态模型 89

5.3.2 芦苇的呼吸作用模型 91

5.3.3 芦苇的干物质积累模型 92

5.3.4 芦苇的干物质分配模型 93

5.4 基于芦苇形态结构的同化物再分配模型 98

5.4.1 植株模拟中的相关定义及假设 98

5.4.2 基于植株结构的同化物再分配模型 99

5.4.3 模型的验证 101

参考文献 104

第6章 滨江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06

6.1 滨江湿地物质循环功能 106

6.1.1 北固山湿地土壤金属元素空间分布与变化 106

6.1.2 北固山湿地土壤水提液中阴离子空间分布与变化 111

6.1.3 北固山湿地土壤中的氮、磷时空分布特征 114

6.1.4 滨江湿地植物氮、磷积累能力的研究 117

6.1.5 北固山湿地生态系统中氮、磷分布的生态意义 119

6.2 滨江湿地的能量流动规律 120

6.2.1 滨江湿地能量流动过程 121

6.2.2 能量流动模型与分析 123

6.2.3 滨江湿地能量流动模型的生态意义 124

参考文献 125

第7章 滨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价 128

7.1 滨江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128

7.1.1 物质生产功能 128

7.1.2 景观娱乐休闲功能 128

7.1.3 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132

7.1.4 大气组分与气候调节功能 133

7.1.5 生物多样性维持与生物栖息地功能 134

7.1.6 科研教育功能 134

7.2 镇江滨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核算 135

7.2.1 价值讨论 135

7.2.2 镇江滨江湿地生态服务的资源价值估算 137

7.2.3 镇江滨江湿地生态服务的环境价值估算 138

7.2.4 镇江滨江湿地生态服务的人文价值估算 141

7.2.5 镇江滨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估算结果 143

7.2.6 镇江滨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分析与评价 144

7.3 北固山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148

7.3.1 北固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与其前途抉择 148

7.3.2 北固山湿地生态修复的成本-收益分析 148

7.3.3 北固山湿地的生态修复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 149

参考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