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2
大事记 5
第一章 地理 19
第一节 地貌 19
一、地理位置 19
二、地势 19
三、地形 20
四、十九峰及海拔高度 20
五、溪流 21
第二节 地质 21
一、地层 21
二、变质相带与变质作用 25
三、构造演化 26
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1
第三节 古冰川遗迹 32
一、“大理冰期”的由来 32
二、冰川遗迹的分布 33
三、第四纪以来的冰川活动 33
四、苍山冰川的特点 34
第四节 气候 35
一、气候特点 35
二、气温分布及变化 37
三、降水 40
第五节 水文 43
一、蒸发 43
二、径流 44
第六节 土壤 44
一、土壤类型区域分布 44
二、土类及成土环境 46
第七节 植被 48
一、植被分布特点 48
二、主要植被类型 49
第二章 资源 57
第一节 森林 57
一、森林分布 57
二、森林蓄积 60
第二节 植物 62
一、蕨类 62
二、真菌类 71
三、种子植物 77
四、国家、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名录 144
五、模式标本植物 146
第三节 动物 163
一、哺乳动物 163
二、两栖爬行动物 167
三、鸟类 168
四、蝴蝶类 176
五、家禽家畜类 182
第四节 矿藏 183
一、大理石 183
二、石灰石 186
三、片麻石 186
四、钛砂矿 187
第五节 水资源 187
第三章 名胜 189
第一节 山名溯源 189
第二节 景致 190
第三节 胜景 192
第四节 宗教、寺观、庙会 199
第四章 文物古迹 215
第一节 古遗址 215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215
二、南诏时代遗址 218
三、古城遗址 219
四、古驿道 221
第二节 古墓葬 222
一、石室砖室墓 222
二、火葬墓 226
三、古代名人墓 226
第三节 古塔 228
第四节 古代水利 231
第五节 碑刻 崖画 摩岩 石雕 231
一、碑刻 231
二、崖画 256
三、摩岩 257
四、石雕 258
第五章 保护 259
第一节 列级 259
一、自然保护区 259
二、风景名胜区 259
三、国家地质公园 260
第二节 规划 261
一、风景名胜区规划 261
二、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62
三、地质公园规划 262
四、保护管理总体规划 264
第三节 科研 267
一、科考 267
二、学术著作及论文目录 270
第四节 治理 272
一、绿化造林 272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273
三、森林防火 276
四、水土流失治理 279
五、苍山建坟整治与公墓建设 285
第五节 管理 286
一、法制管理 286
二、行政管理 289
第六章 开发 293
第一节 大理石开采 293
一、开采历史 293
二、采场和采点 294
三、苍山大理石的用途 295
四、品种特征、分布及生产情况 296
第二节 苍山“油画石”开发 297
第三节 土地开发利用 298
一、茶场 298
二、花甸坝农场 299
三、苍山北部坡地开发 300
四、苍山西坡核桃种植 300
第四节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300
一、药用植物 300
二、民族、宗教植物 328
三、野生食用植物 329
四、观赏植物 329
五、其他经济植物 331
第五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332
一、开发利用历史 332
二、开发利用现状 332
第六节 景点、道路建设与旅游开发 335
一、景点建设 335
二、道路建设 336
三、苍山旅游 337
四、苍山旅游的主要事件 338
第七节 苍山电视转播台建设 340
一、选址 340
二、基础工程 341
三、运行管理 341
第八节 地名开发利用 342
第七章 艺文 343
第一节 文献辑要 344
一、古籍中的苍山 344
二、近人对苍山的论述 352
三、方志记载的苍山 358
四、辞书中的苍山 365
第二节 诗歌、古体诗 366
第三节 游记 386
第四节 民间故事、传说 429
第五节 楹联 463
附录 471
法规文件 471
考古报告 490
图片 567
后记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