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城区建设 1
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地理情况 1
第二节 气候条件 1
第三节 历史沿革 1
第四节 各业概貌 3
第二章 凄风苦雨的旧衡阳 6
第一节 市井破落,百业凋零 6
第二节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7
第三章 生机蓬勃的新雁城 10
第一节 迅速增加的人口、面积 10
第二节 鳞次栉比的公共建筑 10
第三节 今非昔比的市政建设 14
第四节 从无到有的供水事业 22
第五节 兴旺发达的公交事业 27
第六节 日益改善的环境卫生 34
第七节 成绩卓著的勘测设计 41
第八节 日新月异的园林建设 58
第九节 规模初具的防灾设施 66
第十节 欣欣向荣的房地产业 70
第十一节 方兴未艾的建筑业 82
第十二节 蓬勃崛起的建材工业 85
第十三节 初见成效的环境保护 94
第十四节 大有作为的开发事业 100
第二编 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建设 110
第一章 概况 110
第一节 地理情况 110
第二节 气候特点 110
第三节 历史沿革 111
第四节 各业概况 111
第二章 古镇春秋 112
第一节 市政建设 112
第二节 房屋建设 113
第三节 环境建设 114
第三章 景区今昔 116
第一节 大庙古镇区 117
第二节 华严湖区 125
第三节 祝融峰区 128
第四节 广济寺区 134
第五节 磨镜台区 135
第六节 藏经殿区 139
第七节 方广寺区 140
第三编 县镇建设 143
第一章 衡南县 143
第一节 概况 143
第二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145
第二章 衡阳县 152
第一节 概况 152
第二节 县城建设 153
第三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160
第三章 衡山县 168
第一节 概况 168
第二节 县城建设 169
第三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174
第四章 衡东县 176
第一节 概况 176
第二节 县城建设 177
第三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182
第五章 常宁县 186
第一节 概况 186
第二节 县城建设 187
第三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193
第六章 祁东县 198
第一节 概况 198
第二节 县城建设 199
第三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205
第七章 耒阳县 211
第一节 概况 211
第二节 县城建设 212
第三节 建制镇建设简介 223
第四编 曲折的历程 229
第一章 经济恢复时期的城市建设 229
第一节 城市生产设施的恢复 229
第二节 城市生活设施的恢复 229
第三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恢复 230
第二章 “一五”时期的城市建设 231
第一节 第一次规划产生与执行情况 231
第二节 几项重点工程的建设 231
第三章 “二五”时期的城市建设 233
第一节 “工业遍地开花”对城建工作的干扰 233
第二节 调整时期城建工作开始好转 234
第三节 第二次规划产生与执行情况 235
第四章 十年内乱时期的城市建设 237
第一节 城市建设机构名存实亡 237
第二节 公私房屋违章 乱建 237
第三节 城建各业横遭破坏 238
第五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城市建设 238
第一节 拨乱反正摆正城市建设的位置 238
第二节 第三次规划的产生和执行情况 239
第三节 城市建设进入新时期 241
第六章 历史的总结 241
第一节 城市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42
第二节 城市建设必须要有严谨的管理秩序 244
第三节 城市建设必须以规划为纲 245
第四节 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走综合开发道路 247
第五节 城市建设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发展 248
第五编 光辉的前景 250
第一章 城区建设发展前景 250
第一节 城市职能、规模将有所扩大 250
第二节 城市布局将更趋合理环境状况将有较大改善 250
第三节 内外交通将有较大的发展 251
第四节 公用事业面貌将有较大的改观 251
第五节 城市住宅紧张的严重局面将大为缓和 252
第二章 衡山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前景 252
第一节 完善各类设施 252
第二节 加速园林绿化、美化 254
第三节 建好古镇街市 255
第四节 丰富景观内容 255
第三章 县城建设发展前景 257
第一节 衡阳县城发展前景 257
第二节 衡东县城发展前景 257
第三节 衡山县城发展前景 258
第四节 常宁县城发展前景 259
第五节 祁东县城发展前景 259
第六节 耒阳县城发展前景 260
后记 261
附:①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历届机构设置及主要负责人名单 262
②衡阳市城市建设大事记 267
③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衡政办发〕(1984)163号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