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蔬菜的质量属性与蔬菜安全的信用性 1
1.1 蔬菜的质量属性 1
1.2蔬菜安全的信用性与经验性的关系 3
1.2.1经验性蔬菜安全问题的一般治理机制 3
1.2.2经验性蔬菜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4
1.2.3经验性蔬菜安全问题的根源 7
1.3小结 7
2我国政府对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逻辑分析 9
2.1理想的政府监管行为 10
2.2多部门监管与政府失灵 11
2.2.1政府的“经济人”假设 11
2.2.2政府监管工作质量的信用品特征 11
2.2.3分段监管中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 12
2.3政府的一体化监管 15
2.4一体化监管与供应链的一体化——以蔬菜产业为例 20
2.5对政府的约束与多元治理机制 23
2.6结论 24
3蔬菜供应链中的组织形式与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 26
3.1案例介绍 27
3.1.1临海市上盘镇的三种组织形式 27
3.1.2安丘市外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口模式 36
3.1.3寿光市田苑果菜生产有限公司:超市模式 41
3.1.4嘉鱼县潘家湾蔬菜生产基地 42
3.1.5武汉市新洲区双柳镇蔬菜基地 43
3.2经济解释 45
3.3结论 48
4食品安全可追踪系统的逻辑 50
4.1可追踪系统的一般述评:一个概念框架 51
4.2国内可追踪系统实施情况的述评 52
4.2.1政府主导的可追踪系统 52
4.2.2企业开发的可追踪系统 53
4.3可追踪系统与制度环境相匹配的机制 55
4.3.1我国的农产品安全问题面临的主要问题 55
4.3.2严格监管和信誉机制:两种质量信号的管理方式 56
4.3.3农产品质量信号系统与可追踪系统 57
4.4小结 59
5Bridge公司:一个初步成功的“公司十农户”的运作模式及其理论含义 60
5.1供应链中的主体 60
5.1.1公司 61
5.1.2公司与收购代理(片长)的关系 62
5.1.3公司与农户的关系 67
5.2独特的生产技术的创新、积累与共享模式 71
5.3稳定的均衡:三方都有积极性履行合约 74
5.4演化中形成租金分配比例 75
5.5结论 76
5.6 Bridge公司的局限性与建议 79
5.6.1公司内部的产权界定与租金分配 79
5.6.2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租金分配机制 82
5.6.3“公司+农户”模式、农村社区的重建与政府的作用 83
6基于Bridge公司的可追踪系统软件 85
6.1 Bridge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85
6.1.1公司业务流程分析 85
6.1.2 Bridge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 86
6.2软件设计方案 87
6.3 Bridge公司可追踪软件体系的构建 87
6.3.1系统分析 87
6.3.2财务及物流系统实现 90
6.3.3食品安全可追踪信息系统的实现 105
6.4系统设计的问题及经验 108
6.4.1软件系统设计的问题 108
6.4.2系统设计的经验 109
7泰国社区合同农业的治理机制分析—基于Swift公司的案例分析 111
7.1理论框架 112
7.2基于社区的合同农业简介 113
7.2.1调查对象选择 113
7.2.2调查对象简介 114
7.2.3合同农业中经济剩余的产生与分配 116
7.2.4社会收益 118
7.3泰国社区合同农业的治理机制 119
7.3.1化学药剂的滥用问题 119
7.3.2基于种植社区的合同农业治理结构 120
7.4可追踪系统对治理机制和交易的影响 130
7.4.1基于缔约社区的可追踪系统 130
7.4.2可追踪系统对治理结构的影响 133
8结论与政策建议 137
8.1本书的主要结论 137
8.2政策建议:通过有效的质量信息管理,促进多层次信誉机制和社会结构的演化建立 142
参考文献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