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创作新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万庆,罗继仁著
  • 出 版 社: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9787530621875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1

绪论 走向包容与开放的中国现代诗 1

一、现代诗 1

二、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2

三、新诗三种创作方法的“平衡互补”动力结构 5

四、走向包容与开放的中国现代诗 7

第一章 诗歌创作的三种基本体式 10

第一节 写实、直抒、象征——三种体式界说 10

三种体式界说 10

三种体式与创作方法的辨证关系 11

创作精神与创作方式相结合的条件 14

第二节 三种体式不同特征的比较 17

写实式的基本特征 17

直抒式的基本特征 19

象征式的基本特征 20

第二章 写实——诗创造的直观策略 24

第一节 写实式创作方式存在的必然性 24

“写实”在艺术循环中的长新长在性 24

“写实”在现代诗中的互渗、重组与回返 26

第二节 “表现中的再现”——诗歌中的写实特征 28

感觉——生命感 28

再现“感觉的具象物” 30

写实的升华——象征 31

第三节 写实——诗创造的直观策略 33

写实式创作方式与直观效应 33

现代诗的直观特征 35

第四节 描摹型写实 39

细绘性描摹 39

白描性描摹 40

第五节 象征型写实 41

景物象征 41

人物象征 42

第六节 叙事型写实 44

叙事的情节化 44

叙事的情境化 46

叙事的意境化 47

第七节 戏剧型写实 48

戏剧型写实——抒情的客观化 48

直接内心独白 49

间接内心独白 50

第八节 抒情型写实 53

抒情型写实的特征——描抒 53

借景抒情 55

借事抒情 56

第三章 直抒——诗创造的共振策略 59

第一节 浪漫主义抒情在中国新诗中的命运 59

新诗浪漫主义抒情的五个时期 60

新诗浪漫主义抒情的是是非非 62

第二节 直抒——诗创造的共振策略 66

直抒式创作方式与共振效应 66

崇高与共振 67

情感与共振 68

节奏与共振 71

第三节 纯情型直抒 78

纯情型直抒——赤裸的抒情 78

情感基型——超时空的同频共振 80

第四节 明喻型直抒 81

简单明喻 81

繁富明喻 82

两种不同繁富明喻的比较 84

第五节 拟喻型直抒 86

拟喻型直抒的三个特点 86

拟喻的奇幻性 87

拟喻的虚拟性与泛灵性 89

拟人与拟物 91

第六节 感觉型直抒 92

感觉型直抒——感觉与直抒的交融 92

感觉与直抒交融之一——升华式 94

感觉与直抒交融之二——抽象式 96

感觉与直抒交融之三——叠加式 97

第七节 综合型直抒 98

综合型直抒概说 98

综合型直抒之一——召唤式 100

综合型直抒之二——思辨式 101

综合型直抒之三——烘托式 104

第四章 象征——诗创造的张力策略 107

第一节 象征式辨析 107

象征概说 107

比兴与象征 109

两大归属——“情的象征”与“理的象征” 111

中国现代象征诗——中西文化的互渗与对逆 113

第二节 象征式抒情方式与张力策略 114

现代诗的“张力” 115

现代诗的“张力场” 116

现代诗的特质——“整体象征” 117

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张力手段 118

“爆发式”张力 118

“弥散式”张力 120

“戏剧式”张力 122

第四节 情感型象征 125

情感——情志式象征 125

情感——情意式象征 128

第五节 情绪型象征 130

情绪象征 130

情调象征 134

第六节 思辨型象征 136

西方思辨诗——抽象的具象 137

东方思辨诗——情理的相融 140

第七节 禅境型象征 143

禅境诗——东方浪漫精神的回响 144

从禅境到禅理——废名的诗 145

虚静观照 忘我物化——“第三代诗”的禅化 149

“纯粹”——禅境诗的最高境界(覃子豪和洛夫的诗) 149

第五章 现代诗——超验与神话 154

第一节 在交感与玄学中寻求超验 154

“超验的象征”概说 154

“交感”的超验性 155

“玄学”的超验性 157

第二节 超验与原型 159

原型及其意义 159

超验与原型 160

第三节 现代神话——现代诗创作的一种趋势 163

原型与现代神话 163

现代神话——现代诗歌与文学的创作趋势 164

神话——现代人类精神的救渡之筏 166

第四节 现代诗的神话模式 167

现代史诗——神话的显在结构模式 167

原型——神话的隐在结构模式 173

第六章 现代诗——变形与怪诞 177

第一节 现代诗变形的脉络与形态 177

现代诗变形发展的脉络 178

感觉与知觉变形(从艾略特到朦胧诗) 179

情感变形——意识流(从叶赛宁到埃利蒂斯) 182

物我交互变形(谈庞德的《少女》) 188

第二节 潜意识与梦幻变形——走向超现实主义 190

潜意识与梦幻变形的理论基点 190

梦幻的畸变(析布勒东的《警觉》) 192

超现实的幻觉美(析帕斯的《访》) 194

“第三代诗”的梦幻变形(析李轻松的《沉鱼》) 195

第三节 怪诞——现代诗的重要美感形态 197

以怪诞表荒诞(关于商禽的诗) 197

怪诞的美感特征 199

怪诞与反讽性“寓意” 201

附录:本书所例举分析的中外现代诗名作目录索引 205

后记·一&罗继仁 210

后记·二&李万庆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