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阿瑟·奥莎利文(ArthurOSullivan)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1138007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城市经济学教材中首屈一指的经典之作。全书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解释了城市存在的原因以及是什么引起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缩小;第二部分探讨了影响城市发展变化的市场力量以及政府在决定土地使用形式中的作用;第三部分考察了城市交通系统,探究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定价与设计及汽车使用的外部性;第四部分探讨了城市犯罪的诱因及其空间结果;第五部分阐述了住房市场的特征并考察了政府住房政策的效果;最后一部分探究了纳税人对地方税收的反应等问题。

第1章 导言和城市经济学公理 1

1.1 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1

1.2 什么是城市  2

1.3 城市为什么会存在  3

1.4 城市经济学的五个公理  7

1.4.1 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  8

1.4.2 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  8

1.4.3 外部性导致非效率  9

1.4.4 生产受规模经济影响  9

1.4.5 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 10

1.5 后续内容介绍  11

参考文献和附加阅读  11

附录 人口普查定义 12

第1篇 城市发展的市场推动力 17

第2章 为什么会存在城市  17

2.1 城市形成之前的地区——庭院生产 17

2.2 贸易城市 18

2.2.1 比较优势与贸易 19

2.2.2 交换中的规模经济 19

2.3 城市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0

2.3.1 世界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0

2.3.2 美国历史中的贸易城市 21

2.4 工业城镇  22

2.4.1 工资与产品价格决定 22

2.4.2 工业城镇的市场范围 23

2.5 工业革命与工业城市  24

2.5.1 制造业创新  25

2.5.2 运输业创新  25

2.5.3 农业革新  26

2.5.4 能源技术与区位决策  26

2.6 工业城镇体系  27

2.7 资源导向型企业与加工型城镇  28

2.7.1 规模经济与市场范围 29

2.7.2 加工型城镇体系 29

2.7.3 原材料导向型产业的其他例子 30

小结 30

问题与应用 31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32

第3章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集群  33

3.1 共享中间投入品  35

3.1.1 服装与纽扣 35

3.1.2 高技术企业 36

3.2 分享劳动力储备  37

3.2.1 孤立企业 37

3.2.2 集群内的企业 38

3.2.3 企业集群内较高的期望利润 39

3.3 劳动力的匹配性  40

3.3.1 劳动力匹配模型 40

3.3.2 集聚经济:较多的工人提高了技能匹配性 42

3.4 知识溢出 43

3.5 自我强化效应导致的产业集群  43

3.5.1 集聚成本  44

3.5.2 集聚收益  45

3.5.3 自我强化效应 45

3.6 地方化经济的实践  46

3.7 城市化经济  47

3.7.1 分享机制、劳动力储备和技能匹配性 47

3.7.2 集团总部与功能专门化 47

3.7.3 知识溢出效应  48

3.7.4 城市化经济的实践  49

3.8 城市规模的其他收益  49

3.8.1 双职工家庭劳动力供给  50

3.8.2 学习机会  50

3.8.3 社会交往机会  50

小结 51

问题与应用 51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52

第4章 城市规模  55

4.1 效用与城市规模  55

4.1.1 大城市的成本与收益 56

4.1.2 城市内部的区位均衡、土地租金与效用 57

4.2 城市系统  58

4.2.1 城市规模不能极小化  58

4.2.2 城市规模可以极大化  60

4.3 专业化与综合性城市  60

4.3.1 实验室城市模型  61

4.3.2 案例:纽约的无线电通信产业 62

4.3.3 实验室城市的实践  63

4.4 城市规模的差异  63

4.4.1 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差异  64

4.4.2 本地产品与城市规模 64

4.4.3 本地就业规模与城市间的差距 65

4.5 城市规模分布  66

4.5.1 等级-规模法则 66

4.5.2 城市巨人:大城市难题  68

小结 69

问题与应用 69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70

第5章 城市增长  72

5.1 经济增长:提高了人均收入  72

5.2 城市特殊的创新与收入  73

区域范围内的创新与收入 74

5.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75

5.4 城市就业增长  76

5.4.1 出口与本地就业和乘数效应 76

5.4.2 劳动力需求曲线 77

5.4.3 劳动力供给曲线  79

5.4.4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均衡效应 80

5.5 公共政策与均衡就业  82

5.5.1 税收与区位选择  82

5.5.2 公共服务与区位决策  82

5.5.3 补贴与激励计划 83

5.5.4 专业运动、运动场与就业  83

5.5.5 环境质量与就业  84

5.6 预测总就业规模的变化量  86

5.7 谁从就业增长中获益  86

5.7.1 谁获得了新的就业岗位 86

5.7.2 对人均实际收入的影响 87

小结 88

问题与应用 88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89

附录 城市增长的区域背景  91

第2篇 土地租金与土地利用模式 99

第6章 城市土地租金  99

6.1 土地租金导论  99

6.2 制造业部门的竞价租金曲线 100

6.3 信息部门的竞价租金曲线 102

6.3.1 企业为交换信息进行移动 102

6.3.2 供给规模固定时的写字楼竞价租金曲线 104

6.4 要素间存在替代性时写字楼的竞价租金曲线 105

6.4.1 建筑物选择:写字楼等产量曲线 105

6.4.2 要素替代性:选择建筑高度  107

6.4.3 要素替代性产生凸性竞价租金曲线 108

6.5 住宅价格  109

6.5.1 线性住宅价格曲线:不存在消费者替代 110

6.5.2 消费者替代产生凸性住宅价格曲线 111

6.6 住宅竞价租金曲线  112

6.6.1 固定的要素比例 113

6.6.2 要素替代 114

6.6.3 住宅密度 114

6.7 放松假设:时间成本、公共服务、税收和舒适特征 114

6.8 土地利用模式  115

6.8.1 商业企业竞价租金曲线 116

6.8.2 不同部门的影响范围 118

小结 119

问题与应用 119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120

附录 消费者与要素替代  121

第7章 土地利用模式  125

7.1 就业与人口的空间分布  125

7.1.1 就业的空间分布 125

7.1.2 写字楼的分布 128

7.1.3 人口的空间分布 129

7.1.4 通勤模式 129

7.2 进一步分析城市次中心  130

7.2.1 洛杉矶和芝加哥的次中心 130

7.2.2 边缘城市  131

7.2.3 次中心和城市中心 132

7.3 城市密度 133

7.3.1 世界城市的密度 133

7.3.2 密度梯度  134

7.4 单中心城市的发展  135

7.4.1 城市内运输工具的创新  135

7.4.2 建筑物建造技术 136

7.4.3 货物运输的基本技术 137

7.5 单中心城市的消亡  137

7.5.1 制造业分散:卡车与公路  137

7.5.2 其他因素:汽车、单层厂房和飞机场  138

7.5.3 写字楼就业的分散化 138

7.5.4 人口的分散化 138

7.6 城市蔓延  140

7.6.1 蔓延的事实  140

7.6.2 城市蔓延的原因 141

7.6.3 欧洲的政策  142

7.6.4 城市蔓延的结果  143

7.6.5 政策引起了城市蔓延吗 144

小结 144

问题与应用 145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146

附录 单中心城市模型与应用 147

第8章 邻里选择  155

8.1 多样化与种族隔离 155

8.2 地方公共产品的分类  156

8.2.1 地方公共产品需求的多样性 157

8.2.2 多数决定原则的问题与市政机构的形成  158

8.2.3 征税商品消费规模的变化 158

8.3 邻里的外部性  160

8.4 邻里选择  161

8.4.1 分离均衡  162

8.4.2 整合为稳定的均衡  163

8.4.3 混合型社区  164

8.4.4 地块规模与公共政策  165

8.4.5 地块最小分区制与分隔 166

8.5 学校与邻里选择  166

8.5.1 邻近社区的教学质量和受教育程度  166

8.5.2 教育生产函数  167

8.5.3 教育产出与邻里选择 168

8.6 犯罪与邻里选择  169

8.7 种族隔离 170

8.7.1 种族偏好与邻里选择 170

8.7.2 种族隔离的其他原因 171

8.8 种族隔离的后果  172

8.8.1 空间非匹配性 172

8.8.2 教育与贫困陷阱 174

8.8.3 种族隔离加剧贫困化 174

小结  175

问题与应用 175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176

第9章 分区与增长控制 178

9.1 土地利用分区  178

9.1.1 分区制早期的历史 179

9.1.2 分区制等同于环境政策吗 179

9.1.3 财政分区 180

9.1.4 最小地块分区制与空间外部性 181

9.1.5 开放空间的供给 181

9.2 分区的法律环境  183

9.2.1 实质性正当程序 183

9.2.2 平等保护 184

9.2.3 公平补偿  185

9.3 无分区城市又会怎样呢 186

9.4 增长控制:城市增长边界  186

9.4.1 精确增长控制:限制土地面积和地块面积  187

9.4.2 增长边界的受益者和受损者 188

9.4.3 城市增长边界与密度 189

9.4.4 波特兰的城市增长边界 190

9.4.5 市政管辖区与都市区的增长边界 191

9.4.6 增长边界与开放空间的权衡 191

9.5 其他增长控制政策 192

9.5.1 限制发放建筑许可证 192

9.5.2 开发费  193

小结 194

问题与应用 194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195

第3篇 城市交通 199

第10章 汽车的外部性  199

10.1 拥挤的外部性  201

10.1.1 城市交通需求 202

10.1.2 出行的个人和社会成本  203

10.1.3 均衡与交通流量的最优规模  204

10.2 拥挤税  205

10.2.1 拥挤税的收益与成本  205

10.2.2 拥挤税与城市增长  207

10.3 拥挤税的实践  208

10.3.1 出行的高峰期与非高峰期 208

10.3.2 拥挤税效应评估  209

10.3.3 拥挤税的实施  210

10.3.4 高承载收费车道的定价  210

10.4 拥挤税的替代方案  211

10.4.1 汽油税  211

10.4.2 交通补贴  212

10.4.3 取消停车补贴  212

10.5 道路容量决策  213

10.5.1 解释复式成本曲线 213

10.5.2 拥挤税收入高于道路建造成本时的道路宽度  214

10.5.3 道路容量扩展与潜在需求  215

10.5.4 谁将为修建公路付费  215

10.6 汽车与空气污染  216

10.6.1 内部化外部性  216

10.6.2 汽油税  216

10.6.3 温室气体与碳污染税  218

10.7 机动车交通事故  218

10.7.1 机动车安全政策:骑车的人应小心  218

10.7.2 驾驶许可付费政策  220

10.7.3 交通事故与道路拥挤  222

10.8 小汽车与贫困  223

小结  223

问题与应用 224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225

第11章 公共交通  227

11.1 公共交通发展现状  227

11.1.1 不同都市区和收入水平下公共交通系统乘客的差异  229

11.1.2 交通需求弹性  230

11.2 选择出行模式:通勤者决策  230

11.2.1 模式选择案例  231

11.2.2 密度的作用 233

11.2.3 权衡交通服务规模  233

11.2.4 高承载机动车专用车道与公共汽车专用车道  234

11.3 设计交通系统  235

11.3.1 小汽车系统的成本  236

11.3.2 公共汽车系统和BART的成本  236

11.3.3 系统选择  237

11.3.4 轻轨  237

11.4 公共交通系统的补贴  238

11.4.1 交通补贴的理由 239

11.4.2 公共交通赤字形成的原因 240

11.5 解除控制:签订合同和构建辅助客运系统  240

11.5.1 签订交通服务合同 241

11.5.2 辅助客运系统  241

11.5.3 英国解除控制的经验 242

11.6 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式  242

11.7 公共交通与贫困  244

小结 244

问题与应用  245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246

第4篇 城市犯罪 251

第12章 犯罪  251

12.1 犯罪事实  251

12.1.1 犯罪的受害人 252

12.1.2 犯罪成本  253

12.2 理性的罪犯  254

12.2.1 并排停车的经济学  254

12.2.2 期望效用与犯罪决策  255

12.2.3 预防犯罪  257

12.2.4 道德与痛苦成本  258

12.3 犯罪的均衡数量  258

12.3.1 描述供给曲线  258

12.3.2 边际收益曲线与犯罪的均衡数量 260

12.3.3 提高惩罚的确定性  260

12.3.4 提高惩罚力度  261

12.4 合法的机会与教育  262

12.4.1 合法的机会与犯罪  262

12.4.2 教育:防止犯罪的政策 262

12.5 应用:大城市犯罪率与犯罪率下降  263

12.5.1 为什么大城市有较高的犯罪率 263

12.5.2 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犯罪率出现下降  264

12.6 犯罪率高吗  266

12.6.1 最优的犯罪数量  267

12.6.2 犯罪替代与边际威慑原理  268

12.7 监狱的作用  269

12.7.1 隔离  270

12.7.2 改造  270

小结 271

问题与应用  271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272

第5篇 住宅 277

第13章 为什么住宅具有差异性  277

13.1 异质性与特征价格  277

13.2 耐久性、质量退化与维护 279

13.2.1 选择质量水平  279

13.2.2 质量变化与退出  281

13.2.3 废弃住宅与公共政策 282

13.2.4 耐用性与供给弹性 282

13.3 搬迁成本与消费失衡  283

13.4 住宅市场的过滤模型  285

13.4.1 过滤与住宅供给阶梯  285

13.4.2 新住宅补贴  287

13.4.3 增长控制效应  288

13.4.4 收入增长与住宅过滤  288

13.4.5 增长控制对价格的影响 289

小结 290

问题与应用 291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292

第14章 住宅政策  293

14.1 公共住宅  293

14.1.1 住宅政策与接受者福利 294

14.1.2 私人住宅补贴  296

14.1.3 低收入住宅税收信贷  296

14.1.4 受补贴住宅的市场效应 297

14.2 住宅优惠券  298

14.2.1 优惠券与消费者福利  299

14.2.2 优惠券的市场效应  300

14.2.3 便携式优惠券:住房流动计划 301

14.3 社区开发与城市改造  301

14.3.1 城市改造  302

14.3.2 近期的社区开发计划 302

14.3.3 无家可归者 303

14.4 哪项住宅政策是最优的  304

14.5 为抵押贷款利息提供补贴  304

14.5.1 抵押贷款补贴与效率  305

14.5.2 抵押贷款补贴与住房所有权  306

14.6 租金控制和租金管制  307

小结  308

问题与应用 309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310

第6篇 地方政府 315

第15章 地方政府的职能  315

15.1 地方政府职能  316

15.2 地方公共产品:均衡规模与最优规模  317

15.2.1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规模  318

15.2.2 中间投票者选择的均衡数量  319

15.2.3 泰伯特模型:用脚投票  319

15.2.4 收益税  320

15.3 自然垄断  321

15.4 外部性  322

15.4.1 公共教育外部性与优惠券 323

15.4.2 公共安全计划的外部性 324

15.5 联邦制度和都市区政府  324

15.6 进一步分析中间投票者结果  325

15.6.1 一系列预算投票 326

15.6.2 民主体制下的中间投票者 326

15.6.3 中间投票者规则的隐含意义 328

15.6.4 中间投票者模型的局限性 329

小结 329

问题与应用 330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331

第16章 地方政府收入  332

16.1 谁支付住宅不动产税  332

16.1.1 不动产税中的土地部分  335

16.1.2 建筑物部分:一种局部均衡方法  336

16.1.3 建筑物部分:一般均衡方法  337

16.1.4 改变假设条件  339

16.2 从模型到现实  340

16.2.1 出租不动产所有者与私人房屋所有者境况的差异  340

16.2.2 对政策制定者的实践导向 341

16.2.3 商业不动产税的情况如何  342

16.3 泰伯特模型与不动产税  342

16.4 限制不动产税  343

16.5 政府间补贴  345

16.5.1 定额补贴  346

16.5.2 等额补贴  347

16.5.3 总结:补贴的激励效应  348

16.6 实际应用:福利与教育补贴  349

16.6.1 福利改革:从等额补贴转向定额补贴  349

16.6.2 政府间的教育项目补贴  350

小结  352

问题与应用 352

参考文献和补充阅读  353

附录 微观经济学工具  355

1.边际原理  355

1.1 例子:要拍多少部续集电影 356

1.2 度量剩余  357

2.产出市场均衡与效率  358

2.1 产品需求 358

2.2 产品供给 360

2.3 产出市场的均衡  360

2.4 曲线移动 361

2.5 市场剩余  362

2.6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363

2.7 外部性导致的非效率 364

3.劳动力市场  365

3.1 劳动力需求 365

3.2 劳动力供给  366

3.3 劳动力市场均衡 367

3.4 曲线移动 367

3.5 市场剩余  368

4.消费者选择模型  369

4.1 消费者约束:预算线  370

4.2 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 371

4.3 效用最大化法则 373

5.投入选择模型  375

5.1 等产量线 375

5.2 等成本线 376

5.3 成本最小化:MRTS=投入要素价格比率  377

索引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