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鲁迅杂文研究史&王吉鹏 李萍 3
导论 3
第一章 毁誉互见中的真理之音 9
第—节 感性发现与理性解读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理精神的开辟 18
第三节 艺术精神的烛照 30
第四节 否定与回击中的深入 39
第五节 创作热潮中的价值重估与新创 48
第六节 综合研究的硕果 55
第七节 解放区鲁迅杂文创作精神的继承 63
第八节 理论剖析与行家体验 71
第二章 文化整合中的艰难掘进 81
第一节 多元的奠基鸿论 81
第二节 艺术研究的典范 88
第三节 典型化问题的讨论 96
第四节 夹缝中生存的新生机 103
第三章 停滞中的奇异现象 113
第一节 “共名”下潜在的务实研究和学术坚守 113
第二节 佚文的发现和阐释 124
第三节 普及中的文化拯救 137
第四章 学科视角的多方位探索 144
第一节 学理研究的恢复与过渡 144
第二节 艺术研究的新天地 152
第三节 美学视角下典型和“类型”的探讨 164
第四节 解说工作中的开拓 176
第五节 讽刺与幽默的审美历程 190
第六节 创作探源的新成果 203
第七节 多元视角的整合与开创 218
第八节 学理观照的新开拓 230
第九节 比较研究的微波初显 243
第十节 分集分段研究的开创 254
第十—节 趋于微观的局部阐释 265
第十二节 文体本质的论争与探讨 275
第十三节 对杂文报》和《青海湖》贬损鲁迅杂文言论的批评 288
第十四节 艺术规律的执著探寻 298
第十五节 综合研究的深入 307
第十六节 系统研究的奠基 315
第五章 学理研究的新视野和新境界 327
第一节 厚重基石上的深入开掘 327
第二节 文体研究的突进 337
第三节 多元论证开辟新境界 350
第四节 诗学意义的系统阐释 361
第五节 艺术特质的再探与综合 372
第六节 比较研究的新曙光 382
第七节 普及工作与文化评点 394
结语 402
下篇 鲁迅诗歌研究史&王吉鹏 臧文静 407
导论 407
第一章 从感性发现到理性研究 412
第—节 最初的感性发现 412
第二节 渐露端倪的学理精神 419
第二章 学理精神下的深入 430
第一节 笺注、解析的先河 430
第二节 注释类研究的典范 438
第三节 整体视野的探索 443
第四节 单篇解读以及诗本事的探讨 451
第三章 “左”倾影响下的艰难掘进 458
第一节 普及性成果的丰收 458
第二节 新发现的鲁迅佚诗 462
第四章 从史料建设到综合探讨 468
第一节 蓬勃的新生机 468
第二节 史料建设及其他基础性工作 476
第三节 逐首解析的兴起 483
第四节 论争中渐趋深入 490
第五节 旧体诗研究的兴盛 505
第六节 新诗研究的开拓 513
第七节 深入本体的理性透视 521
第八节 艺术特质的探求 530
第九节 古代艺术渊源的探寻 539
第十节 比较视野的考察 548
第十一节 考据学方法的引人 558
第十二节 文化学范畴的无尽探索 567
结语 576
后记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