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利益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鹏程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706725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试图通过对政治利益分析的研究,探索构建具有可能性意义的政治分析方法。就是说,本书工作的目的是建立以可能性为逻辑起点,以利益分析为分析手段,以政治现象为分析对象的政治认识方法。这种政治分析方法不是试图告诉这种方法的使用者未来是什么样的,也不是要告诉这种方法的学习者人类未来的政治状况必然如何,而只是说依靠这种方法人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出发,更好地认识政治现象。

导论 1

第一章 西方知识史中利益概念的源流 9

一 利益概念在西方知识史上的萌芽 10

二 利益概念在西方知识史上的完善 15

三 经济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利益概念的弱化 21

结论 24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中的利益概念 26

一 青年阶段 26

二 《家族》、《提纲》和《形态》阶段 31

三 1848~1852年的政治论文阶段 33

四 《资本论》和经济利益研究阶段 36

结论 37

第三章 利益是需要的生存性展开 39

一 利益概念的界定状况 39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需要和利益关系的论述 45

三 需要生存性地展开为利益 56

结论 63

第四章 政治中的非理性 65

一 非理性的含义 67

二 非理性的形式 70

三 非理性的特征 74

结论 77

第五章 政治中的无意识、欲望和情感 79

一 政治无意识 79

二 政治欲望 87

三 政治情感 90

结论 95

第六章 建构的民族主义 96

一 政治性是民族主义的要素 97

二 民族主义在实践中的不可控性 101

三 民族主义可能导致极端政治形式 103

四 建构的民族主义的工具性 107

结论 109

第七章 利益概念的分析方法 110

一 可描述性、描述性与赋予过程 111

二 以主观和客观范畴分析利益概念的困难 113

三 直接分析利益概念所产生的问题 115

四 利益概念的能指和所指 116

结论 119

第八章 具体个人的内在可能性与利益概念 120

一 内在可能性中的非理性因素 121

二 理性参与非理性相互关系的模式 123

三 理性的局限与内在可能性的整体性 125

结论 127

第九章 利益概念的语言形式分析 128

一 具体个人 130

二 作为或者做 131

三 对象 133

四 环境 136

五 结果 137

六 语言形式 138

结论 141

第十章 利益分析方法 143

一 利益分析的状况 144

二 利益分析的性质 150

三 利益分析的特性 156

结论 160

第十一章 政治概念的利益分析 162

一 单方意志的表达 165

二 导向强制的可能性 172

三 政治的概念及其特点 176

结论 182

第十二章 政治利益分析 188

一 作为利益关系的集体 189

二 集体实践中产生和展开的政治 194

三 政治演化 200

结论 204

第十三章 斯宾诺莎的政治利益分析方法 206

一 利益人性论 207

二 政治利益分析 212

结论 217

第十四章 利益形态:权利 220

一 权利的观念 221

二 作为利益形态的权利 226

三 权利的一般发展 231

结论 237

第十五章 利益形态:权力 240

一 权力的观念 240

二 作为利益形态的权力 249

三 权力的一般发展 257

结论 260

第十六章 自然权力 262

一 自然权力 262

二 “三人决斗”假设 264

三 自然权力的两类情况 266

结论 270

第十七章 集权 273

一 集权的含义 273

二 帝国形式的集权 278

三 宪政形式的集权 281

结论 285

第十八章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从斯宾诺莎、边沁到霍菲尔德 287

一 斯宾诺莎的权力和权利观 287

二 边沁的权力和权利观 291

三 霍菲尔德的权力和权利观 295

结论 298

第十九章 权力和权利的一般关系 301

一 权力和权利关系的一般性 301

二 自然、道德和法律层面上权力和权利的关系 303

三 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313

结论 315

第二十章 个人政治权利与国家 319

一 个人利益 319

二 具体个人的政治权利 326

三 个人政治权利的逻辑 329

四 政治合法性 333

结论 340

第二十一章 个人政治权力与国家 342

一 主权 342

二 国家义务 353

三 职权悖论 361

四 革命权悖论 363

结论 366

总结论 367

主要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