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源流 1
第一节 族源 1
第二节 历代分布和迁徙 4
一、西汉时期的“苞满” 5
二、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闽濮” 6
三、唐宋时期的“朴子蛮” 9
四、元明清时期的“蒲蛮”或“蒲人” 10
第三节 口碑中的“祖籍”与迁徙 13
第四节 人口及生存环境 15
一、人口的分布 15
二、人口的发展变化 16
三、人口的出生和死亡 17
四、人口的行职业构成 18
五、自然环境 21
第五节 布朗族与相邻民族的文化交流 23
一、布朗族与傣族的文化交流 24
二、布朗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27
三、布朗族与哈尼族、拉祜族的文化交流 31
四、布朗族与契丹的文化交流 33
第二章 社会形态与物质生产方式 35
第一节 社会形态及经济文化特征 35
一、母系氏族社会残余及经济文化特征 35
二、父系氏族社会残余及经济文化特征 40
三、农村公社时代及经济文化特征 45
四、封建地主制及经济文化特征 64
五、政治制度与村寨组织 69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产方式 89
一、农业生产和技术 90
二、主要生产工具 98
三、采集和渔猎 100
四、手工业和副业 104
五、交通与商贸 111
第三章 语言与文字 117
第一节 布朗语系属和结构 118
一、布朗语系属 118
二、布朗语结构 120
第二节 方言与文字 125
一、方言 125
二、文字 126
第三节 语言的交流与融合 127
一、文化交流与语言借用 127
二、语言兼用与语言转用 129
第四章 宗教信仰 132
第一节 原始宗教 132
一、自然崇拜(含鬼神崇拜) 133
二、图腾崇拜 136
三、灵物崇拜 139
四、灵魂崇拜 140
五、祖先崇拜 141
第二节 小乘佛教 143
一、小乘佛教的传入 143
二、教阶和升级制度 145
三、戒律及典籍 147
四、佛寺组织及僧侣 148
五、宗教节日与活动 149
第三节 其他宗教 153
一、大乘佛教 153
二、基督教 154
第四节 祭祀与巫术 155
一、祭祀 155
二、巫术 171
第五节 宗教习俗 174
一、饲牛选旋择佳 174
二、“刹开”鬼与“图火” 179
三、征兆 182
第五章 婚姻家庭与伦理道德 184
第一节 婚姻形态与制度 184
第二节 婚姻的缔结方式 185
一、清代婚俗 185
二、成人礼 186
三、恋爱方式 187
四、婚礼仪式 190
五、婚后居处 198
第三节 婚姻的解除方式及再婚 199
第四节 家庭 202
一、父系大家庭 203
二、个体小家庭 205
三、亲属称谓 208
四、命名制度 217
第五节 伦理道德 224
一、社会关系中的伦理观 224
二、社会习俗中的道德观 228
三、宗教生活中的道德观 228
四、习惯法中的伦理道德 229
第六章 生活习俗与风俗习惯 233
第一节 生活习俗 233
一、服饰 233
二、文身 240
三、饮食 242
四、居住 250
五、吃新米习俗 251
第二节 风俗习惯 255
一、节日庆典 256
二、生育习俗 260
三、丧葬习俗 262
四、娱乐与体育 267
五、禁忌 270
第七章 文学与艺术 274
第一节 民间文学 274
一、神话 274
二、传说 279
三、歌谣 281
四、史诗和叙事诗 288
五、民间故事 288
第二节 作家文学 290
第三节 民间艺术 298
一、清代歌舞与音乐 298
二、民间音乐 299
三、民间舞蹈 305
四、绘画艺术 309
第八章 教育与医药卫生 311
第一节 教育 311
一、传统教育 311
二、学校教育 314
第二节 医药卫生 320
一、医疗卫生 320
二、传统医药 323
三、民间非药物疗法 326
第九章 天文历法与科学技术 330
第一节 天文 330
一、天体及方位知识 330
二、季节观察 330
三、气象观察 331
第二节 历法 332
第三节 刻木记事与度量衡 335
一、刻木记事 335
二、度量衡 335
第四节 算术 336
第十章 建筑与文物古迹 338
第一节 建筑 338
一、干栏式建筑 339
二、平房建筑 340
三、“罩笼”式建筑 341
四、佛寺建筑 343
第二节 文物古迹 344
一、出土文物 345
二、遗址 347
三、名木古树 348
四、古桥 351
五、大南直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351
主要参考文献 352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