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庆棠先生序 1
孙钱章先生序 2
卢继传先生序 3
自序 7
一、我的思路形成 7
二、我的三问三思 8
三、我的经济研究 10
总前言 13
导论 15
一、经济学概论 15
二、使用价值结构说 16
三、剩余价值率平均、衡定论 16
四、全部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16
五、人的消费循环论 17
六、生产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19
七、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 19
八、“失业规律”和“危机规律” 28
九、“失业规律”和“危机规律”的应用 30
十、“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30
十一、货币理论 31
十二、经济周期理论 33
十三、民族经济间的国际贸易理论 33
十四、自由和干预经济学的局限 34
十五、共产主义生产制的创立 34
第一篇 经济体制分析前言 37
一、原始社会蒙昧的自然经济 37
二、奴隶社会野蛮的强霸经济 38
三、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经济 38
四、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商品经济 38
五、社会主义社会理智的公有经济 39
六、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安乐经济 40
七、生产方式是人类经济的永恒课题 4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和借鉴 4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 43
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 43
二、对立统一规律 47
三、辩证思维方法 50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51
一、社会的本质 52
二、社会结构 54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59
第三节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创造者 62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62
二、历史的创造者 63
第四节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64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65
二、人的发展 67
第五节 商品与商品经济 75
一、商品 75
二、商品经济 75
第六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83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83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84
第七节 资本循环和周转 87
一、资本的循环 88
二、资本的周转 91
第八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 94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 95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95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 96
第九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99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 99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104
第十节 科学社会主义 104
一、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105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106
三、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106
小结 107
第二章 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准备和观点透视 108
第一节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至上法宝 108
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108
二、劳动改变了旧的使用价值,造成了新的使用价值 108
三、劳动构成了价值 109
第二节 商品是人类社会不可能废弃的生活介质 109
第三节 资本是人类社会绝对不可回避的经济需要 111
第四节 人的消费循环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源泉 112
一、人的直接消费性 112
二、人的间接消费性 113
三、人的消费循环 113
第五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 113
一、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是不彻底的 113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阐述 115
第六节 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120
第七节 宏观经济管理是消除生产关系障碍的关键 122
一、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实践的借鉴 122
二、社会经济动态实质的说理分析 127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根本着眼点是供求结构对称 127
四、供求结构对称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无障碍生产关系 129
第八节 商品经济是一切社会形态惟一可取的经济形式 129
一、“按劳分配”的低效根源 130
二、“按需分配”的低效根源 130
第九节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导致应用时的历史局限性 132
一、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性,以至于认为资本是罪魁,商品是祸首 132
二、重视无产阶级的社会性,以至于认为计划是灵丹,分配是妙药 134
第十节 资产阶级可恨的根本 136
一、资产阶级投资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可恨的 136
二、资产阶级最可恨的根本在于统治社会的方式 136
小结 137
第三章 经济体制分析的社会历程考察 138
第一节 原始社会蒙昧的自然经济 139
一、经济结构 139
二、政治结构 142
三、观念结构 144
四、形态更迭 150
第二节 奴隶社会野蛮的强霸经济 154
一、经济结构 155
二、政治结构 161
三、观念结构 167
四、形态更迭 178
第三节 封建社会残酷的剥削经济 182
一、经济结构 182
二、政治结构 195
三、观念结构 200
四、形态更迭 20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商品经济 211
一、经济结构 212
二、政治结构 223
三、观念结构 232
四、形态更迭 235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智慧的公有经济 242
一、经济结构 243
二、政治结构 254
三、观念结构 265
四、形态更迭 269
第六节 共产主义理想的安乐经济 269
一、《乌托邦》和《太阳城》 270
二、三大空想社会理论者 270
三、对社会历程考察的总结 271
小结 275
第四章 社会经济体制的形式传真 277
第一节 市场 277
一、市场原形 277
二、市场机制 278
第二节 计划 279
一、计划原形 279
二、计划调节 279
第三节 商品经济 280
一、内涵 280
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280
第四节 经济体制设置 281
小结 282
第五章 务实的经济体制 283
第一节 经济结构 284
一、生产力 284
二、生产关系 284
第二节 政治结构 284
第三节 观念结构 285
一、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285
二、自由以别人的自由为条件 285
三、自尊以维护别人的自尊作前提 285
四、宪法是维护公正的规则 285
五、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塑造工程 286
六、科技是人类创造辉煌的力源 286
七、军事是人类维护和平的根本 286
八、卫生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286
九、福利是人间友爱的象征 287
十、责任心是人大有作为的催化剂 287
十一、义务感是人所以为人的方向盘 287
小结 287
第六章 经济增长走势的命脉 288
第一节 生产资料的生产投入增加,经济增长 288
一、前提 288
二、内容 289
第二节 消费资料的生产投入增加,经济增长 289
一、前提 289
二、内容 289
第三节 经济快车道 290
一、前提 290
二、内容 290
小结 290
第二篇 生产方式演绎前言 292
第七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回顾 295
第一节 U1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在Ⅰ再生产中的使用 295
一、U1所包含的使用价值不吻合c1 295
二、U1所包含的使用价值部分吻合c1 296
三、U1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吻合c1 296
四、U1所包含的使用价值结构对称且数量多于c1 296
第二节 U2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在Ⅱ再生产中的使用 297
一、U2所包含的使用价值不吻合v2 297
二、U2所包含的使用价值部分吻合v2 298
三、U2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吻合v2 298
四、U2所包含的使用价值结构对称且数量多于v2 298
第三节 U1所包含的使用价值v1与U2所包含的使用价值c2在Ⅰ、Ⅱ再生产中的使用 299
一、二者不吻合 299
二、二者部分吻合 299
三、二者结构对称 300
第四节 生产方式的可取选择 301
小结 302
第八章 生产方式演绎的理论准备和观点透视 303
第一节 生产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过程 303
一、生产要素 303
二、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303
三、剩余价值是社会财富聚积的惟一源泉 304
第二节 全部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304
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304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 304
第三节 生产中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305
一、产品的使用价值全部由生产资料的使用价值转化而来 305
二、产品的价值全部由劳动力的劳动消耗凝结而来 306
第四节 资本和商品并不具有阶级性 306
一、资本是用作生产经营的成本 306
二、商品是传承经济复兴的物品 307
第五节 生产方式就是生产方式 308
小结 309
第九章 生产方式演绎的社会历程考察 310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通力合作生产 310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强行霸占生产 312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残酷剥削生产 31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商品生产 318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智慧公有生产 321
第六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安乐生产 322
小结 323
第十章 生产方式演绎的形式传真 324
第一节 社会生产第一部类酿成经济危机的生产方式 324
一、生产资料缺乏根源的生产资料短缺引起的通货膨胀性经济危机 324
二、消费资料缺乏根源的生产资料短缺引起的通货膨胀性经济危机 325
三、直接生产资料短缺引起的通货膨胀性经济危机 326
第二节 社会生产第二部类酿成经济危机的生产方式 327
一、生产资料缺乏根源的消费资料短缺引起的通货膨胀性经济危机 327
二、消费资料缺乏根源的消费资料短缺引起的通货膨胀性经济危机 329
三、直接消费资料短缺引起的通货膨胀性经济危机 329
第三节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酿成经济危机的生产方式 330
一、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积压根源的社会产品绝对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性经济危机 330
二、生产资料相对过剩根源的社会产品相对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性经济危机 330
三、消费资料相对过剩根源的社会产品相对过剩引起的通货紧缩性经济危机 331
小结 331
第三篇 社会发展永恒前言 334
第十一章 上层建筑的抉择 336
第一节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现实 338
第二节 凯恩斯资本主义的顽抗 339
一、古典经济学的失业理论 340
二、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梦境的破碎 341
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342
四、不确定性 356
五、顽抗到底 359
第三节 熊彼特资本主义的消亡 363
一、经济发展 364
二、经济周期 370
三、资本主义的消亡 376
第四节 哈耶克计划经济的无为 378
一、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 378
二、计划经济的无为 386
第五节 生产制共产主义的实现 394
小结 396
第十二章 需求和供给 398
第一节 需求 398
一、需求概述 398
二、需求法则 407
三、需求弹性 408
第二节 供给 410
一、供给概述 410
二、供给法则 413
三、供给弹性 414
第三节 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414
小结 416
第十三章 市场与计划 417
第一节 市场 417
一、市场因子 417
二、市场机制 418
第二节 计划 419
一、计划对象 419
二、计划目的 420
第三节 市场与计划的辩证统一 420
小结 421
第十四章 投资和贸易 422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422
第二节 货币理论 422
第三节 投资 424
第四节 贸易 425
第五节 民族经济间的投资和贸易 425
小结 426
后记 427
编者按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