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研究述评 3
第三节 理论视角、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点 12
第二章 国民素质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养成规律 15
第一节 国民素质的内涵 16
第二节 国民素质的结构 20
第三节 国民素质的特征 30
第四节 国民素质的养成规律 34
第三章 国民素质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现代形态 40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及其素质的探索 40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思想家对传统国民素质的反思与批判 49
第三节 西方古代思想家对人性的追问 57
第四节 西方中世纪和近代思想家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 60
第五节 现代西方多元化的人学理论 6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民素质的思想和理论 79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人的素质的思想 79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国民素质的思想 98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国民素质的理论 99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国民素质的理论 104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国民素质理论 107
第五章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的历史考察及其现代价值 11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的历史演进及动力机制 112
第二节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的现代性特质及其现代化 124
第三节 中国传统国民素质的消极因素及其改造 132
第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民素质发展失衡现象及分析 139
第一节 当代国民素质发展的整体评价 140
第二节 当代国民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51
第三节 制约当代国民素质发展的因素 158
第七章 国民素质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互动关系 171
第一节 国民素质发展状况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构与运行 172
第二节 和谐社会建设规定着国民素质的发展与指向 184
第八章 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民素质发展的目标 192
第一节 现代国民身体素质发展目标 192
第二节 现代国民心理素质发展目标 194
第三节 现代国民文化素质发展目标 196
第四节 现代国民道德素质发展目标 205
第五节 现代国民基础文明素质发展目标 212
第九章 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国民素质发展的途径 216
第一节 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 217
第二节 政治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21
第三节 内在动力: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24
第四节 主要措施: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240
第五节 重要条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254
后记 258
参考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