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与辉光:中国古代文学结构生成背景与个案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敏强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308062213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课题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项目,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着重探讨儒道互补、南北融合和诗史合流现象和规律;下编以叙事文学的诗性结构为重点,展开个案研究。

上编 3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士的文化心理结构 3

第一节 “内圣外王”与“并庄屈以为心” 3

一 “内圣外王”与士人心性人格 3

二 庄子与屈原 7

三 “并庄屈以为心” 12

第二节 儒道互补与士人心性结构模式 17

一 儒道互补及其历史必然性 18

二 儒家经学话语霸权的确立 21

三 建构与解构 25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结构的文化背景 30

第一节 南北融合与魏晋南朝文学的发展趋向 30

一 文学观念的进化 30

二 复古与新变 38

三 通变思想与南北融合 44

第二节 由“经”“史”复归于“诗”的汉唐诗学形象论 51

一 汉儒的“比兴”说 52

二 南朝论家对“比兴”说的发展 56

三 唐人“兴象”说及其意义 63

第三章 诗美理想和结构理念 68

第一节 庄子关于古典审美理想的经典表述 68

一 “韵”的流转和运行 69

二 “韵”的光辉与光明 74

三 诗的宇宙与诗意的人生 77

第二节 “力”的文学与“风骨”理论 80

一 “三曹”“七子”与文学转捩 81

二 “力”的文学与文学之力 86

三 “风骨”理论与文学趋向 93

第四章 诗歌音韵与结构模式 98

第一节 先秦哲学与四声二元声韵论 98

一 “两仪”、“四象”、“八卦”与四声二元论及“八病”之说 99

二 “和合”思想与“和韵”之说 104

三 过犹不及的“八病”之说 107

第二节 先秦乐论、吟诵传统与四声二元声韵论 111

一 基本术语和原理的相通 111

二 在诗文吟诵中把握声气音节 120

三 几点思考和结论 124

下编 133

第五章 小说的诗化与叙事结构 133

第一节 庄子的以文为戏和诗入小说 133

一 以文为史与以文为戏 133

二 抒情性想象与叙事性想象 137

三 诗入小说与小说的诗化 142

第二节 “新话”系列的诗入传奇与结构得失 145

一 “新话”代表作的情感特征 146

二 诗入传奇 152

三 诗入传奇的得与失 155

第六章 时间、空间与诗性结构 158

第一节 陶谢审美心理及其山水田园诗结构 158

一 山水画面与空间格局 158

二 诗人心性与诗境结构 163

三 审美兴趣与结构特征 168

第二节 诗人的登临情结与时空结构 174

一 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组合 174

二 仰观俯察与抚今追昔的结构模式 177

三 山水诗画与园林艺术的互通 181

第七章 《桃花扇》与《红楼梦》中心意象结构法(上) 187

第一节 《桃花扇》中心意象结构法 187

一 中心意象结构法及其文化背景 187

二 桃花扇意象的审美意蕴 189

三 桃花扇意象的结构功能 192

第二节 《红楼梦》中心意象结构法 193

一 石头意象的审美意蕴 193

二 石头意象的叙事功能 196

三 石头意象的结构功能 200

第八章 《桃花扇》与《红楼梦》中心意象结构法(下) 202

第一节 中心意象结构法溯源 202

一 抒情传统 202

二 叙事方式 204

三 “诗眼”诸说 205

第二节 中心意象结构法叙事方式与功能的特殊性 207

一 中心意象的特殊性 208

二 中心意象叙事与结构功能的特殊性 209

三 中心意象结构法的美学意义 210

第九章 对我国叙事文学“大团圆”格局的思考 214

第一节 “大团圆”——一个艺术怪圈 214

一 《赵氏孤儿》与“大团圆” 215

二 “大团圆”现象与社会心理 220

三 “大团圆”模式的文化背景 221

第二节 走出“大团圆 225

一 关于《原野》与《赵氏孤儿》的比较 225

二 关于《原野》与《麦克白斯》的比较 227

三 走出“大团圆” 228

附录一 庄子二题 230

附录二 《红楼梦》石头意象与黛玉形象论 252

参考书目 299

后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