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教学论的一般概述 1
第一节 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6
第三节 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当代对教学论的探索 18
第一节 战后教学改革的世界热潮 18
第二节 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19
第三节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24
第四节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9
基本理论 33
第三章 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33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 33
第二节 教学的任务 35
第四章 教学评价 39
第一节 教学评价理论的提出 39
第二节 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 42
第五章 课程研究 48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48
第二节 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56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62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的课程内容 73
第五节 当代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79
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 83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83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86
第三节 电化教学 93
第七章 教学过程 107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概念及其本质 107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10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17
第八章 教学规律 125
第一节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规律 125
第二节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规律 128
第三节 教学与发展相互影响规律 133
第四节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41
施教论 146
第九章 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146
第一节 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意义 146
第二节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 150
第十章 教学原则 163
第一节 教学原则的理论概述 163
第二节 中小学教学原则体系及其贯彻 172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 196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196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历史制约性和继承性 199
第三节 中小学基本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202
第十二章 教学艺术 230
第一节 教学的艺术因素 230
第二节 教学语言艺术 236
第三节 提问艺术 243
第四节 板书艺术 251
第五节 组织教学的艺术 259
第六节 导课和结课的艺术 265
第十三章 教学活动 274
第一节 课的类型和结构 274
第二节 备课 284
第三节 上课 297
第四节 课外作业和课外辅导 300
第五节 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检查与评定 304
学习论 315
第十四章 学习过程 315
第一节 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和特点 315
第二节 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320
第十五章 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 324
第一节 学习原则 324
第二节 学习方法 330
第十六章 学习活动 335
第一节 预习和听课 335
第二节 课后复习和练习 348
第三节 系统小结 356
第十七章 第二课堂 361
第一节 “第二课堂”概念的由来 361
第二节 第二课堂的意义 363
第三节 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366
第四节 正确发挥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 370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