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小说图景 3
《白鹿原》:民族秘史的叩询和构筑 3
勘探在民族历史的深层厚土——浅谈陈忠实的《白鹿原》 13
人与历史 历史与人——再评陈忠实的《白鹿原》 16
白嘉轩:文学史空缺的成功填补 23
创作的直接性——从陈忠实的《日子》谈起 25
叙述密度与意象空间——《病相报告》的一种解读 28
贫穷不能扼杀童话——关于《最后一个匈奴》的对话 33
寻觅比预约更值得珍重——评京夫的《八里情仇》 46
民间视野的风景——评赵熙的《狼坝》 52
贺抒玉,艺术生命长驻——评小说集《山路弯弯》 57
献给大地的歌——评王宝成的《梦幻与现实》 61
迷失与寻找——评王海玲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篇创作 70
对生存的一种解读——评安黎的《小人物》 77
爱的期待与挫折——评杨小敏的《远离爱情》 80
欲望的陷阱——《老坟》的一种解读 84
“十字架”上的拷问——评王海的《人犯》 87
欲望的审美拯救——《花开花落》的一种解读 90
《蓝衫根》漫笔 96
生命的“狂欢”与精神的“涅槃”——评梦萌的《悲喜娱乐城》 98
《拳客五哥》的叙述策略 101
卷二 诗文意境 107
一个聪明而艰难的等号 107
勘探勘探者 追踪创造者——评李若冰散文的艺术世界 109
人的现代化的坚守与呵护——谈李天芳的散文创作 114
我看方英文的散文 117
审美散文的成功实践——读孙见喜的《浔阳夜月》 123
精致而深刻——评孙见喜的《小河涨水》 125
让人长久沉思的《雾村》 127
潇然的是慧雨——读庞进的散文 129
与雷涛同行 131
流淌在心底的《雨天的歌》 133
世纪之交的英雄谱——评《大京九纪实》 135
以历史的名义对今天发言——评《东海冲击波》 138
一束凝重而又坦诚的精神之花——评《彼岸挥手的孩子》 142
飞翔的石头——评朱文杰的诗 144
有生活就有诗 148
守望中的担当与思考——评沈奇诗评论集《拒绝与再造》 150
卷三 影视洞观 155
艺术的选择:省略与强调 155
高尚的精神不懈的追寻——评电视连续剧《风流大市场》 157
历史记忆与时代前瞻的成功焊接——评电视记录片《共和国第三代人》 162
新时代的《黄河颂》——评电视文化片《黄河不息》 164
撒向环宇的灿烂星光 166
久违了的重逢——评电视连续剧《都市放牛》 168
好一个硬汉——毛岳 170
美丽的错误——《泰坦尼克号》引起的思考 172
从丁祖治到丁坦 174
激活了的记忆——评广播剧《眷恋》 176
卷四 人文序语 181
贾平凹研究的新水平、新高度——《精神的映象——贾平凹文学创作论》序 181
多维文化的理论建构——肖云儒的《中国西部文学论》序 184
《艺术散文发展论》序 190
文学青年的路——《文学梦》序 192
《小人物的梦》序 195
审美征服与精神拯救——《记忆蛛网》序 199
《秋水那边》序 206
一路风雨一路歌——《鹰眼》序 208
影视创作: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形象”——《影视教科书系》总序 212
卷五 书画态势 217
评钟明善的书法艺术观 217
不是表演,是生命的呈现——我看士凌的书画(一) 220
以画悟道,以道入画——我看士凌的书画(二) 223
读翟荣强的画 226
小宁速写的现代阐释——写在“吴小宁速写作品展”之前 228
卷六 长话短说 233
21世纪文学地图的悬想 233
精品意识与艺术创造力 236
创作自由与作家的社会责任 239
平均数不能说明突破 242
大气、正气、不媚俗——我看《西安日报》文艺副刊 244
不妨读读《顾准文集》 246
换个视角看世界——读《全球通史》的一点想法 249
爱情,人类不可回避的难题 251
以评论家姿态出现的文艺理论家侯金镜 253
试论鲁迅与时代——兼评文化守成主义 261
让我们面对鲁迅 268
新人与改革——鲁迅早期教育思想初探 271
试论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文化学意义 277
历史追踪中的双重启示——试论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284
鲜红的画面不屈的灵魂——评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295
暗夜的一颗孤星——评靳以的《生存》 301
一曲人民子弟兵的赞歌——评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 305
中国现代散文名家短评 309
散文赏析三篇 320
历史性的珍贵剪影——评《塞上行·陕北之行》 326
寂寞人海中,寻求慰藉与滋润——评《清华园之菊》 329
艺术视角选择与时间间隔效应——评《在西湖——抗战结束那一天》 332
曲折跳脱描金绘彩——《秋色赋》赏析 336
无限风光在险峰——读书札记 339
附录 350
诗性的批评与批评的诗性——简评王仲生的文学批评&吕刚 350
蕴含于童真性灵之中的深厚——王仲生与他的文学批评&韩鲁华 358
文章、学养及人格&匡燮 362
后记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