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方克立 1
导论 1
第一节 解题:关于“河东学派” 1
一、“河东学派”释义 2
二、“河汾道统”钩沉 5
第二节 问题:“河东之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10
一、研究现状 10
二、存在问题 13
第三节 主题:“河东学派”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一、薛瑄的哲学思想 14
二、明初理学的转向 17
三、“河汾道统”的地位 19
第四节 转向:河东后学的发展演变 22
第五节 定位:如何评价薛瑄及“河东学派” 25
第一章 河东学派的地域渊源 30
第一节 王通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思想的影响 30
一、王通其人其事 30
二、王通的哲学思想 33
三、王通对河汾地域文化的影响 43
第二节 柳宗元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思想的影响 45
一、统合儒释 47
二、天人关系 53
三、大中之道 57
第三节 王通“中说”与柳宗元“大中之道”及其对河东学派的影响 60
第二章 河东学派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思想渊源 64
第一节 明初调和朱陆思想及其理论转向 64
一、相争与相融 64
二、实体化与去实体化 66
第二节 曹端哲学对河东学派的影响 74
一、曹端的哲学思想 75
二、曹端哲学思想对河东学派的影响 83
第三节 明代河东学派的形成 88
一、河东学派兴起的社会原因 88
二、北方河东学派的兴起 100
第四节 河东学派是理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107
一、元代理学发展的趋势 108
二、明代初期理学的发展趋势 113
第五节 河东学派并非“恪守宋人矩镬” 116
一、从《明儒学案》看“河东之学” 117
二、从薛瑄思想看“河东之学” 121
第三章 薛瑄及其哲学思想(上) 124
第一节 薛瑄简介 124
第二节 薛瑄师承考 129
第三节 薛瑄的主要哲学思想 135
一、理气观 135
二、复性说 152
三、实学观及其对明清实学的推动 177
第四章 薛瑄及其哲学思想(下) 190
第一节 薛瑄的人生修养与境界追求 190
一、薛瑄的“诚”、“敬”修养思想 190
二、薛瑄的“性天通”理想境界 205
第二节 薛瑄的政治哲学思想 216
一、论“清廉” 217
二、论“勤政” 221
第三节 薛瑄的教育思想 225
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25
二、为师之道的论述 228
三、为学方法的阐释 231
四、现代教育的启示 233
第五章 薛瑄之后河东学派的发展 236
第一节 薛瑄之后河东学派师传考 237
第二节 河东学派的传承与变化—关中诸儒 245
一、王恕的“诚敬”实学思想 245
二、薛敬之“心以气动”的理学思想 247
三、吕柟“性气相即”的理学思想 250
四、关中诸儒的思想分化 256
第三节 心性实体化倾向及其嬗变 259
第六章 薛瑄及河东学派在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266
第一节 薛瑄对朱子学的发展 267
第二节 薛瑄对心性学的修正 273
第三节 薛瑄与关学中兴 286
第四节 河东学派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 296
余论 关于“河汾道统”说 308
第一节 “河汾道统”说的提出 310
第二节 “河汾道统”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315
第三节 “河汾道统”在儒家道统中的影响 320
主要参考文献 326
后记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