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从具体案例谈起 1
二、两种刑法学体系的解决:比较性研究 4
三、罪责刑刑法学体系下的刑事归责 9
第一章 刑事归责的概念 15
第一节 刑事归责的定义:比较后的界定 15
第二节 刑事归责的特征 18
一、刑事归责是一个介于定罪与量刑之间的过程 18
二、刑事归责是一个具有特定主体和对象的过程 22
三、刑事归责是一个价值评价的过程 23
第三节 刑事归责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6
一、刑事归责与刑事责任 27
二、刑事归责与有责性(责任) 29
三、刑事归责与罪责 30
四、刑事归责与客观归责 32
第二章 刑事归责的原则 35
第一节 主观归责原则 35
一、主观归责原则概述 35
二、历史演进视野下的主观归责原则 38
三、主观归责原则在刑事归责中的贯彻 44
第二节 罪行制约原则 47
一、罪行制约原则的含义 47
二、罪行制约原则的根据 49
三、罪行制约原则的表现 51
第三章 刑事归责的对象 56
第一节 刑事归责的对象(一):人 56
一、刑事责任对象的历史嬗变 57
二、刑事归责对象的现实定位:人 60
第二节 刑事归责的对象(二):意志自由的人 64
一、意志自由的概念:不同学科的界定 65
二、意志自由的有无:学说史的梳理 68
三、意志自由的存在:刑事归责论的必然假定 80
第四章 刑事归责的条件 84
第一节 刑事归责条件的含义 84
第二节 刑事归责的条件: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 88
一、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事归责条件的争论 88
二、辨析与立论:刑事归责的条件乃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 91
三、对“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的具体理解 93
第五章 刑事归责的要素 108
第一节 刑事归责要素的概述 108
一、刑事归责要素的含义 108
二、刑事归责要素的遴选 110
第二节 刑事归责要素之一:刑事归责能力 117
一、刑事归责能力概念的导出 117
二、刑事归责能力的评价因素 124
三、刑事归责能力对刑事归责的影响 136
第三节 刑事归责要素之二:违法性认识 138
一、违法性认识的概念 138
二、违法性认识的地位 144
三、违法性认识的特殊情况:违法性认识错误 153
四、违法性认识在刑事归责中的作用 155
第四节 刑事归责要素之三:期待可能性 156
一、期待可能性概述 156
二、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地位 161
三、期待可能性在刑事归责中的适用 170
第五节 刑事归责要素之四:人身危险性 175
一、人身危险性的概念 176
二、人身危险性的理论定位 177
三、人身危险性的评价 183
四、人身危险性对刑事归责的影响 188
第六节 刑事归责要素之五:犯罪人获得的社会评价 192
一、犯罪人获得的社会评价概述 192
二、犯罪人获得的社会评价的征表形式 194
三、犯罪人获得的社会评价对刑事归责的影响 198
第六章 刑事归责的体系 203
第一节 刑事归责体系比较研究 203
一、德日刑法:从责任构造谈起 204
二、英美刑法:以双层犯罪构成模式为起点 207
三、中国刑法:刑事归责体系的现状及范畴 210
第二节 中国刑法学中刑事归责体系的建立 211
一、第一重归责:有罪有责 212
二、第二重归责:有责免责 213
三、第三重归责:责任轻重的确定 215
四、小结 218
第三节 刑事归责体系的建立暨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完善 219
一、中国刑法学体系的设计及不足 219
二、刑事归责理论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完善 225
三、罪—责—刑的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完整样态 227
第七章 刑事归责的应用 229
第一节 刑事归责应用的一般问题 229
一、刑事归责应用的方式 229
二、刑事归责应用的意义 231
第二节 刑事归责应用的具体案例 240
一、导言中案例的解决 240
二、其他案例的列举 242
三、小结 257
结语 259
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