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麦冬植物来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
第一节 麦冬分类学鉴定 4
一、麦冬 4
二、沿阶草 4
三、矮小沿阶草 5
四、间型沿阶草 5
五、连药沿阶草 5
六、短药沿阶草 5
七、西南沿阶草 6
八、四川沿阶草 6
九、狭叶沿阶草 6
十、山麦冬 6
十一、湖北山麦冬 7
十二、阔叶山麦冬 7
十三、短莛山麦冬 7
十四、禾叶山麦冬 7
十五、矮小山麦冬 8
十六、甘肃山麦冬 8
第二节 麦冬性状鉴定 8
一、麦冬 8
二、沿阶草 9
三、矮小沿阶草 9
四、间型沿阶草 9
五、连药沿阶草 9
六、短药沿阶草 9
七、四川沿阶草 9
八、西南沿阶草 9
九、狭叶沿阶草 10
十、山麦冬 10
十一、湖北山麦冬 10
十二、阔叶山麦冬 10
十三、短莛山麦冬 10
十四、禾叶山麦冬 10
十五、矮小山麦冬 10
十六、甘肃山麦冬 11
第三节 麦冬显微特征 11
一、组织构造 11
二、外皮层表面观特征 17
三、粉末特征 19
第四节 麦冬的化学成分 26
一、甾体皂甙 26
二、黄酮类 28
三、多糖 29
四、氨基酸 30
五、微量元素及其他化学成分 31
第五节 麦冬的药理作用 32
第六节 麦冬的产区 32
第二章 麦冬生物学特征 34
第一节 麦冬形态特征 34
一、川麦冬与杭麦冬的形态特征 35
二、湖北麦冬的形态特征 36
三、阔叶麦冬的形态特征 36
第二节 麦冬生长发育习性 36
一、川麦冬的生长发育特性 37
二、杭麦冬的生长发育特性 40
三、湖北麦冬的生长发育特性 41
四、阔叶麦冬的生长发育特性 42
第三节 麦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2
一、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 42
二、气候条件 43
三、光照条件 45
四、水分条件 45
五、土壤条件 46
第三章 麦冬的栽培技术 49
第一节 川麦冬的栽培技术 49
一、栽培品种 49
二、选地整地 50
三、繁殖方法 50
四、栽培方法 51
五、间作与轮作 52
六、田间管理 55
第二节 杭麦冬的栽培技术 57
一、栽培品种 57
二、选地整地 57
三、繁殖方法 58
四、间作 62
五、田间管理 63
第三节 阔叶麦冬的栽培技术 65
一、栽培品种 65
二、选地整地 65
三、繁殖方法 65
四、间作 66
五、田间管理 66
第四节 湖北麦冬的栽培技术 67
一、栽培品种 67
二、繁殖方法 67
三、轮作与间作 67
四、田间管理 67
第四章 病虫害及其防治 67
第一节 病害及其防治 68
一、黑斑病 68
二、块根腐烂病 68
三、根结线虫病根瘤线虫病 68
第二节 虫害及其防治 70
一、三台麦冬产区蛴螬的种类 70
二、蛴螬优势种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71
三、蛴螬的防治方法 76
第五章 麦冬的收获与加工 78
第一节 川麦冬的收获与加工 78
第二节 杭麦冬的收获与加工 79
第三节 湖北麦冬的收获与加工 80
第四节 阔叶麦冬的收获与加工 80
第六章 麦冬的炮制、单验方、成药加工和综合利用 81
第一节 麦冬的炮制 81
一、洗净切制 81
二、炮炙 81
第二节 单验方 82
第三节 成药加工 83
一、二冬膏 83
二、养阴清肺青 83
三、天王补心丸 84
四、清咽喉合剂 84
五、河车大造丸 85
六、生脉饮 85
七、百合固金丸 86
第四节 麦冬的综合利用 86
编后记 88
主要参考文献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