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 新加坡工业化的政治社会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振清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707425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新加坡国家政权与工会体系的关系兼具国家统合主义与社会统合主义特征于一体,属于一种独特且重要的政治—社会关系类型,可以概括为混合型统合主义(mixed corporatism)。本书通过研究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劳工法规、产业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来探悉新加坡劳工阶层的利益如何通过工会体系得到有效的汇聚与代表。其中,重点考察了全国职工总会(NTUC)如何启动新加坡工运现代化进程、如何推进劳资政三方代表协商机制(tripartism)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和谐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绪论 探索东亚经济增长与政治发展的中间环节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中的劳工政治:从新加坡故事到东亚经验 1

第二节 研究文献的回顾与综合 10

一 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劳工运动研究 10

二 新加坡工运研究述评 19

三 方法论与研究思路 27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研究重点 30

一 资料情况 30

二 研究重点 31

第一章 新加坡“民主工运”的崛起 33

第一节 新加坡工运传统:社会基础与政治结构 34

一 新加坡社团与工会的历史渊源 34

二 马来亚共产党与左翼工会 37

三 劳工阵线政府的工会政策 41

四 人民行动党与左翼工会 44

第二节 政治斗争与工运分裂 49

一 人民行动党政府“统一工运” 49

二 党内斗争与新加坡职工总会(STUC)分裂 52

三 “沙都”(SATU)与“职总”(NTUC) 56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与“民主工运” 61

一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63

二 新加坡的民主社会主义与“民主工运” 65

小结 新加坡“民主工运”的历史意义 72

第二章 全国职总工会体系的发展 73

第一节 职总成为新加坡工运中心:1961~1968 73

第二节 职总工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80

一 工会支部层次 80

二 工会总部层次 82

三 职总中央层次 90

四 层次间结构与功能 93

第三节 职总的财务状况 95

第四节 职总体系的内部整合 98

一 职总研究所 98

二 职总中央的集权化 101

小结 职总工会体系与新加坡政治体系的关系 104

第三章 1960年代前期的新加坡劳资政关系 106

第一节 转口贸易的困境与工业化的启动 107

一 转口贸易与失业问题 107

二 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工业化 110

第二节 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形成 115

一 工业化对劳资关系的要求 115

二 1959年《职工会(修正)法令》与劳工控制 117

三 1960年《工业关系法令》与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形成 120

第三节 工业仲裁法庭与新加坡劳资关系的稳定 124

一 工业仲裁法庭 124

二 1964年裁员判例案:强制仲裁下的劳资争议处理 126

三 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稳定 128

小结 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初步形成 130

第四章 1960年代后期的新加坡劳资政关系 132

第一节 “强国家”与“弱社会” 133

一 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体制的形成 133

二 “强国家”控制“弱社会” 138

三 一党独大体制与新加坡工运发展 143

第二节 1965年工业化共识与“民主工运”发展 146

一 国家危机意识与工业化共识 146

二 从“民主工运”到《工业进步宪章》 150

第三节 1967~1968年劳动立法与工业关系体系的调整 154

一 1967年《职工会(修正)法》 156

二 1968年《雇佣法》 159

三 1968年《工业关系(修正)法》 164

小结 劳动立法与新加坡劳资政关系的倾斜 167

第五章 走向“劳工运动现代化” 170

第一节 “民主工运”的困境 170

一 民主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影响 170

二 劳工阶层的态度分化 174

三 工会会员数的变化 178

四 工会财政自主问题 182

第二节 “工运现代化”的展开 185

一 “现代化”论述与工会“新角色” 185

二 蒂凡那与“劳工运动现代化”研讨会 190

三 “劳工运动现代化”研讨会的主要内容 193

第三节 关于“工运现代化”理念、原则与方法的调查 204

一 关于“工运现代化”的理念 204

二 关于“工运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206

三 关于“工运现代化”的途径方法 207

小结 “工运现代化”与职总的转型 209

第六章 劳资政三方代表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 211

第一节 工业关系新问题与职总的组织调整 211

第二节 职总与三方代表制的发展 218

一 职总与国家生产力中心 220

二 职总与全国工资理事会 221

第三节 三方代表制与新加坡产业升级 226

一 工资增长问题 227

二 技术进步与生产力发展 231

三 产业升级 232

第四节 中央公积金、社会保障与雇员平均收入 235

第五节 工业关系发展的新动力与新问题 240

小结 三方代表制与新加坡国家发展 244

第七章 总结 混合型统合主义在新加坡 246

一 新加坡统合主义的特点 246

二 国际比较中的新加坡工会体系 251

三 新加坡混合型统合主义模式的内涵 256

附录 新加坡工运大事记(1940~1986) 258

参考文献 274

后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