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王荣华 1
导论 1
第一章 上海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 12
一、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12
(一)改革开放形成的巨大冲击,改变了上海工业发展的环境 12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探索与转变 14
二、上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 17
(一)经济增长形态趋于完善,增长基础更加坚固 17
(二)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驱动型向以消费和投资并举转变 19
(三)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和合理化 20
(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调整力度加大 21
(五)第三产业的能级和层次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 23
三、新形势下上海经济发展趋势与产业调整方向 24
(一)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5
(二)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 26
(三)产业调整的方向及对策 26
第二章 上海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 29
一、30年来上海所有制结构变革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29
(一)上海所有制结构变迁的主要情况 29
(二)国有经济坚定站立改革潮头 33
(三)外资企业成为改变传统所有制结构的主要推力 39
(四)民资企业加速推进、活力渐显 44
二、上海所有制结构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47
(一)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活力不足,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48
(二)外资进入上海的速度在放缓,外资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9
(三)本地私营企业发展滞后,私营经济还不能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 50
三、深化上海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51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基本经济制度为指导 51
(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原则,释放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 51
(三)以浦东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服务产业外资的吸引力度 53
(四)进一步完善民资的国民待遇,积极发展本土民资,大力吸收外省市民资进入 53
第三章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与发展 55
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30年历程 55
(一)分权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1978—1987 55
(二)管理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1988—1997 56
(三)监管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1998—2002 58
(四)服务型政府与国资国企改革:2003—2008 60
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成就 63
(一)从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历程上看,上海国有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63
(二)从国资总量上看,上海国资健康增长 65
(三)从对国企的科技投入上看,上海国企创新意识和动力增强 67
(四)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上海国企从工业中逐步退出 67
(五)从行业结构上看,上海国资分布更为合理 70
(六)从资本结构上看,上海国企股权更加多元化 70
(七)从就业上看,上海国企创造的就业岗位多,从业人员年报酬高 71
(八)从企业经营情况上看,上海国企资产质量好,国资运行效率高 72
(九)从改革的推进和工业品出口上看,上海国资国企业绩显著 75
(十)从相对效率上看,上海国企的效率能达到最优,上海是全国其他地区的典范 76
三、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基本经验总结 77
(一)始终把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作为上海改革的核心,以此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77
(二)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与政府职能转变并行,实现了彼此的相互促进 77
(三)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始终与产业结构调整并行,实现了国资国企改革与结构优化的“双赢”局面 78
(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与引进外资重组并行,进一步提升了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78
(五)上海国企改革的基本途径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79
(六)上海对国资国企实施分类监管,使改革措施更符合实际情况 79
(七)上海国资改革的过程也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竞争力日益提高的过程 79
(八)始终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对国企改革的重要条件,从而确保了两者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80
(九)始终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从而有力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的战略性调整 80
(十)始终坚持综合配套性的改革思路,使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80
四、上海国资国企的问题及进一步改革的对策 81
(一)上海国资国企面临的问题 81
(二)上海国资国企进一步改革的对策 83
第四章 上海金融业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 85
一、上海金融业改革开放30年 85
(一)上海金融业发展的三次飞跃 85
(二)上海金融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88
二、上海金融业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总结 96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准确 97
(二)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建设 97
(三)协调建设金融中心 98
(四)重视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98
(五)重视金融机构集聚 99
三、上海未来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99
(一)外部挑战:缩小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 99
(二)国内竞争:如何脱颖而出 100
(三)自我完善和强化 102
四、上海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与框架 103
(一)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 103
(二)金融中心建设的框架及举措 105
第五章 上海改革开放和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建设 109
一、改革开放前上海贸易业和物流业在全国的地位 109
二、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问题的提出 113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贸易和物流业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进展 113
四、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努力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115
(一)上海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多方面努力 115
(二)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117
五、上海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路 118
(一)在继续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方面将面临的挑战 119
(二)在继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方面将面临的挑战 122
(三)主要的对策思路 125
第六章 上海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127
一、上海就业状况 127
二、上海就业制度改革进程 130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上海就业制度改革 130
(二)以再就业工程为核心的就业制度改革 131
(三)以积极就业政策为核心的就业制度改革 133
三、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136
(一)劳动力市场供给主体的发育与发展 136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主体的发育与发展 138
(三)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 138
四、未来就业前瞻与促进就业建议 140
(一)上海促进就业存在的问题 140
(二)未来就业前瞻 141
(三)有效扩大就业的思路 142
(四)有效扩大就业的具体对策 142
第七章 上海科技自主创新与促进成果产业化 145
一、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科技 145
(一)重点突破尖端技术,国防建设科技成就显著 145
(二)实现研究机构的数量扩张,科技直接为三线和国防等国家战略服务 146
(三)明确“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科研方向,积极参与上海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146
(四)高新技术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电子与生物部分领域保持与国际同步发展 147
二、上海科研成就与科技创新体系建立 147
(一)科技研究成果丰富,在许多领域得到突破和发展 148
(二)专利成果增加,知识产权得到发展 149
(三)建立科技创业资金,实现科技成果创业化 150
(四)加强科技孵化基地建设,推动中小科技企业发展 150
(五)科技园区发展使得产业升级效果显著 150
(六)科技平台建设启动,完善了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 151
(七)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科技人员水平 151
三、上海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和技术转移 152
(一)组建技术市场,搭建科研成果与知识资本流动的平台 152
(二)技术转移有所起步,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153
四、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和科技能力提升 155
(一)科技企业数量扩大和质量提升 156
(二)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156
(三)产学研合作取得突破,科技界与企业的联系更加广泛 157
五、上海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 158
(一)上海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成就 158
(二)上海市科技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159
(三)上海市产业集群与科技集群存在不对称,30年来科技和产业还有不协调的现象 160
六、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上海经济转型 162
(一)上海的R&D投入逐年提高并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162
(二)产业集群和产业科技水平提升增强 163
(三)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与上海经济增长中的科技作用明显 163
七、展望未来上海城市知识竞争力提升 164
(一)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持续攻关,实现上海知识竞争力的能力提升 164
(二)进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科技创新体系 165
(三)加快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创新集群发展 166
第八章 上海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 169
一、上海对外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轨迹 169
(一)1978—1991年:开放起步,对外经济贸易稳定增长 170
(二)1992—2001年:开放加速,政策优势与联动战略催生超常规发展 172
(三)2002—2008年:开放升级,规模增长趋缓、结构调整趋优 176
二、上海对外开放的经验特征与创新模式 178
(一)变政策优势为市场机遇,占领对外开放的制高点 178
(二)集聚全球流动性要素,构造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 179
(三)突破体制瓶颈,开创“大外贸”、“大外经”、“大海外”发展格局 179
(四)把握世界产业转移趋势,实现从世界制造基地到世界服务基地的升级 180
(五)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主动调整开放战略的目标指向 181
三、上海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182
(一)新兴市场竞相崛起,上海以集聚国际要素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模式遭遇分流压力,能否开拓出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的新模式成为重要挑战 182
(二)贸易自由化进程受挫,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转变迫在眉睫 183
(三)美元国际影响力削弱和人民币升值、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速,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但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借助创新快速崛起成为最大挑战 183
(四)国际资本形态变化为上海新一轮利用外资提供了机遇,但能否将其引导到国企改革、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等领域成为重大挑战 184
(五)产业融合趋势下,服务环节的全球布局加速推进,为上海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如何确立重点,避免与国内其他省市的同质竞争成为重大挑战 184
(六)人民币升值和各国引资竞争有利于上海企业走出去,但特别领域外资审查制度的收紧将成为新的障碍 185
四、提高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对策思路 185
(一)确立新阶段的历史方位 185
(二)借鉴国际经验 186
(三)出路与突破口 186
(四)核心抓手 189
第九章 上海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 191
一、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 191
(一)旧区改造 191
(二)房地产发展 194
二、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的成功经验 196
(一)旧区改造方面 196
(二)房地产发展方面 197
三、当前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问题探讨 198
(一)旧区改造方面 198
(二)房地产发展方面 201
四、未来旧区改造和房地产发展对策设想 202
(一)旧区改造 202
(二)房地产发展 207
第十章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与管理改革 210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缘起 210
(一)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转折: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并重 210
(二)开放长江沿岸促进城市建设迅猛发展 211
(三)城市建设资金单一由政府统收统支限制了规模化城市建设与发展 213
二、城市建设融资的政府主导与多元化融资模式及成果 214
(一)城市建设融资的政府主导 214
(二)源于市场化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218
(三)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元化城市建设融资成果 220
三、上海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224
(一)上海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24
(二)上海城市基础建设融资体制改革影响因素分析 225
(三)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与管理的国际经验 227
(四)上海城市基础建设融资管理建议 228
第十一章 上海城镇体系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 231
一、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231
二、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回顾 234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城镇体系建设:典型的单中心城镇体系 234
(二)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体系建设:四级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234
(三)新世纪以来从卫星城到新城的转变:市域城镇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35
(四)“1966”的城镇体系:新时期的城镇体系建设探索 236
三、改革开放30年上海城镇体系和空间发展演变的特点与经验总结 237
(一)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和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 237
(二)从中心城到郊区,现实强约束下“问题导向型”的城镇体系建设与空间发展 237
(三)从旧城改造到中心城区扩张,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城镇体系演变特征明显 239
(四)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互动,长三角区域发展对上海城镇体系建设和空间发展的影响作用突出 240
第十二章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242
一、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历程 242
(一)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判断 242
(二)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 244
(三)长三角区域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 245
二、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的主要经验 248
(一)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248
(二)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249
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 253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53
(二)统筹城乡发展 255
(三)城市空间布局 257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59
(五)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 262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63
(七)推进社会和谐 264
(八)加快完善市场开放体系 266
第十三章 上海医疗卫生改革与社会保障体制 269
一、上海医疗卫生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269
(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成就 27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医疗卫生发展的经验总结 274
(三)未来上海医疗卫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77
(四)对策建议 278
二、上海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81
(一)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效 281
(二)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 284
(三)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问题 285
(四)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展望 288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