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位置和面积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交通位置 1
第二节 行政分区与面积 2
第二章 地质 3
第一节 太古宙变质杂岩 3
第二节 早元古宇变质地层 3
第三节 沉积地层 7
第四节 古生物 13
第五节 岩石 22
第六节 区域构造旋回及区域构造 29
第七节 区域地质发展演化历史 33
附:地质科研概况 34
第三章 地貌 35
第一节 地貌轮廓 35
第二节 地貌类型 36
第三节 地貌分区 41
第四章 气候 43
第一节 气温 43
第二节 降水 49
第三节 风 54
第四节 太阳辐射 云量和日照 57
第五节 湿度与蒸发 58
第六节 天气现象 58
第五章 物候 61
第一节 植物物候 61
第二节 动物物候 64
第三节 海象 64
第六章 陆地水文 65
第一节 地表水 65
第二节 地下水 76
第七章 海域 91
第一节 岛礁 91
第二节 海湾 106
第三节 海峡 水道 109
第四节 滩涂 111
第五节 渔场 自然保护区 111
第六节 锚地 112
第八章 海洋水文 114
第一节 海区概况 114
第二节 黄海(鸭绿江口至老铁山西角) 114
第三节 渤海(老铁山西角与蓬莱角连线以西) 119
第九章 土壤 123
第一节 土壤概况 123
第二节 土壤类型 126
第三节 土壤肥力状况 131
第十章 植被 134
第一节 植物区系 134
第二节 主要植物群落 134
第三节 植被分区 140
第十一章 植物 142
第一节 海藻 142
第二节 真菌 143
第三节 苔藓植物 144
第四节 维管束植物 145
第十二章 野生动物 163
第一节 哺乳动物 163
第二节 鸟类 165
第三节 爬行类 两栖类 172
第四节 鱼类 173
第五节 原索动物 184
第六节 水生无脊椎动物 185
第七节 陆生无脊椎动物 188
第十三章 自然灾害 197
第一节 旱灾 197
第二节 水灾 199
第三节 风灾 203
第四节 冻灾 206
第五节 雹灾 207
第六节 震灾 209
编纂始末 214
概述 217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21
第一节 市级机构 221
第二节 县、乡机构 227
第二章 水资源 228
第一节 河流 228
第二节 地表水 235
第三节 地下水 237
第四节 水资源开发 238
第五节 水资源污染 240
第六节 水资源管理 243
第三章 水旱灾害 244
第一节 水灾 244
第二节 旱灾 244
附一:抗灾救灾纪实 244
附二:《饥人叹》 255
第四章 水库工程 255
第一节 大型水库 255
第二节 中型水库 270
第三节 小型水库 277
第五章 引提水工程 277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77
第二节 提水工程 281
第三节 农村饮水工程 285
第六章 灌区建设 287
第一节 大型水库灌区 288
第二节 中型水库灌区 296
第三节 小Ⅰ型水库灌区 300
第七章 防洪除涝 302
第一节 治河 302
第二节 治涝 306
第八章 水土保持 307
第一节 水土流失 307
第二节 治理 309
第三节 管护 312
附:天新小流域治理概况 312
第九章 城市供水水源 313
第一节 水库供水 314
第二节 水库引水 315
第三节 水源井供水 318
第十章 水利投资 319
第一节 投资政策 319
第二节 资金管理 320
第三节 投资效益 320
第十一章 工程管理 32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23
第二节 管理目标 323
第三节 运行管理 324
第四节 管理责任制 325
第五节 水费征收 325
第六节 管理法规 325
附一:金州区水利管理工作简介(1987年) 326
附二:朱隈水库灌区承包责任制简介(1984年) 326
第十二章 综合经营 330
第一节 水库渔业 330
第二节 种植业 331
第三节 养殖业 332
第四节 工业 332
第五节 建筑运输业 332
第十三章 基础工作 333
第一节 水文测报 333
第二节 勘测设计 338
第三节 科学试验 341
第四节 队伍培训 347
附:学会简记 347
大事记 349
附录 365
文件 365
碑文 371
谚语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