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孙玉石 1
绪 言 未完成的历史课题:鲁迅的文化选择与“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1
第一章 超越近代:鲁迅早期文化选择的确立 5
一 中国文化的三次转型:鲁迅文化选择的历史情境 5
二 “大时代”之前的思考:浓缩文化时代 15
第二章 “任个人而排众数”:思想启蒙向现代意识并轨 19
一 思想的超前:现代个性意识对近代政治哲学的否定 19
二 近代政治思想史回顾:对“众治”的第五种批判 21
三 “众治”的思想本质:对个性意识扼杀的合法化 28
四 由超前带来的错位:“众治”批判的时差与异质 34
五 丰富的深刻与复杂的统一:思想启蒙与政治救亡的整体设计 40
第三章 “掊物质而张灵明”:道德救赎向人间原点回归 44
一 “厥心纯白”:对初民社会的道德怀念 44
二 平民意识与精英意识:道德救赎与思想启蒙的整合 51
三 继承与变革:“尚德”的传统模式与思想革命的现代内容 58
第四章 觉醒者精神状态与环境评价:文化选择的艺术转化形态 74
一 强力与卑怯:生命意志对传统惰性的历史性否定 74
二 自由与存在:思想意识对社会环境的悲剧性超越 91
第五章 宗教观与科学观: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 106
一 宗教的起源:“形上之需求”的认定 106
二 宗教精神的内化和外化:人格的崇高与行为的执著 113
三 科学的悖论:近代理性与反文化意识的交错 125
四 归结点:人格理想与现实批判 132
第六章 辩证思维:文化选择的逻辑存在形态 138
一 传统哲学与近代逻辑学:辩证思维的逻辑来源 138
二 “将来必胜于过去”:动态性思维 145
三 “亦此亦彼”:整体性思维 149
四 “一切都是中间物”:不完满性思维 158
五 “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实践性思维 164
第七章 深度现代化:文化选择的人类性和时代性尺度 170
一 “特殊国情”论:传统文化的拒斥与变形功能 170
二 鲁迅文化哲学的两个概念:文化的同一性与文化的特殊性 178
三 两种文化人格对比:“中国人”与“世界人” 184
四 两种思想主题对比:阶级意识与人类意识 193
五 文化的同一性命题:人类的共同文化资源认识 198
六 文化的时代性命题:中国文化转型的现代意义理解 203
第八章 “拿来主义”:文化选择的目的论与方法论辨析 213
一 走出传统世界:文化选择的心路历程 213
二 “彻底反传统”:文化转型的方法论价值 215
三 “拿来主义”的文化哲学阐释:主动性、整体性和自然选择性原则 223
结 语 世纪末的反思:鲁迅文化选择的当代启示 232
后记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