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 1
一、政区概况 2
二、自然地理条件 4
三、经济发展概况 5
第二章:黄河 12
第三章:黄河文明史的进程 25
第四章:黄河水道 29
第五章:古运码头河口镇 40
第六章:重大自然灾害 52
第七章:古代道路交通 62
一、云中定襄塞道 63
二、秦代驰道 64
三、王昭君出塞路线 68
四、云中道西域路线 70
五、徙民入云中道路 71
六、鄂尔多斯南缘丝绸之路 73
七、隋御道 74
八、唐单于大都护府通长安及西域路 74
九、宋、辽、夏、金时期的交通线 75
十、明代至中华民国 76
第八章:云中地区经济概况 83
第九章:寺、庙宇概况 115
一、广宁寺 115
二、庙宇分布及特色 123
三、清真寺 129
第十章:基督教与耶稣堂 131
一、基督教的活动内容 132
二、义和团运动后之基督教 136
三、中国人自办教会 138
第十一章:天主教与义和团运动 140
一、天主教的渊源 140
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兴起 148
三、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的天主教 156
第十二章:移民与开垦 160
一、移民 160
二、开垦 172
第十三章:社会问题及其背景 177
一、鸦片的出现和泛滥 177
二、土匪的形成和影响 184
三、剿匪和防匪情况 188
第十四章:“走西口”与塞外土默特文化的形成 192
一、方言 192
二、地方戏曲晋剧 195
三、“走西口”与地方戏曲“二人台” 196
四、地方戏曲“大秧歌” 203
五、民歌 205
六、九曲黄河“灯游会” 208
七、高跷 210
八、皇杠 212
九、河神庙戏台盈联集锦 213
十、教育 217
第十五章:物质与精神生活 227
一、汉族衣着习俗 227
二、饮食 229
三、宅居 235
四、节日 237
五、禁忌 240
六、婚嫁 242
七、缠足和蓄辫 244
八、丧葬 246
九、旧时恶习 249
十、祈雨 250
十一、“阴阳” 252
十二、蒙古族的生活与习俗 254
十三、回族的生活与习俗 261
十四、满族的生活与习俗 268
第十六章:战国、秦、西汉、东汉时期 271
一、战国 271
二、秦代 276
三、西汉 279
四、东汉 291
五、云中地区之“欧脱” 296
第十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00
一、三国 300
二、西晋 301
三、东晋和南北朝 302
第十八章:隋、唐、五代时期 314
一、隋朝 314
二、唐朝 325
三、五代时期 336
第十九章:宋、辽、金、西夏、元时期 340
一、宋、辽、金、西夏 340
二、元朝 350
第二十章:明时期 359
第二十一章:清时期 374
一、漠南蒙古的失败 374
二、清康熙皇帝与蒙古噶尔丹之战 375
三、河口镇蟠龙旗杆 381
四、初设机构和蒙汉分治 383
五、行政区划 386
六、辛亥革命与托克托 387
第二十二章:中华民国时期 392
一、托克托行政概况 392
二、托克托行政区划概况 395
三、抗战时期发生在县境的几件事 399
四、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托克托县委和政府负责人情况 402
五、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404
六、国民党托克托县组织 407
七、国民党军围攻祝乐沁村事件 409
八、人民解放军进军绥远前后 412
第二十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20
一、托克托县沿革与行政区划 420
二、解放后历任党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 423
三、解放后历次运动 427
四、“文化大革命”运动 456
五、武装、政法 466
六、人民群众团体 471
七、财税、金融 475
八、农、牧、林业 481
九、人事劳动、社保、民政、民族 483
十、卫生、科技、体育、新闻 486
十一、交通、邮政、电信 490
十二、商供、粮油 491
十三、土地、审计、环保 496
十四、计划、扶贫、工商物价、电力 498
十五、抗洪与城关镇搬迁、城建 504
十六、工业系统、托克托工业园区、托克托发电厂 509
第二十四章:综合篇 514
一、黄河古渡 514
二、《水经注》对云中一带的记述摘录 517
三、长城 519
四、文诗荟萃选 520
五、土特产品 527
六、谈古论今 532
附录 537
一、初探托王墓&郑存喜 537
二、以云中城为都城的代、魏政权&马文逵 540
三、神驴踏出个“满水井”&杨全旺 552
四、民间传闻轶事&王运西 555
五、托克托县民俗忌讳与讲究要略&姜华 张根忠 567
六、二十四节气农谚在托克托县农业上的应用&常铎 610
七、民间传说&秋阳 615
八、托克托中医史话&郝秉文 620
九、呼和浩特市鼓乐界明星三白子&赵继性 640
十、宏伟的建设 首府生命线工程&李永慧 649
十一、走向世界的金河集团&郭明昭 刘东 653
十二、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云中名酒&郭明昭 刘东 659